425 哀兵赴死

425哀兵赴死

次日,一大早蘇遊便在百多士卒的拱衛下出了臨滄城北門,到達爨國昭的大營中閱起兵來,並誓師討伐段如珪。

隨後,爨國昭親帥三千先鋒當先出發,穿臨滄城而過。

蘇遊則坐鎮中軍,又把西爨的一萬士卒分成了十個千人隊,得到爨國昭的士卒全部出了緬寧關之後,便命令出發。

一萬西爨士卒中,又有兩個騎兵隊,剩餘的全是步兵。

待騎兵隊出了城後,緊接其後的便是四百象兵以及火炮營,其後纔是蘇遊帶領西爨的步卒壓陣,李密坐鎮的後勤部隊則落到了最後。

蘇遊才離開臨滄城不到一個時辰,前方便傳來了爨國昭迅速拿下第一座關卡的好消息。

蘇遊對此並沒感覺有什麼意外,事實上臨滄城到福寧城中間的四座關卡早已形同虛設,特別是蘇遊把守關的士卒抽回臨滄城之後,這四座關卡的功能,更像是一座座哨塔了。

前些日子,蘇遊從前方的斥候處得知段如珪要攻打臨滄城的消息後,便把四座關卡的守卒全部撤了回來。

段如珪前些天拿下這些關卡的時候,也與爨國昭一樣勢如破竹,不費吹灰之力。

這四座關卡原本是西爨和段氏的緩衝之地,但現在卻形同虛設。——段如珪前日退去之後,也並沒有派多少人看守這些關卡。

第一座關卡被攻破的時候,段如珪留在此處的哨兵甚至都來不及點燃烽火就被剿滅了。

兩個時辰後,第二座關卡在爨國昭的衝擊下土崩瓦解,就在他馬上衝到第三座關卡時,那兒終於燃起了烽火。

最後爨國昭看到烽火正烈,而關門大開,這座關卡連一個段如珪的人都沒有。

蘇遊雖然也早就看到了突然燃起來的烽火,他的心中雖然對爨國昭罵了句“辦事不牢”,嘴上還是下令道,“令爨將軍駐守三山關。”

爨國昭得到命令之後,頓時鬆了口氣。

按照原來的計劃,爨國昭今天的任務便是拿下臨滄城和福寧城間的四座關門,這原本不是太困難的事,難的是爨國昭不敢承擔拿下第四座關城後將會面對的段如珪部隊。

爨國昭的先鋒軍只有三千人,而且跑了一天,段如珪和濮部卻有五萬之衆;更重要的是,第四座關門之外,是一片開闊之地。

到時候,天時且不論,光是地利和人和,爨國昭可是一絲不佔的。

正因爲如此,爨國昭最後的腳步才慢了下來,才一不小心放跑了段如珪的斥候。

如果按照正常的劇本走,爨國昭此時已是安營紮寨埋鍋做飯了,問題是他們的糧食昨天晚上就一吃光了;他們想要吃下一頓飯,還得看王伯當的臉色。

當然,爨國昭也不用太過擔心段如珪的部隊會從第四座關門殺到這邊來,因爲三山關之外,依然是狹窄的地段;段如珪如果選擇在此與爨國昭交戰的話,人多勢衆的優勢一點都體現不出來。

爨國昭向南北兩個方向派出了斥候之後,便在幾個護衛的簇擁下走上了城頭,看了一眼南方沒什麼動靜後,便迴轉身望向了北方。

遠遠便見中軍的兩個千人隊急速本來,他們的身後是四百象兵,之後便是足有一里多長的炮兵隊伍。

炮兵的配置是四匹馬一個單位,其中兩匹馬拉着裝了車輪的火炮和主炮手,其餘兩匹馬則分別帶着一輛正廂車,車中各坐一人,另外還裝了幾十枚炮彈。

“蘇遊還真有想象力,我原本還以爲這些火炮只能固定在戰船上或是城頭的,想不到真能帶出來.......如果有足夠炮彈的話,誰是這些火炮的對手?”

爨國昭羨慕嫉妒恨了一陣,心下也打定了主意,到時候一定要請蘇遊給自己幾十門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蘇游到達三山關後,接到了駐紮命令的李密帶領着後勤部隊越過中軍的八個步卒隊伍,先一步來到了關下。

看着李密提前到來,爨國昭倒對蘇遊隨機應變之舉默默點了三十二個贊,又主動找到了蘇遊,想要問問安營紮寨以及埋鍋造飯的事。

按照爨國昭的想法,待會士卒們分發完糧食,再埋鍋造飯之後,太陽怕就要偏西了,那麼下一個要考慮的問題顯然就是在此過夜了。

哪知聽完爨國昭的問題後,蘇遊卻搖了搖頭,“你想來領糧食?沒那個必要,待會帶着你的人直接去領飯菜就可以了,記得排隊哦........至於在何處安營紮寨,這個問題等拿下下一個關門再考慮吧!”

爨國昭有些茫然,“蘇遊讓我去領的是午飯還是晚飯?按照臨滄人的習慣,這會應該是午飯時間.......問題是,李密難道昨晚已經準備好了一萬五士卒今日的糧食?這也太拼了吧?”

帶着些許疑惑,爨國昭轉到了李密駐紮的地方。

李密看到爨國昭時,當即開口問道,“我剛纔接到了主公的命令,說是緊着讓你們先鋒營先就餐,隨後派人去找你卻沒找着.......你們什麼時候來吃飯?”

爨國昭更加奇怪了,忙問道,“飯都做好了嗎?”

“沒問題。”李密點了點頭,便帶着爨國昭幾個往裡走去。

爨國昭遠遠便看見,幾十輛馬車拍成了一排,每輛馬車後面都站着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的人;這些帽子甚至比爨國昭的帽子還高,他自從在臨滄城吃過一頓之後,便知他們是廚師了。

走近之後,爨國昭才發現這些馬車的車廂都很低,每個車廂中都固定着兩個火爐,火爐上放着蒸籠等物。

從嫋嫋升起的青眼可以斷定,此時火爐正燃燒着臨滄城的特產——煤球。

“大廚們在等着士卒們出發的空當中,做了幾千個肉包子,想來供應你們先鋒軍是沒有問題的。”李密說着話,便揭開了其中一個蒸籠。

蒸籠裡拳頭大小的肉包子散發出的香氣,頓時把爨國昭身邊幾個隨從肚子中的饞蟲都勾了出來。

“大隋的軍隊竟然強大到這種地步了嗎?竟然一邊行軍,一邊造飯,這在戰爭中能節省多少的時間啊!”爨國昭心中有話,卻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而後傳令其中一個護衛,命所有先鋒軍排隊前來領飯。

比起草草吃過的早餐,中午的這頓肉包子加雞蛋湯把三千先鋒軍吃得士氣高昂,才一放下碗,他們便嗷嗷地叫着要拿下第四座關門了。

爨國昭此時也忘記了可能面臨的危險,提前把隊伍集合了起來,鼓舞了一番本就無需鼓舞的士氣之後,便往下一個關門衝去。

當烽火在三山關燃起來的時候,段如珪並沒有意識到前來叩關的士卒竟然是爨國昭的人,而不是蘇遊的兵。

對於爨國昭將近兩萬人向蘇遊的兩千多人投降,段如珪是無論如何都不敢想象的。

當看到烽火燃起來的時候,段如珪還覺得放哨的士卒有些小題大做。

對於蘇遊有可能會攻擊福寧城,這早就在段如珪的預料之中,他早就知道自己和蘇遊之間必然會有一天決一勝負,只是他怎麼都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突然。

段如珪早就制定了對付蘇遊的辦法,也就是使用詐降戰術,慢慢把蘇遊的大軍引到自己的腹地,然後趁機派出一支騎兵偷襲臨滄城......

且不說段如珪的計策有沒有實際價值,至少是現在他算錯了旗。

當段如珪得知一口氣拿下三座關卡的部隊是爨國昭的軍隊時,他還是不由得羨慕嫉妒恨起來,爨國昭現在這些士卒的裝備,實在是太逆天了!

儘管如此,段如珪還是不畏艱難險阻,當即點齊了隊伍,殺向最後一座關城。

當太陽落下最後一抹餘暉時,段如珪率領的三萬大軍到達目的地時,還是因爲判斷失誤以及天生的距離等多種因素,晚了爨國昭一步。

遠看着爨國昭和身邊的士卒如天神下凡一般站在城頭,段如珪果斷下令道,“先安營紮寨,明天對關卡發起總攻!”

憑着開闊的地勢,段如珪相信自己的三萬士卒拿下關卡,反殺爨國昭,不是難事。

而後,蘇遊的中軍陸續到達,並開始安營紮寨。

晚飯之後,段如珪做好了爨國昭出兵偷襲的一切預案,可惜這一晚卻安靜得讓人睡不着覺。

蘇遊也有過出城偷襲的打算,只是這個小關卡的城頭太沒譜了;別說火炮運不上去,就算運上去了,城頭的破磚也承受不住火炮的後坐力。

而且,就算蘇遊可以找到地方架設火炮,外面的地形還是太開闊了;除非炮彈直接砸死人,要不然想要炸到人實在需要太大的運氣成分。

換句話說,火炮在這個時候,實在沒法發揮出該有的戰鬥力。

而清晨第一縷,漸漸直射到飄滿薄霧的天空中。

段如珪對睡眼朦朧的士卒正式誓師,“殺入關城,滅此朝食!”

士卒們理解的中華典故並不太多,但對於“滅此朝食”還是深有體會的;當再一次聽到段如珪也說出這樣的話時,他們經過了短暫的沉默後,終於爆發出了無匹的殺氣。

一陣嗚咽的歌聲起自段如珪的大營中響了起來,這種歌聲一如楚歌,爲段氏獨有。

這歌聲,用心如死灰般的語調反覆詠唱,每唱一遍,和者愈衆。

漸漸地,包括段如珪兄弟在內的三萬段氏士卒都在低聲詠和,唱得神情恍惚、如癡如醉。

020 人在江湖419 歷史重演413 謠言四起304 租船僱兵432 修養生息241 一蹴而就261 割地賠款394 以彼之道394 以彼之道465 再次出兵331 一泄千里177 落井下石015 向日人生128 表演開始369 抵達蜀郡199 困獸猶鬥436 三下江都308 航向琴島212 彌勒度緣158 夜宿山上437 調虎離山261 駙馬上鉤183 螳螂捕蟬071 陰陽順逆262 李淵駕到059 來二來六246 婚前冷腳443 噩耗頻傳190 蘇遊求婚364 撕逼大戰011 百年一遇279 夜入郡衙433 天下大勢上292 元七娘子126 彩排結束009 楊家有女207 無話可說407 準備工作376 漫步南中206 圍點打援413 謠言四起333 暢敘離情421 西爨投降217 借箭傷人141 公孫大娘215 千里偷窺004 崑崙紫瓜448 新羅雙城195 劍拔弩張343 花謝花飛139 炎炎夏日335 春暖花開244 離別在即174 虛驚一場079 齊郡來客196 乏善可陳007 初臨長安303 海船問題014 淨念禪院261 割地賠款347 莫欺少年105 暗流涌動035 分道揚鑣454 高麗潰卒302 他們來了532 狹路相逢176 脣槍舌劍042 在水一方410 一徵高麗459 進軍高麗537 南海馮盎039 兒女情長330 收網在即280 南下揚州063 左右夫人219 蘇遊搬兵277 灰頭土臉305 七海商社080 篳路藍縷093 爾虞我詐458 處處是賊512 殺雞儆猴389 威逼利誘295 白蛇傳說523 借刀殺人098 隴西李氏422 封建制度523 借刀殺人204 大國外交307 你追我逃479 李淵御子329 借錢買糧168 風平浪靜232 白頭少年105 暗流涌動000 歲在甲子385 走投無路427 移民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