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探討

蘇油說道:“王定國手裡並沒有你寫的毀謗詩,他當然也算是無辜受累,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爲吳相公和馮當世的緣故。”

“賓州現在也是小五金加工基地。南海安定之後,大宋已然對廣南的蠻人形成了區域優勢。一支峒蠻月前還試圖搶劫古勿峒的金礦,被儂智高的弟弟儂智會帶領族人剿滅。朝廷授儂智會錦袍玉帶,升宮苑副使,全俸終身。現在他們已經是朝廷的忠臣了。”

“政治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儂峒的首領們現在要仰賴朝廷的礦山開發技術,收益也比以前大得多,所以這個合作的基礎是存在的。”

“要放在漢唐,那些地方肯定時候直接軍事征服,大宋算是比較溫和,而且經濟手段用得好了,效果不比軍事征服來得稍差。”

“所以廣南西路,如今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期,你那個朋友去了那裡,相信會大吃一驚的。”

這話說得比較隱晦,小五金基地,那就是四通的產業輻射範圍。蘇油的意思,就是隻要王定國到了那裡,會得到妥善的照顧。

蘇軾提這個,其實也就是這意思:“定國世家子弟,錦衣玉食,如今我還不過漢濱,他卻要流落南嶺,南嶺風土兇惡,我是怕他受不了。有小幺叔託人眷顧,那我就放心了。”

蘇油笑道:“哪裡就那麼誇張,其實就是注意衛生,防蚊蟲,喝開水,多備清涼避暑之藥而已。”

“徵李常傑的時候,軍中頒佈了《衛生管理條例》,嚴格按照那條例執行,我保他無事。”

蘇軾總算是放心了,大家這才聊起這幾個月的經歷來。

蘇軾入獄,營救得最積極的人,乃是張方平和範鎮,罰金數額也最大。

後世很多文章說大蘇入獄的時候,保守派的人都沒有出手相救,反倒是改革派的人頗多說好話的,那是在歪帶節奏。

說話要講良心,保守派們,那個時候連自保都不暇呢!

範鎮這位蘇油和蘇軾的蜀中老鄉,和王禹玉一樣都是華陽人,他就是妥妥的保守派。

五次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最後一次更是直接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爲賞罰,“陛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

王安石氣得手腳顫抖,親自起草詔書,痛斥範鎮。以戶部侍郎的官職讓範鎮提前致仕退休。

範鎮臨行前上表謝恩,仍然堅持己議,請求趙頊“集羣議爲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爲腹心,以養和平之福。”

蘇軾算是他的門生,前往祝賀,說“公雖退,而名益重矣!”

範鎮卻十分難過,說道:“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爲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政治素養怎樣不論,起碼人品是非常高尚的。

蘇軾又是一臉的慚愧之色:“張公範公都已經致仕,此番還要受我拖累,實在是惶恐。對了,幸好張公最後一封上章沒有送進去,不然,恐怕我現在還出不來。”

蘇轍也是感覺僥倖:“那封疏奏我也看過,張公這是喜歡你太過,亂了分寸。這就好像鄭昌營救蓋寬饒,言長兄你‘文字乃天下之奇才’,還想投登聞鼓,適足以激怒君上。”

蘇轍所說的,是漢宣帝時候的故事。

蓋寬饒是漢宣帝時期的司隸校尉,這個職位是漢武帝時期開始特置,專門負責對京城的監察。

上至皇后太子,下至公卿百官,可以一起監督,故稱“虎臣”。

蓋寬饒剛直奉公,正色立朝,公卿貴戚盡皆懼恨。

當時宣帝方用刑法,信任中尚書宦官,蓋寬饒屢次言事,宣帝信讒不納,以寬饒怨謗終不改,下其二千石。執金吾議,欲定大逆不道之罪。

大夫鄭昌愍傷蓋寬饒忠直憂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爲文吏所詆挫,於是上書爲蓋寬饒求情,其中寫到:“司隸校尉寬饒,居不求安,食不求飽;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託。”

最後一句提到的四個人,許伯是宣帝老丈人,史高是宣帝外家,金是金日磾,張是張安世,“宣帝於此四家,屬無不聽。”

這不光是在求救,還在指責宣帝縱容權貴,冤屈忠良,甚至隱隱有譏諷皇帝害怕這些外戚權臣的意思在裡邊。

宣帝被揭了短,更加惱羞成怒,“遂下寬饒吏。寬饒引佩刀自剄北闕下,衆莫不憐之。”

張方平在南京聽說蘇軾被下獄後,立刻上書爲蘇軾爭辯,結果應天府沒有一個官員敢於幫老張投狀。

於是老張更加憤怒,命自己兒子張恕,拿着自己上書直接上汴京,投登聞鼓院。

真要是這麼幹,那就是國家級醜聞,要捅出天大的干係!

好在張恕也沒這個膽量,雖然因父命難違,只好拿着奏章來到汴京,但是終究卻“徘徊不敢投”。

蘇頌一出御史臺,張恕趕緊去找他,詢問該如何操作。

見到老張的奏疏,老族兄也嚇得不輕,趕緊將文章收了,打發張恕回去。

蘇油點頭:“子由的見識不錯,張公一時急欲救子瞻,才亂了手腳,這奏章真要送到陛前,怕不又是一番波折。”

想了一下有問道:“那以子由之見,卻該如何上書呢?”

蘇轍拱手:“長兄有什麼罪過?不過就是文名太高,獨與朝廷爭勝耳。”

“張公今再扞之,是更益其怒。”

“不如但言本朝未嘗以文字入罪而殺士大夫,今乃開端,則此風自陛下起。”

“而後世子孫因而殺賢士大夫者,必引陛下爲例。”

“陛下畏議好名,必能赦免長兄。”

蘇油笑了:“你這樣的確能救,但是從此就在陛下心裡埋下了一根釘子。”

“所以你這處理的方法,說到底屁股還是歪的。這是術,不是道。”

“清明之君,不可以利動,唯可以理屈。”

“大蘇無罪,但是有過。有過,就得認,無罪,就得分析明白。”

“今上至少還是聽得進去道理的君主,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講明白道理,分析完對錯,然後承認應當承認的部分,剖白不應承擔的部分,主動請求責罰,纔是正途。”

“至於中間的那些小人,只要與陛下的交流渠道斷絕不了,他們其實就無計可施。反而會企圖矇蔽聖聰,招致災殃。”

“子由的做法,是不信任人君能秉公處事,乃以術相欺,以計相迫。”

“這樣做,雖然救得了子瞻一時,終究救不了子瞻一世。”

蘇轍拱手:“小幺叔,那要是陛下還是堅持要治長兄的罪呢?”

蘇油淡淡地說道:“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疏注》說得很清楚了。”

蘇轍點頭:“轍受教了。”

解釋這句的大佬很多,蘇油偏偏將《論語註疏》提出來,是因爲裡邊解釋是這樣的:

——此章仲尼患中國不能行己之道也。

——我之善道中國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筏浮渡於海而居九夷,庶幾能行己道也。

蘇油哈哈一笑,歪着腦袋問道:“從我者,其由與?”

這是上一句的下句,“由”在此本來指的是子路,子路又叫仲由。

現在被蘇油拿來取笑蘇轍。

蘇轍拱手:“未嘗不喜。”

蘇油搖頭道:“可別忘了,就連夫子都感慨——‘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兩人的對答還是繼續引用剛纔的《論語》的後續,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意思是子路你的勇氣比我還大,但是別忘了,我們沒有地方獲得造筏子的材料啊。

蘇油認真地說道:“夫子真的是找不到去到‘彼岸’的材料嗎?我想不是的。只是他在這個世界的牽絆太多,眷顧太深,實在是不忍心‘放下’纔對。”

“這當是治儒者和釋老的區別,子瞻子由,你們是聰明之人,此節自然無需我多加提醒。”

蘇軾和蘇轍一起躬身:“謹受教。”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八十章 觀瓷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三章 程家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腕計相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