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囂塵上(第三更)

裴寅搖了搖頭,道:“我不知道,應該是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吧。”

紀澍不知所以,只能看着章惇在河裡游來游去。

不多久,一個小吏上前,在裴寅身後低聲道:“裴舍人,京裡的飛鴿傳書。”

裴寅接過來,忽然又道:“這是第幾封了?”

小吏道:“第五封了,兩封來自宮裡,一封來自刑部,一封來自御史臺,這還是御史臺的。”

裴寅隱約覺得京裡出了大事,對小吏揮了揮手,攤開卷紙。

這還是御史臺的,御史中丞黃履的親筆信,言簡意賅:卞欲重罪布,莫能阻,盼回。

裴寅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布’指得誰,神情頓時凝重。

曾布!

蔡卞想要重罪曾布?這是爲什麼?

裴寅想不透,擡頭看向已經上岸,正在擦身體的章惇。

章惇換好衣服,披散着頭髮。

以往都有遮掩,現在頭髮裡多有白髮,他面容矍鑠,走過來,自顧梳理頭髮,道:“京裡來信了?”

裴寅將信展在章惇臉前,道:“是,相公,事情又有變化。蔡相公不知道爲什麼,突然對曾相公出手,要重罪。”

章惇看了眼,繼續扎着頭髮,道:“飛鴿傳書說的不清不楚,等吧,京裡很快就應該來人了。”

裴寅倒是能猜到,看了眼京城方向,道:“相公,蔡相公是向來知輕重,有分寸的人,怎麼會突然羈押曾相公?他應該知曉後果,我們要不要提前回京?”

章惇簡單的紮好頭髮,也轉身看向京城方向,臉上漸漸恢復嚴厲之色,只是片刻就淡淡道:“沒多大事,按照計劃,繼續走。”

裴寅看着章惇的神色,心裡暗緊,擡手應聲。

紀澍一直站在一旁,不知道是不是旁觀者清,他總覺得,朝局到了這種時候,可能會有大變!

章惇的隊伍在東明縣待到晚上,啓程向東,去往考城。

正如章惇所料,在路上他就被‘截到’了,先是吏部的人,接着刑部,而後是御史臺,甚至還有皇城司。

到第二天中午,蔡卞的門生,周文臺也‘截’到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章惇纔算將事情給弄清楚。

站在一處茶館的棚下,章惇喝着茶,看着周文臺,笑着道:“你,我是知道的,忠孝有爲,寧折不彎,行事有頭有尾,方正有大氣,確實不錯,蔡元度目光不錯。”

元度,蔡卞的字。

周文臺不卑不亢,傾身道:“下官不敢當章相公如此讚譽。”

章惇臉上笑容收斂一分,還是不見往日的那般嚴厲模樣,道:“你覺得,我該是什麼反應?”

周文臺明知是考驗,還是毫不猶豫的道:“下官希望章相公支持蔡相公,固然此事可能會引出一些風波,但甄別‘新法’忠奸已迫在眉睫,不能重複熙寧年間的老路,請章相公三思。”

章惇神色不動,道:“蔡元度能力、眼光都沒有問題,但手段還是過於直率了。”

‘直率’形容一個人的手段,那就是褒詞貶用了。

周文臺神色不動,心裡腹誹,如論‘直率’,整個大宋有比得上您的嗎?

即便周文臺不說,章惇也能猜到他在想什麼,喝了口茶,道:“回去告訴蔡元度,我給他善後。但那十五個巡撫,都得由我來選。”

目前政事堂只有三個人,蘇頌,章惇,蔡卞,蘇頌其實已經離走不遠,插不了手,唯有蔡卞能與他爭一爭了。

周文臺思索片刻,道:“這個下官做不了主。”

章惇道:“他會答應的,回去吧。”

周文臺到底沒到那個層次,不清楚章惇話裡的具體意思,見章惇沒有反對曾布這件事,他已經悄悄鬆口氣,起身擡手道:“謝章相公,下官告退。”

章惇目送他離去,仔細推敲一番,朗聲道:“拿筆來。”

裴寅一直立在一旁,聽着就去準備。

章惇等鋪好紙,拿起筆,頓了下,開始寫。

第一封,是給趙煦的,上奏他這段時間的巡視結果與新思考。

第二封,居然是問候太皇太后病情的。

第三封,是給御史臺的。

第四封,是給皇城司的。

第五封,是給曾布的。

裴寅在一旁靜靜看着,有很多疑惑。

章惇居然問候太皇太后的病情,哪怕是‘禮節性’的?還有皇城司,曾布,這些目的是什麼?

裴寅疑惑,但沒有問出口。

一道道信鴿,從這裡飛入京城。

京城之內,果然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因爲曾布的事,開始熱鬧起來。

‘舊黨’冷眼旁觀的有,趁機拱火的更是無數。

‘新黨’內部的分裂情形在加重,以六部三寺等爲代表,繼而太學以及今科的士子等也紛紛加入其中,各種爭論此起彼伏,甚囂塵上。

彈劾蔡卞,爲曾布申辯以及要求增加政事堂相公的奏本不斷增加。

蔡卞統統不管,似乎要強壓六部,繼續推進對曾布的處置。

御史中丞黃履的日子突然變得不好過,一些與曾布以及曾家有往來的人,紛紛登門,不少是德高望重之人,黃履不得不見,還得持弟子禮。

原本要南下游歷的蘇軾等也坐不住,接連登門,爲曾布申辯。

曾布不止本身的影響力,他兄長曾鞏更是一代大家,還是歐陽修的門生,蘇軾等深受歐陽修的恩惠,自是不能坐視不管。

甚至於,一些勳貴公卿都出面了。

姻親,師徒,親朋好友,同窗同鄉等複雜關係,在這個時候瘋狂展現,似乎在大人物身上體現的尤爲明顯。

黃履回府的馬車,甚至遭到了‘襲擊’,各種辱罵聲伴隨着馬車,臭雞蛋,石頭更沒少。

最後還是開封府的衙役趕來護送着,才勉強回府。

入夜。

趙煦看着這些五花八門的奏本,只是曬然一笑。

作爲大宋皇帝,他越來越超然,對於朝廷內外的爭鬥,盡力的脫身,逐漸的在扮演了一種‘劇中裁決’的角色。

當然,內裡的人其實都清楚,現今的大政,朝綱,‘新法’路線,全部出自於他的手筆。

第四十七章 恐慌第五百一十四章 找死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七十六章 千萬人吾往矣(求收藏~)第六百零六章 來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舊黨’的困境(求訂閱~)第一百零四章 當街殺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啞然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門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五百七十一章 結束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圍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三百零七章 難如登天的事第四百零五章 阻力如山第四百零五章 阻力如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面紅耳赤第五百二十七章 紹聖伊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靈光乍現第九十七章 奸臣有道(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好一個察哥第四百八十五章 民間力量第四百五十四章 仁慈第六百五十章 揣度第六百三十六章 驚覺第一百三十九章 對噴第五百七十五章 來人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兩百二十七章 冬天裡的熊熊烈火第七百六十八章 沒有終點第一百六十八章 囂張的夏使第兩百四十七章 巫蠱第五十一章 封官許願第三百八十五章 亡國之厄第四百章 糾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局之策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人的作用第兩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號第七十三章 千層浪第五百二十章 備案第三十七章 着急了第兩百二十一章 貶爲庶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歧第十章 準備抓人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間的一把刀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狠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品衙門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揚第六百三十章 監審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軍合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一路第六百五十章 揣度第七百零八章 詭異第三百八十三章 獵後宴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冰山第四百五十三章 共識第三章 愚蠢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聊第十章 準備抓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四百二十六章 迫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提前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一章 有人害朕第兩百二十七章 冬天裡的熊熊烈火第五百零九章 來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三百一十章 新階層(求訂閱~)第六百零五章 閹宦第六百七十八章 九位第七百六十四章 宰相肚量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兩百七十三章 醒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光埋下的禍根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個皇后娘娘第兩百零二章 剖開你們的心肝脾肺(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變化第兩百五十三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章 糾合第三百七十一章 重修舊好第一百八十三章 地獄司第六百三十七章 剿匪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始了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個第五百四十三章 是皇后娘娘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火如荼第九十四章 矛盾激化(求收藏~)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政禍國第二十一章 驚變第四百零四章 嫡長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虛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三百七十一章 重修舊好第兩百章 人人自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