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河西學派

好在大軍只在城外駐紮,壓根沒有進城,而且自帶糧秣,也無需肅州供應。

這讓城守真是覺得大宋和西夏就是兩片天。

最後到底是良心不安,送來了三百頭羊,然後蜀國公丟給自己六枚金燦燦的金幣,說這個叫舶來錢,以後幹外貿要用這個,一枚金幣抵用內地十貫寶鈔,或者是十匹絹帛。

城守趕緊謝恩,然後才反應過來,這是……這是秋毫無犯?勞軍的羊蜀國公都要花錢買?

蘇油叫他不要計較這些,然後欣慰地發現,肅州城守的漢學水平相當高。

再一打聽,原來當年西晉末年大亂的時候,儒學世家大部分渡江去了長江以南建立東晉,卻還有好多來到了河西。

當時曾有歌謠——“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來到這裡的大儒,有張軌、郭荷、郭瑀、宋纖、祁嘉、馬岌、段承根、陰仲達、宗欽、趙柔、劉昞……最後竟然建立了儒學的一派——河西學派,五涼文學。

而自幼立志,長大後輔佐秉常的李清,竟然是李廣後裔,曾經割據一方,自稱“西涼王”的李暠的後人!

甘州、肅州、九原,也是西夏國內儒臣的三處主要的培養地。

現在的肅州城守,就是酒泉祁家的後人祁煥。

太奇幻了……

據祁煥講,當時河西大儒門下,動輒數千學生,河西並非蘇油想象當中那樣,屬於文化荒漠。

就算當年北魏遷移的時候,帶走了大多數,但是河西儒家,都在這裡留了宗。

李元昊的做派引得他們十分反感,因此河西儒家全都沒有出仕。

諒祚興漢制,依舊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

幸好沒有出頭,諒祚一死,一切又變了回去。

秉常親政之後,也只有李清一個願意出仕輔佐,但是哪怕是涼州李家,都不認同他的行爲。

因爲夏國王室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剪髮令,已經將他們本就不多的人品敗光了。

蘇油這一刻感覺自己到底沒有被上天拋棄,他是真不知道河西還留了這樣一宗儒脈。

忽悠和尚道士,蘇油還欠了一些功力,常常得走大相國寺和天師府的路子才能達成目的,但是忽悠儒家同行,哈哈哈哈哈……

肅州也有學宮,不過非常破敗,祁煥和蘇油找了一個房間,兩人開始坐下細談。

河西儒家和中原隔絕了近百年,不知道現在的儒學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沒有關係,蘇油自創的理儒一脈,高舉的就是復古的大旗。

證古,是理儒學派的巨大課題,如今儒學和、關學、理工三派人馬正在不斷的挖掘探索。

兩人的探討,漸漸就成了祁煥請教,蘇油解答。

儒學問題主要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都是複雜問題,哪怕是先儒一句話,要解釋清楚來龍去脈,引申出去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蘇油還是挑了祁煥應該相對熟悉的因明邏輯來講解,對於理儒一派來說,都是繁複的。

其中一樣要涉及到數學、文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科目,有些東西對於祁煥來說,明顯超綱嚴重了。

於是蘇油又得做更詳細的解釋。

不知不覺室內已經點上了油燈,祁煥感覺自己面對的,不是國公,不是夏國征服者,這尼瑪,是位聖人!

至少祁煥覺得,面前這位,是撥開歷史上各種儒家學派造出的迷霧,最接近先儒本義的人!

天理人情!對於淫浸經典一輩子的祁煥來說,簡直就是振聾發聵的玉振金聲。

直到娟兒翻着白眼過來叫少爺用飯,祁煥才發現天都黑了。

慚愧地說道:“不意中原儒學,已然精微如斯,學生敢請先生停留數日,待學生召集河西同道,共聆教諭。”

蘇油笑道:“慚愧,我也不知道河西尚有儒門遺緒,今日真是太高興了。”

“接下來河西會大興文教,我希望世兄能盡一份力,光倡河西先儒曾經鑄就的輝煌。”

“各家先祖的著述,我希望儘量蒐集,攜往興慶,我們共同整理成專著,上呈陛下御覽。”

“理學一門,講究因地制宜,合情入理,河西的情況與中原有些區別,因此先儒的著述當中,一定有關於河西治理的很多思考,值得我們借鑑。”

“剛剛與世兄交談,河西一派宗古之風,與我蜀學、關學頗爲相近,就如昨日見到的篳篥一般,孔見不同,一管相吹,諸音並作,相得益彰啊……”

祁煥連連擺手:“珠玉在前,怎敢濫領虛名,先生羞煞學生了。”

蘇油笑道:“還有一條,現在夏國高層清掃一空,我手裡缺少具備學問的治政之才,找陛下要人,陛下讓我先等幾年,讓軍將先代理知州。”

“這樣會有問題,軍政分離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因此不想走回老路上去,如果諸位賢達有心爲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貢獻,我們可以試試。”

祁煥心中暗喜,河西儒家,這是終於要重新步入政壇了,他們對蠻夷的政權不怎麼感冒,但是不代表他們對中原華夏正統不感興趣。

起身一個大禮:“如此我這就召集同道,攜帶祖上的遺稿,共往興州,聆聽教誨。”

蘇油也站了起來:“實在是沒有想到,河西淪歷腥羶數百年,吾道依舊不孤啊!走吧,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肚子填飽最重要!”

席間,蘇油又給祁煥講解了大宋如今的幾路主要儒學流派,以及各派之間的傳承,變化和區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祁煥聽了一下午,便已經知道自己面前這位年輕人,絕對是大儒級別的人物。

而且不光是儒學,天文地理音樂美術詩詞文學……幾乎無所不通。

就連工商水利農耕畜牧都是行家,你敢信?!

留下李拴住,讓祁煥好好配合測量勘探之後,蘇油頂着黑眼圈,前往沙洲。

過了肅州,風景便是一換,祁連山離大路越來越遠,沙漠和隔壁離大路越來越近。

好在沿着戈壁邊緣的小綠洲小河流前進兩百里,就遇到了一條較大的河流。

疏勒河,古稱溟水。

這條河與其主要支流黨河,也就是現在甘泉水一起流向敦煌,曾經在敦煌的北面形成過一個巨大的湖泊。

不過現在那個湖泊已經收縮成了月牙湖,水的消失,直接導致了敦煌這個古城的衰落。

不過敦煌附近的沙州,因爲貿易的關係依舊繁華着,那裡離肅州尚有六百里,中間還有一個城市,瓜州。

瓜州,因物產而名,這裡靠近戈壁,又有疏勒河的水源,於中原不同的是,這裡盛產各種瓜、梨、桃子、杏、葡萄、大棗,普遍種植黍麥。

因爲鹽鹼地的存在,這裡的牲畜也非常壯實,牛、羊都有地方優良品種,還有駱駝也很多。

瓜州是甘、肅、涼、蘭州之後,絲路上最繁華的城市,現在這裡的人主要是漢人和党項人,而且漢人比党項人還多。

這是因爲這裡是漢唐主要漢族移民屯軍的城市,而且農耕技術一直佔據主流,適合漢族生存繁衍的關係。

其實如今的老百姓,除了汴京、蜀中、兩浙這種文化普及程度極高,還有關中這種文明發源之地,對於國家這個概念並不是那麼敏感。

尤其是河西一帶,政權更迭實在是過於的頻繁,因此老百姓善於適應“被征服”的生活。

這裡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鉛、鋅等,沒有煤,但是是河西黃金的主要產區。

瓜州和沙州是漢人政權在河西堅持最久的地方,直到六十年前,歸義軍張氏政權才被夏人覆滅。

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十九章 蘇家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七十章 授課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課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