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

夢龍一邊剿除水賊,一邊攻城拔寨。他從九江通過T+南康軍的星子城,繼而向西拿下德安城,然後上岸拿下建昌城,繼而再下水,拿下都昌城,最後在鄱陽山附近繼續收攏整編鄱陽湖上的水寇。

等收編整頓完鄱陽湖上的水寇後,劉夢龍揮軍沿長江西進,配合盧俊義的陸軍攻下了興治所永興、大冶和通山等城池,至於在大冶在建造一座鋼城,那是陸軍的事情,劉夢龍比較關心水軍的發展,他又迎了水軍的發展黃金期,因爲黃州和鄂州一帶都是許多湖泊河汊,靠水吃水的人就多,水寇和漁民是水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劉夢龍在池州那邊的菜子湖和舒州一帶的雷池也招募到不少漁民,招撫了不少水寇,江南水鄉的控制,就必須將水軍規模擴大。

隨後劉夢龍的水軍又配合盧俊義的陸軍攻下了鄂州的江夏、漢陽、武昌和黃州的黃岡、黃等地。

遵照盧俊義的指示,劉夢龍的水軍可以再向上游發展,可以一直上溯到三峽一帶,將三峽之後的長江航運全部掌握在齊國手中,讓長江這個黃金水道爲齊國服務而不是爲衰敗的宋國服務。同時劉夢龍的水軍可以前去洪湖和洞庭湖一帶招撫水寇和招納漁夫,爭取在半年內再擴編出一支水軍。有盧俊義的信任,劉夢龍又找回了當年縱橫長江的感覺。

跟劉夢龍一樣,縱橫在梁山水泊、微山湖、大運河、淮河、洪澤湖、巢湖的張順,也有一個任務,就是在半年內再擴編出不亞於原來水軍的一支水軍。盧俊義對水軍的目標是,將所有水軍數量擴編到四個軍,擁有二十萬人,徹底掌握所有水上航運,而且新建立的兩支水軍同樣要具備原來的特性,即是水軍陸戰,既能水戰也能陸戰,日後他們也能改編成海軍。

與此同時,海軍第四軍也在籌備當中,日後的海軍第四軍目標是南海一帶。

因爲路線和需要繼續訓練的問題,關勝軍暫時跟方百花軍合兵一處,一起攻佔了常州。常州上通京口,下行姑蘇,河川縱橫,湖泊密佈,北環長江,南抱滆湖,東南佔太湖一角,襟江帶湖,有僅次於太湖的芙蓉湖,形勝甲於東南,故常州成爲“三湖襟帶之邦,百越舟東之會”的交通樞紐。從隋唐開始,大批漕糧運輸接濟北方時,常州成爲轉運賦糧中心,開始每年轉運百數十萬石,以後逐步增加到三百萬石,宋時最高達七百萬石,故常州有“自蘇鬆至兩浙七閩數十州往來南北兩京,無不由此途出”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貢賦必由之路”。因此趙宋朝廷也在此招募了上萬廂軍守護漕運,奈何這羣烏合之衆一鬨而散,齊軍一鼓而下,攻佔了常州治所晉陵後,又馬不停蹄地攻佔了常州治下武進、江陰、無錫、宜興等縣。

武進這個地方很是奇怪,武進沒出什麼武人,出的主要是文人。三國吳大帝孫權崇尚武功,曾以統一大業爲己任,於嘉禾三年(234年)詔復丹徒爲武進,取以武而進之意,故名,武進這裡地傑人靈,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1546位武進籍的進士,其民風底蘊可見一斑,所以在征服此地包括其他蘇浙地區時,盧俊義特地下令讓關勝軍和方百花軍務必比往常更要剋制約束軍紀,爭取民心中最重要的就是爭取士子之心。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七八十里長江深水岸線被稱爲黃金水道的黃金地段。盛唐起,江陰就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王安石當年巡視江陰黃田港曾賦詩讚曰:“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趙宋朝廷在江陰港設立“市舶司”。長江江陰斷江面狹窄,故江陰自古就爲扼守長江咽喉的第一要塞,所以盧俊義也敕令關勝軍將江陰城加固,派駐一個團的兵力擴寬捍衛長江黃金水道。

無錫這個“太湖明珠”是一座具有二千年歷史的江南名城,孕育了許多文人墨客,顧愷之、李紳、徐霞客、高攀龍、孫繼皋等人。到近現代,無錫還盛產科學家、學者,如王選、孫冶方、潘漢年、徐悲鴻、錢穆、錢鍾書、錢偉長,這些人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出現,但養育他們的那一方水土希望不要變化太大,他們的民風值得提倡。無錫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後世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無錫在北宋末年已經有較爲發達的商業結構,而且無錫景色優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因爲有無錫、蘇州這類的城市,所以盧俊義要求關勝、方百花兩軍務必保持軍紀嚴明,不能太過侵擾地方。在讓方百花領軍之前,盧俊義反覆給明教徒們上課,讓他們知道要推翻的是趙宋朝廷,是

趙宋朝廷使得他們陷入水深火熱的困苦生活,而不是T主富紳,不必將怨氣撒給那些詩書傳家的平常富裕人家。

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秦置陽羨縣。屬會稽郡。東漢順帝四年改屬吳郡。晉惠帝永興元年以表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之功。設義興郡。隋廢郡。改爲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避諱。取“義者宜也”之義改名宜興縣。仍屬常州。“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4狀元。10宰相。385進士。23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但是奇異地是。這樣一個文縐縐地地方。出現了三個戰神級地人物。周處、陳慶之、盧象升。一個賽一個地猛。總之。宜興出猛人。能文能武。別地地方出各種礦產資源。屬於不可再生地。這個地方出人才。可再生地。

在小心翼翼地佔據了文風更勝於鄒魯之地地常州後。關勝與方百花又一同揮師東進佔領蘇州及其治下常熟、崑山、長州、吳縣、吳江等縣。

蘇州於公元前514。吳王夫差地父親闔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吳國都城闔閭大城。至今還保留着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地古蹟。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地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地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蹟名園”地獨特風貌。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地美稱。蘇州地區河網密佈。市區是江南水網地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地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地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有宋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地美譽。而且蘇州向來具有崇教尚文地文化傳統。是著名地狀元之鄉。歷史上曾出過五十名狀元。在中國是出狀元最多地城市。此地跟常州一樣讓武人感到窒息。太文藝氣息。

所以攻打蘇州時不能使用火炮也不能使用弩炮。因此便動用特工人員提前混入。裡向外和取了蘇州。攻取蘇州之役也沒有耗費太多時間。趙宋統治勢力已經被方臘給清空了還沒有恢復太多。數千廂軍不堪一擊。

因爲要控制京杭運河。要清除太湖上地隱患勢力。所以關勝在剛開始攻打蘇州時就發文去楚州。請求許貫忠執掌地軍務院調派水軍前去支援。因爲張順地水軍和劉夢龍地水軍都十分匆忙地協助陸軍攻城拔寨。所以能夠調動地只有海軍。是海軍第三軍盧俊海(原本盧俊山。後來入海了就改名了)地第三師。海軍第三軍第三師原本佈防在舟山羣島。離此不遠。

軍務院地軍令一式兩份。一份飛鴿傳書發給盧俊海。一份飛鴿傳書發給關勝。爲了避免出現情報丟失地情況。關勝還派人前去舟山羣島呈送求援書做對應。這樣真是太麻煩了。所以盧俊義除了指揮軍隊作戰和制度建立外。其他時間大部分花在如何造出無線電。這一點很耗時間。但研製出來以後就會極大地提高作戰協同效率。

整個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兩百多個,連同進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組成一個密如蛛網的水系,對航運、灌溉和調節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它自鎮江諫壁口引長江水南流,穿過太湖水系衆多的河流和湖蕩,吞吐江湖,調節水量,成爲這個水網的重要幹流。湖中島嶼四十多個,以洞庭西山最大,東岸、北岸有洞庭東山、靈巖山、惠山、馬跡山等低丘,這些島嶼裡面藏了許多水寇,經常出來劫掠蘇州和常州一帶,尤其是方臘和童貫之亂以後,水寇日漸壯大。

盧俊海留舟山警衛海軍護衛舟山羣島,自己帶領禁衛海軍第三軍第三師沿着松江直上,進入太湖,協助關勝、方百花的十萬大軍攻佔了太湖四十多個島嶼,將太湖內的大小水寇盡數招撫擒獲。遵照盧俊義的指示,關勝在太湖中的榆柳莊尋覓到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位好漢,招撫他們加入齊軍,然後以太湖水寇和漁民爲基礎組建起一隻水軍陸戰師協助關勝和方百花軍控制太湖和江南運河,而盧俊海暫時兼任者水軍陸戰師師長來訓練這個師。

等征服了太湖水域以後,行政區域裡的蘇南已經盡歸齊國治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作者,!)

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二十六章 二敗高俅第二十三章 到史家莊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十七章 與李綱孫立論武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八章 景陽岡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八十章 滅倭在即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七十一章 趙佶禪位第九十八章 造船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八十章 滅倭在即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八十八章 青眼虎李雲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十五章 鄆哥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七十章 長亭送別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十四章 金國奸細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九章 白眼狼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十九章 王進被高俅逼走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六章 扶道抑佛第七十九章 耗盡倭兵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