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京

“不可以!”

對於陳浖的要求,蕭天成十分簡單利落的拒絕了。

太子已經死了,皇太孫耶律延禧是國本所在,盯着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前面耶律延禧已經胡鬧,蕭天成是斷然不會允許宋人再次接觸的。

陳浖並沒有強求,與蕭天成談論着‘李夏’、‘互市’、‘撤兵’、‘互設使館’等話題,邊走邊出宮。

遼人太過警惕,這些話題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陳浖也沒有太過心急,回到驛站,就想方設法的聯絡在上京的情報網,以探查清楚更多消息。

只是到了當天晚上,遼人就派兵,要‘護送’陳浖離開上京。

馬車上,陳浖面沉如水,心思浮動。

他本能的感覺到,上京似乎要發生什麼,但他沒辦法,被遼人看的太緊,得不到重要消息。

直到出了上京城,在一處驛站休息,纔有一張紙條傳到他手裡。

‘奪嫡,遼臣分做兩派,遼帝默不作聲,情勢膠着’。

只有短短的這麼一句話,足以讓陳浖解惑。

他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忽然拿起筆,寫了一封信,然後遞給‘護送’他的遼兵,道:“請轉交給蕭尚書,告訴他,隨時歡迎他來我大宋做客。”

遼兵看了看信封,沒有拆開,道:“我會原封不動轉達。”

蕭天成是遼國兵部尚書,這些兵是他派的。

陳浖近乎無功而返,離開上京,出了遼國,便原班人馬返回開封城。

這個時候,趙煦也動身,準備回京了。

坐在鑾駕上,四周是禁衛,以及各路人馬,包括文武大臣,林林總總高達數萬人!

隨着趙煦動身回京,開封城裡陡然熱鬧起來。

原本被壓制的‘大勝’消息,再次成爲開封城的‘熱點’,無數人熱情期盼。

皇宮內,八個月肚子的孟皇后,此刻正在加緊準備,作爲中宮皇后,她原本不應當出現在迎接隊伍中的,但章惇提議,就沒人反對了。

朝廷就更是如此,太多事情在加速處理,準備以‘全新京城’,迎接御駕親征,大獲全勝歸來的趙煦。

十月初九。

趙煦的鑾駕準時出現在開封城北門,門外,迎接隊伍非常的龐大。

孟皇后爲首,政事堂的章惇,蔡卞隨後兩邊,接着是樞密院,六部五寺,勳貴公卿,以及衆多的百姓!

開封城不大,北門更小,已經被擠滿了。

孟皇后挺着大肚子,靜靜的立在最前面。

陪在她身側的,還有老九趙佖,老十三趙似。

再後面的章惇,蔡卞抱手而立,靜默不語。

接着的是各部尚書,他們自不會說話,內心是焦急又期待。

再後面的人羣就少了很多顧忌,一直在嗡嗡嗡,嘰嘰喳喳。

“官家終於回京了!”

“大敗李夏五十萬大軍,更是拿下了靈州,滅夏指日可待!官家真的是做到了歷代先帝沒有做到的事情!”

“我皇聖明啊,功高蓋世!”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皇之無功,亙古未有!”

一羣大小官吏,激動不已,大聲吆喝着,似乎怕別人聽不見。

不遠處的百姓就更爲直接,翹首以盼。

“官家回京了……”

“我聽說,官家大獲全勝,不止收復了故地,還繳獲有無數的戰利品!”

“政事堂以及戶部那邊有大動作,據說要有更大規模減稅!”

“不止是這樣,我聽說朝廷還要搞一個‘保金’,就是對那些沒有收入的人,提供一些錢糧,確保他們衣食無憂……”

“真的是聖皇在世,我們有福了……”

……

議論聲逐漸增大,以至於剛纔還保持‘威儀’的勳貴公卿,高官們也加入了討論的行列,交頭接耳,此起彼伏。

章惇與蔡卞倒是沒有加入,只是平靜的等待着。

十月了,離過年沒多久,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準備。

開封府知府曹政站在六部尚書後面,此刻卻有些緊張。開封府的改革,並沒有那麼盡如人意,各種阻礙層出不窮。

與他相似的,還有工部尚書王存。

縱然他入政事堂的風聲已經板上釘釘,但他四周的麻煩同樣不少,拜相看似風光,實則也是危機重重。

最前面的孟皇后在兩個婢女扶持下,靜靜的站着,她的肚子已經八個多月了,隨時都可能臨產。

在錯綜複雜的朝局中,她這個皇后娘娘也不輕鬆。

在一衆人的複雜心思中,趙煦的鑾駕終於到了。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文成武德,千秋不朽!”

文臣武將,如同排練過一般,齊齊擡手躬身,朗聲而賀。

如同潮水一般,接着就是後面的大小官吏,勳貴公卿,然後纔是無數的百姓。

聲浪如波濤般起伏涌動,人頭更是烏泱泱的一大片,看不到邊際。

趙煦坐着鑾駕上,看着這一幕,右手緊緊握了握把守,暗自吸口氣,笑着慢慢站起來,來到前面,環顧一圈,大聲道:“衆卿平身,所有人免禮!”

“謝陛下!”一衆人大聲的迴應,收手肅立。

人羣太多,聲浪斷斷續續,直起身也是或慢或快,用了好長時間。

這些人仰着頭,看着鑾駕上的趙煦,等待着他說些什麼。

但在迎接隊伍漸漸平靜下來之後,衆人看到了令他們意外又似乎理所應當的一幕——只見大宋年輕官家忽然從鑾駕上下來,拉着皇后娘娘的手,又走回鑾駕上。

於是,鑾駕上站了兩個人,趙煦,挺着大肚子的孟皇后。

孟皇后起先還很緊張,但感覺着趙煦握着她的手有力、溫暖,心裡忽然變得安定,微笑着的立在邊上,俯視着羣臣與百姓。

趙煦一眼掃過茫茫人頭,笑着大聲道:“此番大勝,非朕之功,賴武將用命,浴血奮戰,大敗叛臣,收復故土,護我大宋軍民,揚我大宋國威!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所有人的安定日子,你們說,他們,當不當重賞!?”

“重賞!”

人羣中不知道誰突然喊了一句,接着山呼海嘯般的‘重賞’。如同浪濤一般,在開封城北門驚濤拍岸,久久不息。

章楶,折可適,郭成等人立在鑾駕後側,聽着倒是還算冷靜。

种師中,王恩等人則激動不已,看着鑾駕上的背影,熱血衝頭,心裡只有一個念想:君命所出,赴湯蹈火!

趙煦見着,十分滿意,拉着孟皇后坐回鑾駕。

鑾駕隨即慢慢挪動,向前走去。

章惇與蔡卞等人對視一眼,本來還以爲趙煦會長篇大論講一些。

不過旋即他們暗自瞭然,這樣簡單的兩句話,或許比長篇大論更起作用。

第三百二十章 內部交鋒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屈服第兩百六十章 戶部發財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渦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孫莫學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兩百二十二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一百五十二章 形同謀逆第七百零七章 巧遇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頭所向第五百五十章 沒了沒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備時第六百一十一章 穩亂第六百三十一章 悍匪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個皇后娘娘第一百八十二章 畏威而不懷仁第兩百零九章 屈服(求訂閱~)第三章 愚蠢第三百三十章 童子軍第三十五章 不單純第四百七十八章 很生氣第五百二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五百四十章 開不了口第三百二十四章 謀逆大罪第三十八章 無所動第三百四十四章 錯過不再有第三百零四章 圖窮匕見(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三章 聯姻第兩百一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六十章 黑鍋第兩百七十四章 斬立決第四百九十六章 標籤第三百四十一章 斬遼使第六十一章 從未有過的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二章 借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數罷黜第八十七章 人心(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三百四十四章 錯過不再有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六百五十六章 士農工商第六百六十六章 種子第八十一章 好戲(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巡獵幽雲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兩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第十二章 畜生(求收藏)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約定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頭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七百六十八章 沒有終點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敗第兩百四十章 誅國賊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三百六十八章 虎狼之地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動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始了第八十二章 杖斃(加更,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能放他們走第一百一十章 大勢所趨(求收藏~)第五百零八章 風聲雨聲第六百一十一章 穩亂第兩百八十章 人心叵測啊第七百一十二章 悶話第兩百二十五章 擎天衛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律破碎(感謝暖百萬的白銀盟,鞠躬~~~)第四十七章 恐慌第三百六十七章 堅決第六百二十八章 時間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實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清洗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散財童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巧與不巧第四百九十章 容第五百七十五章 來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憤怒第二十一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變第六百六十章 環繞第六百二十一章 險阻第四十二章 趙煦的破綻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軍合路第兩百三十七章 讀書人所仰賴第五百七十九章 反了反了第三百二十章 內部交鋒第六百零五章 閹宦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族坐鎮第三百六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兩百六十章 戶部發財了第四十二章 趙煦的破綻第兩百六十四章 祖宗不足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二十五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