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開不了口

紹聖元年,正月二十,太學。

太學現在已然不同於以前,縱然依舊是世家子弟居多,但清理了那些來混資歷的,不學無術之徒,增加了不少寒門生員,加上李清臣,沈括等人的多番整頓,太學逐漸向好,學研之風日濃。

在一間學舍內,坐着三十多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人,不遠處,李清臣,沈括以及太學一干教授,博士。

他們神情認真,專注,看着前面拿着書,認真講課的章惇。

章惇滿臉嚴肅,不苟言笑,教課也是一字一句。

這是當朝大相公的課堂,每個人都豎起耳朵,認真的聽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在於修身,身不正而人不行,人不行,綱紀崩,天地亂,聖人匪也……”

章惇拿着書,站在前面,走幾步,念一段,而後加上他的理解,朗聲而出。

《大學》來自於春秋,是儒家經典,在座的無不熟讀,各有理解。但作爲當朝大相公的理解,那就一種標杆了。

章惇本身就學識淵博,是當世大家,但從他嘴裡出來的,儘可能言簡意賅,並不是在專研經義,做道德文章,相對於務實。

沈括坐在後排,他認真聽着,思索着。

章惇是在講課,他的言談舉止,都在透露着他的施政思想,方向。

太學的生員,現在都是經過嚴格的考覈,精挑細選進來的,可以說,只要不出幺蛾子,他們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是以,他們格外認真,這是大相公,他的課不好好聽,好好學,留個好印象,不是作死嗎?

章惇拿着書本,有些刻板的足足講了半個時辰,他放下課本,在教課小桌前坐下,道:“講完了,你們可以提問了。”

大宋的講課,基本上就是兩部分,老師先講,後面學生提問。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間沒人開口。

ωwш•ttκā n•co

他們是新的一批學生,因爲年假,很多人都回去了,留在京城,能被‘邀請’來聽課的並不多。

好一會兒,終於有一個太學生,站起來,恭謹的問道:“大相公,學生想問關於朝政,不知可否?”

不止是學生,哪怕李清臣,沈括都認真起來。

從神宗的‘王安石變法發’,到元祐六年末的‘新黨新法’,再到而今逐漸成型的‘紹聖新政’,一路上,都是備受爭議,甚至於,遭到了天下絕大部分人的反對與抨擊。

趙煦讓章惇來講課,本身的目的就是宣傳‘紹聖新政’的方針大略,爭取支持。

章惇看向他,道:“問。”

這個學生穿着很樸素,還有不少補丁,但面容異常乾淨,他有些緊張,還是擡着手,肅色道:“學生敢問大相公,‘紹聖新政’,能成功嗎?安石相公前車之鑑,您爲何還堅持‘新法’?”

李清臣看着這個學生,本來緊繃的臉色稍稍和緩。

這個學生還算懂事,沒有問過於敏感的問題。

沈括面色如常,這個學生問的,其實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王安石變法’,其實在神宗朝兩度罷相後就已經失敗了,神宗皇帝改元后,‘新法’便停滯不前,趨於崩壞。

高太后垂簾聽政後,徹底廢除‘新法’,算是徹底終結。

縱然‘新黨’再恨,再憤,在當今絕大部分人看來,高太后其實是收拾了殘局,穩住了大宋局勢,替‘新黨’擦了屁股。

‘新黨’反覆,再次掌握朝堂,‘新法’演變成了‘紹聖新政’,要再次掀起轟轟烈烈的變法改革了。

章惇面容嚴肅如常,點點頭,道:“你知道修黃河治理嗎?黃河氾濫千年,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從未停止治理,但從未成功,我朝也興師動衆,甚至於幾次易道,水患難解。治國與治河一樣,明知道苛政如虎,貪腐盈野,百姓生於水活,天下沸沸,正如黃河滾滾,濁浪拍空,隨時可能決堤,淹沒大地。我以及我的同僚們,要做的,並不是徹底功成,而是採取行動。‘紹聖新政’的真正意義在於作爲!”

這個年輕學生愣神,有些沒反應過來。

他只是簡單的問了個問題,怎麼就引出這麼多。

還有,大相公,好像沒回答他的問題吧?能不能成啊?

沈括與身邊的一些太學的教授,博士對視一眼,輕輕點頭。

其他學生也左右互看,有一個學生站起來,擡着手,道:“大相公,學生敢問一句,今日大相公推翻祖制,後人亦會推翻您,如此反覆之下,江山動盪,社稷不安,於國於民皆是大弊,爲何大相公還是堅持如此?”

這個問題,就尖銳了。

李清臣,沈括都擰眉,一些教授,博士不安的挪動屁股。

‘祖制’涉及了太多東西,不單單是‘祖宗定製’那麼簡單。

祖制,依託於禮法,禮法之下,‘仁孝’字是核心,‘孝’是爲人之本。

連祖宗之法都能推翻,不就是‘不孝’?

‘不孝之人’,還是人嗎?

章惇不以爲忤,平靜的拿起茶杯喝茶。

李清臣,與沈括等人靜候,心裡在想着,換位,他們該怎麼回答。

‘禮法’傳承久遠,最爲根底的,就是‘周禮’。

實際上,禮法與現實有諸多衝突,就拿英宗皇帝的‘濮議之爭’來說,就是禮法與現實的衝突,最後被折中處理。

但這種折中,只是政治上的‘和解’,並不能真正解決禮法與現實的根本性衝突。

在後世,大明朝還出現了‘大禮議’之爭,最終也是以嘉靖皇帝全面勝利告終,禮法屈從於權力。

章惇喝了口茶,在衆目睽睽下,道:“這個問題,朝廷以及官家在不斷的向朝野解釋,解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總有人問,不停的追問。作爲當朝大相公,我不能不回答,那我就再回答一次。我不說什麼時移事易,弊政當改這樣的話。你說,我們改祖宗,後人就要改我們,我同意。後人要改,一定要改。因爲我們的‘新法’不是永世良方,治不了千秋之國。你說,一改就造成動盪,爲什麼會造成動盪?是什麼人在動盪江山?他們圖謀什麼?換句話,我們現在在改革弊政,是什麼人在阻止,什麼人企圖動盪?他們打着‘祖制’的幌子,是在維護江山社稷,還是在維護他們的榮華富貴?我們坐在這裡,風雨不着,衣食無憂,這些是來自哪裡?——民,,只有民。但他們開不了口,說不了話。”

章惇說到這裡,戛然而止。

第六十章 暗潮(爲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五百八十四章 靴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麼(爲盟主‘碼字工異客行’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錢第三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第兩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七章 奸臣有道(求收藏~)第兩百二十二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五百七十一章 結束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血腥色第五百三十三章 插曲第十七章 樊樓上第四十三章 誰敢無視第七百一十二章 悶話第兩百五十章 趕盡殺絕第五百六十三章 啞然第六百八十四章 除惡務盡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刀兵凌厲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變化第五百九十四章 陸陸續續第兩百八十八章 打臉第五百七十一章 結束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四章 有辦法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六部的佈置(第三更)第三百五十章 挑戰心裡底線第兩百二十章 官家三問第十八章 酸儒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大宋必勝第三百一十七章 烏雲下的希望(爲‘西仙山陡寂’加更)第兩百五十九章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第五百零一章 大赦一事第兩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六百二十章 欲速則不達第五百四十五章 正月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後進之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三百零五章 走人(第三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一把劍第五百零二章 大赦不赦第兩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八十三章 請官家正身第四百三十章 疲敵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頭第五百零五章 商貿開路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擊第七百五十二章 行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六百一十四章 勸歸第二十七章 醒來第二十七章 醒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錯過不再有第兩百一十四章 元祐八年第兩百五十六章 利益決定人心第八十四章 無恥無德(求收藏~)第兩百五十九章 十三衛第五百二十三章 破解更新問題以及祭天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五百九十二章 狼狽第八十二章 杖斃(加更,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想不透的曾布(求訂閱)第五百五十章 沒了沒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剿匪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的網第七百二十三章 無止境第六百九十九章 舊事新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環州被圍第四百四十章 西湖歌舞第兩百五十章 趕盡殺絕第八十三章 請官家正身第七百二十五章 餘地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有意乎第八十三章 請官家正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逃跑第兩百二十三章 大軍改第三百八十三章 獵後宴會第六百二十章 欲速則不達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四百七十七章 犀利的章大娘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章惇的人頭第六百二十二章 無法作答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三百八十五章 亡國之厄第兩百零四章 老虎要吃人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個圈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多繁雜第六百零九章 棍棒第兩百四十章 誅國賊第六十七章 喝罵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政禍國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斬後奏第一百六十八章 囂張的夏使第三百零二章 妖魔鬼怪第六百四十三章 狠招第六百八十九章 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