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三章 大軍改

章惇等人忙着處理政務,‘新政’即將頒佈,尤其是開封府,作爲第一個試驗區,朝廷上下都異常重視,緊盯不放。

實則上,到了現在,不論是青瓦房的人,還是政事堂,亦或者六部三寺等等,基本上都已經明白,宮裡那位官家,沒有全面復起新法的意思,他採取的還是審慎的態度。

從開封府作爲試驗,就可想而知。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舊黨’的憂慮與攻訐,蘇頌能夠放過兵部與樞密院的聯合上書的‘軍隊改制方略’,也有這個原因。

但不論如何,蘇頌放過了這道‘方略’,就意味着態度的轉變,他不會在繼續阻止軍隊的改制,對青瓦房的動作或許不會支持,但也不會公然反對。

青瓦房幾乎承擔這所有‘新法、新政’事宜,青瓦房除了章惇與蔡卞外,權力,人數在急速擴大,不止是增加了六部的‘派員’,也在六部派遣了‘給事’,以監察,監督六部的執行情況。

並且,政事堂成員直接‘聯繫’六部,比如,蘇頌聯繫工部、禮部,章惇聯繫吏部、戶部,蔡卞聯繫兵部,刑部,外加開封府。

大宋朝廷的集權行動,在進一步推進。

朝廷這邊的動作沒有停,趙煦一樣的連軸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了解,推動。

在朝廷的大政計劃之外,趙煦也有他的‘小計劃’。

即便再忙,趙煦還是抽空去慶壽殿,陪朱太妃吃頓飯,順便觀察一下趙佶。

這個小混蛋到底已經十歲,清楚被貶爲庶人意味着什麼。看到趙煦,也沒了往日的調皮,悶悶不樂坐在餐桌上,小口小口,異常乖巧的吃飯。

朱太妃心疼壞了,可又不敢跟趙煦提什麼,只能盡心的照顧着。

趙煦神色不動,儘管這樣的處置過於嚴厲,心狠了一些,但希望對這個小混蛋能有所作用,不至於走上歧途。

他其實不擔心趙佶像歷史上那麼混蛋,做那亡國之君,真正擔心的,是這小混蛋將來會闖出連他都保不了的大禍。

從拿着幾萬錢當街羞辱一個商戶就有了這種苗頭。

趙煦沒有理趙佶,見趙似也默然不語,情知這件事給他打擊不小,心裡若有所思。

等吃完飯,朱太妃第一個將趙佶送走,剛回來就聽到了令她心裡一跳的話

趙煦:“十三弟,跟我出去走走。”

朱太妃神色動了下,欲言又止好一會兒,最後還是沒有說什麼。

趙幼娥眨着眼看趙煦,抿着小嘴,小心翼翼的藏着畏懼。

趙似有些害怕,慢慢起身,跟在趙煦身後。

趙煦暗自嘆氣,出了慶壽殿,走了幾步,這才道:“是不是覺得朕太狠了?”

趙似悄悄看着趙煦的側臉,低聲道:“不是。”

趙煦哦一聲,轉頭看向他,笑着道:“那你們……你爲什麼這麼害怕?”

趙似緊繃着小臉,猶豫好久,道:“十一哥確實有錯。”

趙煦見他不肯說真心話,也不爲難他,道:“十一,我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你記住我的話,只要你不犯什麼大錯,朕在一日,你便一日無憂。”

趙似仰着臉,可能有些不太明白這些話的含義,愣愣的點頭。

趙煦笑了笑,揉了揉他的頭,道:“回去讓小娘不要擔心。”

他這些話,不止是說給趙似聽的,也說給朱太妃,或許還有更多的人。

趙似這次懂了,一絲不苟的行禮道:“趙似告退。”

趙煦目送他離去,慢慢走回福寧殿。

陳皮跟在一旁,沒敢說話。

官家將遂寧郡王貶爲庶人,宮內的三個女主人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宮女黃門私底下的議論不少,宮外關於‘官家刻薄’、‘冷漠無情’的流言蜚語是此起彼伏,暗潮涌動。

又過了兩天,趙煦在垂拱殿內,與許將,章楶討論着北方軍隊的改革事宜。

許將作爲兵部尚書,擡手說話道:“官家,樞密院與兵部計劃,將北方各路,設置爲兩個戰區,對夏、對遼,各設三個經略,三個總管,軍隊總數爲十二萬。並設新兵訓練營三處,對廂軍,番軍等進行訓練,刪減,將他們轉化爲預備役,平時勞作,戰時招募,可戰軍隊,總數可達三十萬……”

趙煦靜靜聽着,沒有打斷。

許將繼續說道:“現在北方各路有些混雜,想要梳理清楚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兵部已經在遴選新得軍隊駐地,清退各種複雜的關係,盡力的脫離地方,專於戰事……”

宋朝的軍隊是極其複雜的,不止制度橫亙交錯,還與地方權力錯雜,勾連不清,相互制衡,這也是****,戰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趙煦聽懂了許將的話外之音,開口道:“軍隊離不開地方的支持,北方各路是路中有路,做事的不多,相互推諉的倒是不少。朕已經與政事堂在商議,準備派遣幾個大臣,總理一路或者幾路的政務,梳理其中的權職關係,以加強對軍隊,邊境的支持……”

現在打仗,打的是人口,打的是後勤支撐,如果各路人口低下,沒了支持,那敗北幾乎是指日可待。

章楶聽着,神色不動,忽然道:“陛下,臣認爲,軍、政需要嚴格分清,理順其中的權職關係,明確責任與義務,並且要強調相互支撐的關係,一旦出現任何差錯,應該嚴肅,嚴厲問責,決不可拖泥帶水,更不能和稀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

趙煦身體陡然坐直,神色微肅,雙眼睜大認真的看向章楶。

這位老大人極其熟悉邊疆,對很多事情見解獨到,洞若觀火,尤其是這個提醒,令趙煦心頭大震。

他記得,歷史上滿清之所以能入關,就是因爲內訌,遼東督師、經略與巡撫,各將帥之間,總是勾心鬥角,爭來爭去,明廷採取的是和稀泥的態度,最終戰局是一敗再敗,最後只剩下了一個山海關!

滿清入關,就差了這麼個山海關!

他的大宋,絕不能出現這種情況!

趙煦果斷的看着章楶,許將兩人,沉聲道:“具體的權職,責任,義務關係,樞密院與政事堂共議,一定要嚴厲,清清楚楚。誰膽敢在這般軍國大事上私心作祟,誤我大事,朕決不輕饒!”

章楶聽着,暗自鬆口氣,擡手道:“臣領旨!”

趙煦猶自不放心,道:“具體的經略,總管人選要儘快定下來。總理的人選,政事堂也要快,軍隊的改革,要快更要穩。朕知道,軍中有很多的勳貴公卿,官宦子弟,還有太多的世襲的,樞密院與兵部要聯合出新的軍法,新兵訓練營要用起來,對於凡是不合格的,有問題的,一律清退,絕不能寬宥半點!有什麼麻煩,儘管推給朕,在涉及軍改的問題上,任何人膽敢攔路,敷衍塞責,拖延誤事,都決不輕饒!”

“臣領旨。”許將,章楶齊齊擡手。

第二十一章 驚變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律破碎(感謝暖百萬的白銀盟,鞠躬~~~)第兩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兩百八十八章 打臉第兩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五百零八章 風聲雨聲第五百七十九章 反了反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一百零八章 競相入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刀兵凌厲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一百五十五章 全面宣戰(求訂閱)第七百零一章 眼睛嘴巴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政禍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百一十章 海貿與海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能放他們走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階段的開始第七百三十五章 囊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平衡第七百三十二章 悶氣第五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兩百一十六章 人心難破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個複雜第六十章 暗潮(爲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囂塵上(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蘇軾回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一甲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囂塵上(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周到人第五十六章 發策使第兩百九十三章 以兵止戈(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六部的佈置(第三更)第兩百一十一章 驚心動魄的夜晚第兩百五十九章 十三衛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一十七章 共識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第七章 又一條線索第三百零七章 難如登天的事第十三章 殺第六百八十五章 微妙第四十七章 恐慌第七十六章 千萬人吾往矣(求收藏~)第兩百八十五章 蠻橫推進(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四百四十二章 僵局第兩百零二章 剖開你們的心肝脾肺(求訂閱~)第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於事第三十七章 着急了第兩百八十四章 推廣奇技淫巧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有意乎第六十八章 權勢擴張第一百六十八章 囂張的夏使第兩百一十一章 驚心動魄的夜晚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頑不靈第七百四十五章 速戰速決第六百六十章 環繞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個圈子第五百零三章 糾葛中前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第六百零一章 千絲萬縷第五百四十七章 開禁第三百七十五章 援軍不宜來的太早第七百二十九章 上岸第兩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六百零三章 諮政院第五百二十三章 破解第六十一章 從未有過的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無義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麼(爲盟主‘碼字工異客行’加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擊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八十三章 殺人了第五十六章 發策使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北差異第兩百六十三章 朝會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三百一十二章 勢所難免第六百一十一章 穩亂第五十四章 乘勝追擊第七百二十八章 胡說八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舊人新事第兩百零九章 屈服(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七章 隱秘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來襲第五百三十八章 初雪未晴第六百零八章 突然第一百一十二章 進一步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少真假第七百四十二章 失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第四百零二章 請辭的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