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嚴肅

趙煦的詔書,一連下了十多道。

這些詔書,都是大政方針,少有具體內容,是‘紹聖新政’的大框架。

這是一些綱目性的內容,沒有具體的政策與細節。

等陳皮誦唸結束,趙煦道:“請大相公,給諸位介紹一下‘紹聖新政’的具體內容與方向,方式方法以及目標。”

章惇舉起板笏,向趙煦躬身,而後側身向朝臣,本就嚴肅的臉上,更是嚴肅的不能再嚴肅,朗聲有力的道:“諸位同僚,朝廷擬定的‘紹聖新政’,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改制。包括朝廷,軍隊,地方以及律法,綱紀等等。第二,是圍繞田畝的改革,命名爲‘均田法’,不言而喻,囊括了人口,田畝,戶丁等等,相信諸位同僚早已知悉。第三,是以賦稅爲中心,涉及糧稅,商稅,鹽,鐵以及諸多雜稅。”

“改制,主要目的,是爲了遏制我朝的人浮於事,貪腐享樂成風,以至於國政敗壞,民不聊生。是以,改革制度,明確責任與權力,以務實取代虛妄,是改制的本意。這一點,請諸位同僚相信,朝廷沒有欺壓士人,掠奪財產的一絲意圖。”

“田畝,田畝是我大宋的根基所在,圍繞田畝涉及的戶丁,賦稅,士紳,無不是要害的要害,是以,要痛下決心,刮骨療毒,趨利避害,革除頑疾……”

“賦稅,賦稅,是我大宋的支柱,萬分重要,再如何論都不爲過,是以,一個合理,健康,長久的賦稅制度。對農減稅,對商調整,對其餘稅種,該免除免除,該削減削減……”

章惇舉着板笏,神色嚴肅的面對朝臣,言簡意賅的說着政事堂擬定的改革計劃。

他說的也是相對籠統,實則上,對於各種改革大政,朝廷高層基本上都是知道的,這些計劃,來來回回,磨合了近兩年!

今天,在紫宸殿,官家與羣臣面前,當衆宣佈,縱觀大宋歷史,沒有比這更隆重的場合了。

朝臣們一個個身穿最爲正式的官服,手持板笏,每個人幾乎都是神色認真,揣摩着章惇嘴裡吐出來的每一個字。

章惇這些話都是有腹稿的,並不是隨意而出,裡面必然藏着一些真實想法,是平時無法知曉的。

章惇還在繼續說,眸光炯炯,語氣清朗。

“朝廷改制,恢復盛唐的‘三省六部制’,又因時制宜,做出調整,目前還需要進一步推進,細化。對於地方,朝廷設想是路府縣三級,設一路巡撫,攬一路政務,下設參政,參議各二佐之。一路總督,負責日常兵務,統路府縣兵丁,保一路安穩……”

“對於田畝,朝廷正在清丈田畝,登記戶丁,摸清我大宋田畝,戶丁情況,以回購田畝,開墾荒地,釋放皇田等方式,五年內,爭取七成以上的農民,耕者有其田,年終有富餘……”

……

章惇不快不慢,說着‘紹聖新政’的一些設想,方式方法以及目標。

朝臣們漸漸各有神色,微微低頭,藏匿表情。

讀書人,每一個在入仕或者入仕不久,都有着宏偉抱負,期待着大展宏圖,強國強民,建功立業,名留史冊。

但在官場兩三年,就沒有幾個還記得初心,在官場沉沉浮浮,飄飄蕩蕩。

章惇說的這些,絕大部分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實是殘酷的,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做不到的,是‘大同世界’,存於聖人的口中,他們的夢中。

而今,章惇爲代表的‘新黨’,信誓旦旦,磨刀霍霍要實現這些‘妄想’,他們沒有了當初的豪情,反而深知其中艱難以及帶來的種種惡果。

——他們要阻止章惇以及‘新黨’!

不少人低着頭,臉上一片青色。

文彥博,蘇軾等人,默默的舉着板笏。

文彥博老臉上看不出什麼,在趙煦的眼裡,只是兩鬢的白髮微微顫抖着。

蘇軾則面露掙扎,難受之色,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又強忍着。

還有不少人蠢蠢欲動,目光閃爍,左右對視。

沒人敢冒頭!

很明顯,章惇在之前的準備工作奏效了,不穩定因素都被警告了。

趙煦一個個的看着,思索着。

今天是一個開始,是最輕鬆的時刻,也是最艱難時刻的開始。

可以清晰的預見,朝廷的邸報還沒有出去,反對聲必然如同潮水一般涌入汴京城。

同時,地方上的激烈反對會更加高漲,還不知道要出多少亂子。

‘只要軍隊牢牢在手,以大宋百餘年的根基,足以抵擋一次大的衝擊……’

趙煦神情平靜,心裡默默的思忖。

他做好了應對最壞的準備,軍隊,政務兩手抓,軍隊始終是第一,最用力的那一隻手!

足足半個多時辰,章惇說到最後,聲音都有些啞了。

“回稟官家,大致就是如此,臣宮廷個聖訓。”

章惇說完,舉着板笏,轉頭向趙煦。

趙煦點頭,笑着道:“卿家說的有理有據,甚好。諸位卿家,可有什麼想法,可與大相公當面討教,朕久困宮中,汴京城都沒出去過,朕很想聽聽諸位卿家不同的想法。”

朝臣們舉着板笏,餘光四掃,卻沒人敢說話。

趙煦瞥了眼章惇,這位大相公的手段與控制力是與日俱增。

他不動聲色的微笑,看向章楶,道:“樞相,說說軍改。”

章惇退了回去,章楶應言上前,先對趙煦行禮,而後側對朝臣。

章楶與章惇是堂兄弟,兩人面容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章惇一貫表情嚴肅,不苟言笑。章惇則飽經風霜,臉角堅毅。

章楶看了眼注視着他的朝臣,聲音有些低沉的道:“在‘紹聖新政’之下,‘軍改’目前分爲兩個方向,一個改革軍事制度,效仿漢唐,強軍,打造我大宋精兵強將。第二,就裁剪軍隊,以最合理的士兵數目以及支出,以平衡各方面。”

“改革制度,包括軍隊番名,俸祿,駐地,品階,勳賞,撫卹等等。樞密院與兵部合議,我大宋最理想的士兵數量爲五十萬以內,暫設三大營以及十三路大軍,三大營拱衛京畿,十三路大軍駐紮地方,彈壓震懾宵小……”

“裁剪軍隊,是自真宗皇帝始就要做的事情,卻適得其反,軍隊數量不斷膨脹,朝廷已不堪重負,能戰之兵更是屈指可數,是以,裁剪軍隊,勢在必行……”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零一章 千絲萬縷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二十二章 佈置第一百七十六章 誅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議第三百五十五章 唯一生路第六百二十六章 合流第兩百七十一章 坐鎮青瓦房第七百三十三章 貴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懾第六十一章 從未有過的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似水流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捆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皇太孫第三百三十四章 獨霸朝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孫莫學我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約定第四百六十七章 牌序第五十七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三百六十五章 虎狼之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宣仁第四百五十八章 議立太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兩百四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三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兩百四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三更)第五十一章 封官許願第五百五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零七章 怒氣騰騰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虛第三百二十四章 謀逆大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和諧一幕第兩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驚天動地第六十三章 龍蛇起舞第六百三十八章 擴大第六百三十八章 擴大第兩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三百六十三章 提前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票號運作第六百六十二章 借債第五百一十六章 緹騎第三百六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章 欲速則不達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斬後奏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的網第十八章 酸儒第九十二章 請假就批第六百二十二章 無法作答第八章 蹴鞠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七百三十八章 圍府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三百三十二章 惡俗的古老套路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斬後奏第一百一十一章 非我既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破解第五百九十章 來人第三十一章 政治手腕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來第一大奸佞第三百七十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五章 推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軍合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樑太后死第六十三章 龍蛇起舞第三十四章 盛世年華第五十五章 劇本錯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北差異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官家的臉第六十一章 從未有過的事第六百零七章 鼎力第四百四十二章 僵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勢所難免第三百零一章 元祐不佑第一百七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七十五章 援軍不宜來的太早第八十五章 送你回家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六百四十三章 狠招第六百零八章 突然第兩百九十四章 暴力(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軍:虎畏第四百三十章 疲敵第四百零九章 賀軼死第四百三十三章 上京之人第六百章 離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種子第五百二十章 備案第四百四十一章 屬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五十五章 劇本錯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朕要減你們的薪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來了就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