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團結

趙煦其實還想說個‘第三’,因爲涉及田畝改革,敏感的問題太多,他提出的,是朝野正大光明喊出來,聲音最大的兩個。

蘇軾接話,道:“官家,臣也這樣認爲,朝廷須以仁政治國,蠻橫推行,恐失天下民心。朝廷初衷是好,但推行不善,會造成全國動盪不安,臣請官家三思。”

蘇軾說的是有道理的,也有前車之鑑。神宗年間,王安石推行‘新法’,結果在種種制約之下,不但沒有預期效果,反而掀起來了一場大亂子。

王存瞥了蘇軾一眼,暗自搖頭:不懂官場。

蘇軾這麼多年被流放在外,甚至流放到了詹州那樣最偏遠之地,不是沒道理的。

‘紹聖新政’浩浩蕩蕩,已然是大勢所趨,沒人能阻擋,蘇軾這個時候在官家面前唱反調,章惇等人知道,可能會再找機會將他送走。

趙煦倒是不意外蘇軾站在那些一邊,目光看向文彥博,道:“文卿家,你怎麼看?”

文彥博拄着拐,佝僂着身軀,道:“官家,此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終歸是要做的,不能明知有弊端反而不肯改變。”

文彥博說了一句廢話。

趙煦站在原地,目光看着文彥博,又掃了眼王存,忽然看向孟唐,道:“國舅,你怎麼看?”

國舅,不是慕古,也不是孟唐。

孟唐心頭一激靈,不敢大意,抱着權哥躬身,沉默了一陣,才道:“官家,臣認爲,此事與科舉是一樣的。科舉若不改,看似是對全天下士人的公平,可對北方,對我大宋來說,是不利,不公平的,南北失衡,危險朝廷,國社安穩。田畝現在絕大部分在士人手中,百姓淪爲佃戶,辛苦一年,僅夠果腹,更別說讀書,及第,入仕了。”

孟唐話頭止到了這裡。

他不敢再說,再說就要得罪人了。

他的意思很簡單,若是現狀不變,看似是公平,實則是在士人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的公平,是對百姓,寒門的極盡壓榨,這本身是不公平的,長此以往,貧富失衡,那就是風雲變幻,天地動盪之時了。

趙煦有些詫異,倒是沒想到孟唐能說出這番有見地的話來。

孟皇后皺眉,她不喜歡孟唐出頭。

蘇軾看向孟唐,反駁道:“國舅言過其實,朝中大部分都是寒門出身,即便是我,家中也不富裕,我朝寬仁,士人優渥,本就不需要盤剝百姓,國舅將士人如此貶低,太過牽強附會了。”

趙煦轉向王存,道:“王相公,你覺得呢?”

王相公。

王存敏銳的感覺到了,在這位官家變化的稱呼中,藏着他的某些情緒。

王存有些遲疑,還是說道:“官家,土地兼併日趨嚴重,百姓流離失所的現象是有的,朝廷這樣做,是仁政,是可以理解的。士紳們購得土地,僱人耕種也沒錯。兩廂權衡之下,臣認爲,應當有所折中,不可過於急切,臣等擔心,會適得其反,引出亂子,有損聖德,不好收拾。”

王存態度有所軟化,可也堅持了想法——反對。

“好,諸位卿家的想法,朕懂了,那就折中一下,”

趙煦將糕點吃完,手帕放回孟皇后的籃子裡,拍了拍手,道:“這樣,清丈田畝,登記人口,這是原則性問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諸位卿家能支持,朕很欣慰。咱們先做着兩項工作,等這兩件事完成了,咱們再討論,朝廷購地,以一路計算,是十成,八成,六成,都可以再商討,不着急。諸位卿家,這樣可好?”

王存,蘇軾這會兒好似陡然醒悟,官家是來做和事老了。

王存心頭還是有些猶豫,清丈田畝,登記戶丁,本就是敏感議題,他們要是答應,怕是要被士林罵的狗血淋頭。

可官家已經出面,退讓了一步,他們還寸步不讓,就顯得他們咄咄逼人,不顧官家顏面了。

蘇軾倒是覺得可行,擡手道:“官家聖明,臣認爲此舉可以。”

文彥博看了他一眼,沒說話,心裡透亮。

官家這哪裡是做的和事老,章惇,蔡卞等人將計劃拉的那麼高,或許就是等他們討價還價,官家看似讓步了,實則還是在章惇等人的計劃之內。

章惇等人本來想走五十步,對外宣稱是一百,官家出面說話是六十,八十,這是哪門子退讓?

但有蘇軾應可,王存不能沉默,道:“臣……也覺得可以。”

趙煦笑着點頭,看向文彥博,道:“文卿家?”

文彥博心頭嘆了口氣,王存,蘇軾這些人,遠不如司馬光,呂公著等人,既無能力,也無城府,難怪朝局會敗壞到這種程度。

不是章惇等人手段有多厲害,實在是這些過於不堪。

文彥博心裡一直在思索,道:“官家,土地丈量,戶丁登記,是歸屬臣分轄,是否說,這份差事,有臣全權主理?”

趙煦深深的看了眼文彥博,笑着道:“卿家要求全權主理?”

文彥博老臉一動,改了口風,道:“臣是輔臣,自是以政事堂爲主,臣希望,能夠排除干擾,專心處理,若是出了一些亂子,臣請官家先行恕罪。”

王存忽然有些頭皮發麻,他剛纔表現的有些衝動,遠不如文彥博這般老辣。

將責任擺在了前頭,真要出什麼事情,或者說,文彥博想要私底下做些什麼,他也有足夠理由堵章惇等人的嘴!

趙煦哪裡聽不出,稍稍沉吟,便道:“好,朕給你這個承諾,日後出現什麼亂子,朕來與大相公等人說話,文相公放開手行事。”

文彥博心頭更嘆一聲。

他身在彀中,這已經是他能夠爭取到的最大的了。即便是這樣,其實也在這位官家的算計中。

將來出什麼亂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着亂子,官家與朝廷就有理由,進行變革,趁機推行他們的‘新政’。

趙煦見文彥博默認,拍了拍手,繼續向前走,道:“這幾件事,就這麼定下了。其他的事情,諸位卿家,還有什麼想法?朕希望朝休結束後,紫宸殿的朝會,是朝廷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如果咱們都不團結,吵來吵去,下面的人就沒辦法做事了。”

孟唐抱着權哥跟在後面,這會兒終於明白。

官家這次出宮,就是來說服這些‘舊黨’反對派的,與蘇先生也不是什麼偶遇。

文彥博,王存,蘇軾,是目前朝中最大的三個反對派,只要他們開口同意,或者不出聲反對,朝廷就是‘團結’的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多繁雜第兩百九十三章 以兵止戈(求訂閱)第三百四十六章 暴露第一百四十四章 御前爭辯(爲‘漫雲舒2020’掌門加更)第兩百三十五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門下第兩百四十八章 打入冷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官家的臉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實第兩百零四章 老虎要吃人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險阻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兩百一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兩百一十二章 故人故事第一百章 橫行無忌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三百八十章 誰敢置喙?第三百一十四章 靈光乍現第兩百九十七章 和和氣氣過日子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調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頭所向第十六章 出宮第七十六章 千萬人吾往矣(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八十五章 送你回家第兩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一百零九章 得力臣子(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 軍中要有魂第五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七章 又一條線索第兩百四十九章 殺機暗藏的鴻門宴第六十四章 殺意(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麼(爲盟主‘碼字工異客行’加更)第七百三十六章 可能第兩百四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三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實第四百九十一章效果第四百二十九章 圍城第三百八十章 誰敢置喙?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三百一十章 新階層(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個第六百三十六章 驚覺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始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結第四百三十四章 皇太孫第五百六十章 處境第一百九十五章 拽(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如是我聞第兩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六十二章 奉旨查封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大宋必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軟弱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虛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四十八章 後進之路第七百三十七章 現身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軍:虎畏第七百五十一章 戰爭打響第七百六十一章 邊患第一百三十三章 驚天動地大事件(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八章 擺平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京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六百零三章 諮政院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殺人(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兩百零九章 屈服(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二章 佈置第四十二章 趙煦的破綻第二十三章 君臣鬥第三百零一章 元祐不佑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火如荼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孫莫學我第七百一十二章 悶話第一百三十章 殿中交鋒第五百四十三章 是皇后娘娘第四百三十七章 紫宸殿第四百三十九章 祖宗家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臨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圍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找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爹不懷疑娘能怎麼辦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都要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憲第六百零二章 南來北往第兩百零九章 屈服(求訂閱~)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兩百零七章 二十萬大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很生氣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兩百六十六章 最重要的第兩百六十七章 局勢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