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皇權不下鄉

鄭舟這會兒已經察覺到了,跟在李彥身後,一句話都沒有。

衆人沒有向着都昌縣縣府去,而是直奔湖邊,準備登船返回。

李彥一路走一路想,連馬車都不坐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李彥突然說道:“你之前說,朱勔在鄱陽湖上大肆剿匪,很得殿下賞識?”

鄭舟連忙上前一步,恭謹的道:“是。據說,他弄來了上百艘船,還帶着兩百多人,在鄱陽湖上四處剿匪。他的消息極其可靠,一剿一個準,已經剿滅了十多處,抓了數百人。”

李彥眉頭皺起,如果抓到王鐵勤,那他就是頭功。

現在王鐵勤跑了,朱勔又大出風頭,此長彼消之下,他的處境堪憂。

李彥左思右想,頭疼不已,還是道:“瞞不住的。不如誠實一點,派人去給殿下傳信。”

鄭舟猶豫了一下,道:“公公,說實話嗎?不找點彌補嗎?”

李彥搖頭,道:“做多錯多,只能在後面的剿匪上彌補了。回去之後,動用所有關係,不要怕花錢,將江南西路所有匪盜,山寨什麼的摸清楚,咱們要比巡檢司快。”

鄭舟明白了,道:“是。小人這就安排。咱們比朱勔來的早,準備的多,在陸地上剿匪,肯定比朱勔強。”

李彥點點頭,心裡嘆氣,暗自想着,找機會,得與童貫來近關係。

‘聽說他也好錢……’

李彥心裡多少有些底氣,畢竟,他不缺錢。

童貫好錢的名聲,在宮內不是什麼秘密,只不過,童貫好錢是一回事,可能給他送,或者他願意收的人,並不多。

李彥在準備回去,回信的人,更快一步。

都昌縣一直盯着李彥,見他直接走了,多少鬆口氣。

府衙。

陳靜融等到消息,面露鬆快,笑着道:“總算了。”

幕僚卻擔心,道:“我派人打聽過,那位李公公沒抓到人,還放了不少狠話。”

陳靜融不在意,道:“那與我們沒關係,只要咱們不得罪他就行。”

幕僚見陳靜融完全不放在心上,到嘴邊的話也沒說出口。

他想說的是——現在不是以前了,不是關上府衙,悠閒度日的過去了。‘紹聖新政’現在是如火如荼,‘不得罪’不代表沒事,反而是禍事!

陳靜融見他表情,笑着道:“行了,只要抓不到罪犯,我都昌縣依舊是民風淳樸,國泰民安,太平無事。不用那麼擔心了。”

幕僚陪着笑,心裡卻在想,他或許得換個東家了。

實際上,李彥進都昌縣,或者說江南東路這幾天,不止是都昌縣震動不安,附近知府,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一湖之隔的江南西路已經翻天覆地,他們江南東路,可不想這樣!

江南東路,或者說,江南西路周邊路府州縣的大小官吏,不知道多少人惶惶不安,苦尋出路。

清平盛世,在他們眼中一去不復返了。‘新黨’再次掌權,推行他們的所謂的‘紹聖新政’,這一次,他們不同於八年前。

他們強勢果決,‘非我既敵’,只要不支持‘紹聖新政’,輕則掃到一邊坐冷板凳,重則罷官,下獄,抄家滅族!

現在的朝廷,沒有了神宗朝的溫情脈脈,全部都是刀光劍影,雙方就是面對面拼刺刀,血淋淋,無情又殘忍。

‘紹聖新政’在不斷加碼,倒向‘新黨’,支持‘紹聖新政’的人在不斷增加,反對聲縱然依舊強烈,可在‘新黨’的不斷分化下,已然沒有多少抗衡的實力。

是以,‘另尋出路’,是這些人幾乎不約而同的想法。

鄱陽湖的另一邊。

沒有人關注鄱陽湖的另一邊。

宗澤等人在封禁剿匪的大背景下,近乎施行了‘半戒嚴’,所有州府縣都封城,一些態度曖昧,或者直接反對‘紹聖新政’的大小官吏被拿下。

還有一些,被軟禁在府城。

宗澤等人藉機在掃除障礙,推行他們的體制改革,確保儘快全面,有力的掌握江南西路的大小權力。

傍晚,鄱陽湖邊上。

趙似與童貫,李夔等人在一家民房內,聽取着方方面面的消息。

在宗澤,周文臺等人的幫助下,徵調了百艘民船,鄱陽湖上官軍的船隻來來去去,四處遊走。

剿匪,運送匪盜,贓物,兵器,後勤糧草等等,十分忙碌。

這些官船,不止遍佈在鄱陽湖上,四周的河道,水域也在不斷延伸,追擊着每一處的匪盜。

李夔站在趙似身前,道:“殿下,總督府正在加速組建,目前,各府已經初步建立,各縣也在不斷派人整頓。其中主力,是從虎畏軍抽調,也就是南大營。下官預計,再有個五天左右,就能可堪一用。”

童貫是領過兵的,瞥了眼李夔,沒有說話。

在他看來,哪怕有虎畏軍的底子,總督府下匆匆組建的府兵,縣兵未必能派上用,在剿匪一事上,助益不是很大。

趙似板着臉,坐直身體,他這段時間,幾乎都是這個姿勢,表情。

等李夔說完,他道:“好。鄱陽湖上,還有幾天能剿滅?”

李夔道:“殿下,徹底剿滅匪患,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我們只能大致剿滅,剩下的,還需各府縣收尾,確保這些匪盜不會死灰復燃。”

趙似倒是能懂,目光看向在場的其他人。

除了李夔,童貫外,還有一個半百的老者,看樣子五十多歲,極其的手,如同竹竿似的。

這是江南西路巡撫衙門的左參議,賴泓博。他負責協助趙似剿匪,以及後勤糧草的調度。

賴泓博見李夔說完,擡手向趙似道:“殿下,下官會請巡撫衙門下文,命各府州縣協助,確保匪盜不會復來,江南西路之下無匪盜,百姓安居樂業。”

趙似嗯了一聲,道:“要快。”

“是。”賴泓博道。

李夔看着這位十三殿下,漸漸有些會意。

這位是十三殿下的言談舉止,一直在模仿京裡的官家。

就在這時,李彥的人到了。

他在趙似面前,一五一十,將李彥追剿王鐵勤的事都說了,沒有添油加醋,也沒有刻意隱瞞什麼。

他一說完,屋子裡有了少許的安靜。

衆人目光互相對視,卻沒人開口接話,打破沉默。

其實,在場的,除了趙似不太懂之外,其他人都很清楚。

所謂的皇權不下鄉,一個小村莊,就是一個小王國,最大的,可能就是祠堂,以及背後的祖宗家法。

敢於反抗官軍的極其少有,可軟對抗,不讓官差入村,那比比皆是。

最常見的情況,是花錢消罪,官軍收了錢退走,村子繼續還是那個村子。

就算有嚴重的,除了謀反等大罪,官差就算到了,總不能真的殺進去吧?

太平盛世之下,怎麼會有官軍公然屠殺平民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捷報第七百六十(一)章 捷報第五十八章 決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個複雜第四百二十章 一家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一百九十三章 多方角力第八十二章 杖斃(加更,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四百六十章 黑鍋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熱烈第一百二十九章 沉淪與奮起的抉擇第七百二十章 聰明人第四十章 天子垂堂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訪第六百五十章 揣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個皇后娘娘第六百九十六章 熬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兩百八十九章 清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六百零一章 千絲萬縷第五百六十七章 驚呼第三百九十一章 內外第五百一十七章 共識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清洗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期而遇的摯友第七百六十五章 吃席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北差異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變第兩百六十二章 緊張又期待的一刻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似水流年第六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三百四十三章 木匠皇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斷顯現的裂痕第七百零九章 同路第六百五十四章 面聖第九章 球,進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兩百五十七章 處置四位相公第一百九十七章 高太后出手了第四十九章 昏招第六百零二章 南來北往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間的一把刀第七百二十三章 無止境第三百一十九章 清理‘新黨’第六百四十三章 狠招第十三章 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三百九十章 強硬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時候了?第兩百五十八章 萬貫家財成空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六部的佈置(第三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正月二十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三點第兩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水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驚呼第六百二十三章 歸京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兩百四十七章 巫蠱第四百八十六章 黨爭泥沼第四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擴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發的大戰第六百章 離心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五百二十九章 堅定意志第三百二十四章 謀逆大罪第七十八章 錯了(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幹就完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種子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三百零六章 讖語第兩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見第六百六十一章 糊弄第三百五十六章 請旨第六十八章 權勢擴張第五百八十四章 靴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變第兩百一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零四章 當街殺人第兩百七十一章 坐鎮青瓦房第五十一章 封官許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輿論第三百九十一章 內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皮第七百三十六章 可能第六章 冰山一角第五百零三章 糾葛中前進第兩百九十四章 暴力(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輿論第四百六十一章 血腥色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