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議政

既然稱不上士大夫,那刑不上大夫一說,也就不存在了。

這些人,通通該殺!既然刑不上大夫,那就先剝奪他們士大夫的資格,然後再殺!

憤怒少年在那裡自顧自地浮想聯翩,卻聽高滔滔問道:“看來朝廷沒有看顧到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也還有很多啊……既然都看到了弊端,那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呢?”

章惇說道:“要擺脫兼併,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開源就是如元豐以來這樣,讓國家的土地得以大量增長,移五等下貧民前往,授田耕作。”

“還有就是興辦工商,吸納大量的閒置人口,使之轉移到開礦、修路、水利、行商之上來,解決其生計問題。”

“而節流之計,就是分化稅格,解決稅制倒掛的問題。”

“兼併之弊的根本,在於稅制倒掛。也就是說,收入低微的國民,承擔了國家絕大部分的賦稅,而收入豐厚,土地以千萬頃計的那部分富人,卻享受着免除賦稅的優待。”

“以元勳之功,國家優待也是正理,但是這個優待的限度,絕對不能如慶曆年間那樣,已經危害到國用根本。”

蘇油說道:“然而章學士以產入稅的建議,卻又是走了呂惠卿當年惡法的錯誤,當年呂惠卿以戶等計稅,民間瓦盆筷子都被計算到財產當中,導致法令無法推行。”

“其實稅收,是國家在國民有收入和產出的基礎上,對其產出進行部分收取,用作維繫國家運轉的費用。”

“因此稅收,必須是收取於產出之上。”

“不過這個產出不方便統計,因此需要轉換一種較爲合理的方式。”

“以地爲稅,按田等和麪積定出農稅,應該是方便可行之法。”

“對於以生產行商爲主的工商,其實更好控制,因爲其商品總要用於交換,可以在交換活動開始與結束的兩頭予以徵收,即行坐二稅。”

“而繳納稅收的人口,應該是所有國民,不分勳貴官員,理當一律繳納,這纔是最大的公平,否則就是對高層對低層的盤剝。”

呂公著家中已經是第三代宰相,他家就屬於大面積免稅的那種,拱手道:“國家照撫元勳、宗室,方有免稅的制度,這是榮譽,也是體面。若此等田地也納入徵收,何以體現國家的尊重?”

蘇油說道:“國家尊重元勳、宗親,也是需要的,但是國家給予他們的獎勵,都是有詔旨公示的。”

“如臣得先帝擢魚國公,封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之後升涪國,蜀國,封戶逐漸上升,如今已達萬戶。”

“但是這些在俸祿上已經體現,也就是說,國家已經兌現了獎掖的制度,那麼臣要是再爲家族增置土地,那就是純粹的商務。那些土地,理應不在萬戶之內,理應繳納其上所應承載賦稅,不當在免稅之列。”

“至於宗族的土地,除了特旨賞賜的那些,其餘增置的部分,也理應如此。”

“國家賞賜出去的土地到底有多少,歷朝皆有記錄,可先令勳貴宗室各家自行上報,然後結合檔案考察。”

“到底該免多少地的稅,根本就不是查不查得清楚的問題,而是查不查,敢不敢查的問題。”

“臣請將這一條和四通產業分割結合起來一併施行,相信很快便會得出結果。”

高滔滔心中暗暗叫絕,要得到四通的大蛋糕,就要先將自家田畝料理清白,既有制度的大義相責,又有巨大的利益相誘。

等到料理好宗室、勳貴,其餘的小雜魚,料理起來那就輕鬆無比了。

之後再向下逐級清理田畝,然後再以稅制相責,基本可以實現。

如此一來,國家歲入還得再增。

高滔滔說道:“這套制度國家在先帝之時便已經施行,其中陝西三路最爲得力,也效果非凡。其次在我朝新得與新開發地區如兩浙太湖、荊湖兩路、寧夏、南海,也是推行有力。”

“田畝考計最爲煩難者,在蜀中、兩浙舊地、汴京。”

“然煩難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汴京是勳貴之家太多,責任官員畏之如虎。

“蜀中是太平日久,土地分割如縷,一畝之上,主人有多達五六人者。”

“而兩浙舊地則是官商勾結,投寄太多。”

一番話說得非常明白,羣臣都是心中佩服:“太皇太后聖明。”

高滔滔說道:“如今皇宋可耕之地很多,正是解決這一癥結的好時候。”

“京中勳貴之田,下朕旨意,命自行上報免徵之地,待朝廷複審。各家多出的田畝,按照國法徵收兩稅。”

“兩浙舊地和蜀中,繼續鼓勵移民,以南海、寧夏、河套三處閒田、官田,吸引各地下戶前往耕作,置換出舊地。”

“同時,京中、兩浙、蜀中,繼續大力促進工商發展,調整稅制,減少耕作人口。”

蘇油拱手道:“如今國家已經沒有迫在眉睫的敵對軍事勢力威脅,國家的施政重心,應當從集中國帑抵禦外辱,轉化到刺激民生藏富於民之上來。”

“太皇太后此策正是爲此而施造,臣深爲贊同。”

司馬光是大宋最大的鴿派,也拱手:“臣也贊同。且三地富饒地區的良政,當逐步推行至天下,如河北、京東南北路,皆已經具備條件。”

章惇也拱手:“臣亦贊同,然舉措需要有當。”

“國家要得利,清量田畝,擴出隱戶,勢在必行。而最方便施行的地區,就在漕運和鐵路經過的路府。”

“臣請依照三地良政,改善新法,重擬條文,先在沿途地區予以施行。”

宋代的漕運,包括了京東兩路,京西兩路,淮南兩路,江南兩路、河東路、河北兩路。

加上火車和蘇油開闢的漢江漕運線路,還包括了荊湖兩路、陝西三路。

也就是說,章惇的規劃中,除了廣南兩路、南海四路、福建路、川峽四路、寧夏三路,整個中國的核心地區,都將納入“新法”推行地區。

而且綱舉目張,沿着漕運和鐵路一縱一橫進行推廣,朝廷能夠快速掌握情況,出了紕漏,朝廷也能夠快速調運糧食軍隊予以補救,這就是交通便利給朝廷帶來的底氣。

高滔滔非常滿意:“朝中如今相諧共政,氣象一新,便如此辦理。”

“前劉摯奏請仿《唐六典》置諫官,其具所置員以聞。朕欲以範純仁爲左諫議大夫,唐淑問爲左司諫,朱光庭爲左正言,蘇轍爲右司諫,範祖禹爲右正言。三省、樞密院可同進呈。”

章惇立即表示這樣做不合程序:“故事,諫官皆令兩制以上奏舉,然後宰執進擬。今除目由中出,臣不知太后與陛下從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薦?此門不可浸啓。”

高滔滔有些不悅:“皆大臣所薦,非左右也。”

章惇不以爲然:“那臣如何不知?大臣舉薦賢才,理當明揚,何以密薦?”

呂公著有些尷尬,輕咳一聲:“章惇所言爲正理,範祖禹乃臣之女婿,太皇太后不應將之列於臺諫之位。”

司馬光也很尷尬:“範純仁與老臣是兒女親家,也有親嫌。”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看文基地】,現金/點幣等你拿!

章惇這下得意了:“臺諫所以糾繩執政之不法。故事,執政初除,親戚及所舉之人見爲臺諫者皆徙它官。今當循故事,不可違祖宗法。”

司馬光拱手:“太皇太后,純仁、祖禹作諫官,誠協衆望。不可以臣故妨賢者路,如果這樣的話,臣寧避位。”

章惇卻堅持己見:“縝、光、公著必不至有私,但就怕萬一它日有奸臣執政,援此爲例。”

“臣請除純仁、祖禹它官,仍令兩制以上各得奏舉。”

太皇太后終於妥協了:“那唐淑問、朱光庭、蘇轍除命皆如故;改範純仁爲天章閣待制,範祖禹爲著作佐郎。”

蘇油趕緊說道:“蘇轍也是臣子侄……”

高滔滔這回卻直接駁回:“司徒多慮了,你現在還只備顧問,沒有兩制內差遣哩!”

蘇油只好退下,這話說得太高明,再諫,好像就成了自己要官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十七章 鬥茶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軍戰術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給臉不要臉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兩百章 賀禮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