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零重開議和(上)

奠拜完了太廟之後,趙忱當即下旨,按照當初招降李純佑時的承諾,封他爲順國公,光祿大夫,上囯柱。並在建康府城中,賜給李純祐府邸一座,從人侍女一應俱全。而且西夏的其他降官也都各有封賜,西夏的降臣按其官職大小,每人都有一個官階,每月可以領取一份奉祿,基本能夠保證他們在建康的生活。

那些來建康學習的党項貴族子弟也都被封了一個奉議郎的小官階,並由禮部和鴻臚寺給他們安排住所,組織他們進入國子監,學習大宋的文化知識,並且定期到鐘山書院中去聽講。

同時任得敬上給朝廷的謝表也隨軍送到建康,任得敬在表章中稱自己年老體衰,不欲遠行,不求得高官厚祿只求留在靈州做一個平民百姓即可。

趙忱見況,也不免強,按照先前的承諾,封任得敬爲世襲平西郡王,紫金光祿大夫、泰寧軍節度使。並改靈州爲平西府,連同周邊的靜州、懷州、鹽折、宥州、夏州一共六座州府,都做爲任得敬的封地,其他任氏家族中的首領人物也都各有封賞,但都在封地內爲官。

西夏地區也正試被更名爲安西路,以前西夏的府州劃分基本保留,只是改興慶府爲安西府,設安撫使司,由辛棄疾出任安西路安撫使。原來西夏設立的十二個軍司中,只留下六個,改黑水鎮燕軍司爲黑水軍,黑山威福軍司爲黑山軍,白馬強鎮軍司爲白馬軍,西壽保泰軍司爲保泰軍,右廂朝順軍司爲朝順軍,左廂神勇軍司爲神勇軍。其他六個全部取消。並且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稅賦和三年的徭役。

安西路分爲安西東路和安西西路,安西東路包括安西府、定州、韋州、龍洲、石州、銀州、順州、黑山軍、白馬軍、保泰軍、朝順軍、神勇軍;安西東路爲宣化府、肅州、涼州、瓜州、沙州、黑水軍。

並在銀州和韋州各設立一支御前駐軍,由楊昌鵬任韋州御前駐軍都統制,李好義爲銀州御前駐軍都統制,兵力各爲三萬。楊昌鵬和李好義原來都是川陝的御前駐軍都統制,調入安西路之後,原屬兩人的蘭州和成州的御前駐軍也取消,這樣四川地區就只保留了三支御前駐軍爲了加強對安西路的控制,又在安西府留下二萬駐軍,在宣化府留下一萬駐軍,使大宋在安西路的駐軍的兵力達到了九萬人。同時又收編了三萬原西夏的降兵,做爲安西路的地方軍隊。

而現在西夏的戰事結束,派往利州語指揮調度西夏戰事的尚書右樸射趙汝愚也調回建康,仍然在中書省任職。

至此,整個西夏的戰事纔算徹底結束,党項李氏在西夏一百四十五年的統治也永遠成爲了歷史,黃河上游的地區也又重新回到漢族王朝的手中。而且這一次戰爭中大宋的收穫也十分豐厚,不僅擴地近數千裡,而且得到了產馬的河套地區,每年可以獲得優質馬匹二至三萬匹。假以時日,不必再爲缺少戰馬發愁了。

另外大宋從西夏直接收繳的戰馬就達到三萬七千餘匹。這些戰馬在安西地區留下一萬匹,四川、荊湖、江淮地區各分到五千匹,剩佘的一萬二千多匹戰馬都全拔入三衙禁軍。要知道大宋目前的騎軍只能保持右七萬左右,這一下也使宋軍的騎軍人數一下子猛增到十萬以上,戰鬥力也將大大提升。

處理完這些事情,接下來就封賞這次在平夏戰爭以及平叛戰爭中的立功人員,楊炎是這次平夏的總指揮,大宋收取西夏之地,他自然是居功至首,因此爵位由武昌縣開國公升爲武昌郡開國公。並正式出任樞密副使的位置。

如果是在趙忱繼位之初,這樣的任命勢必會引起軒然大波,但這一回卻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應。一來是因爲這一次楊炎所立的功勞太大,不僅收國取地,開疆擴土,而且在途中還回朝救駕,任何一件都是直得重賞的大功,如果再度閒置,也實在是說不過去了。而在另一方面,儘管趙忱還不算是獨斷強勢的皇帝,但他自從繼位以來,對內勤修制治,變法革新以頗有成效,對外用兵連戰連勝,以經連收大理、西夏兩國,擴地萬餘里,皇威日重,羣臣也不敢再因爲他年輕,而輕視的態度。就連幾位老資格的大臣也不敢輕易的反對趙忱的決議。

除了有幾個腦袋一跟筋的官員上書反對之外,絕大部份官員包括所有的執政大臣,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因此這道任命,也就順利通過了。

而在其他武將中,畢再遇以奪取了唐、蔡、穎、壽四州和平定李全的戰功,由承宣使正試晉升爲寧海軍節度使。他也成爲繼楊炎之後,又一名領獲得節度使地位的新生代將。

高震隨楊炎出征西夏,在楊炎回到建康之後,由他接替楊炎,指揮了攻取興慶府和掃平西夏殘餘勢力的戰鬥;曹勳出兵江淮,牽制金軍,而後又掃平太湖的叛軍,都立下不小的戰功。不過兩人現在都以是承宣使,而這次所立的戰功,還不足以晉升爲節度使,因此朝廷只加了兩人的爵位,封高震爲上護軍、新昌縣開國候,曹勳爲上護軍,宜興縣開國候。

楊昌鵬、李好義都在平夏戰役中立下大功,也都晉升爲承宣使。其他有功人員也都各有晉封。朝中的官員也都各有賞賜。

李全死後,他此前的安德府御前駐軍都統制的位置也空了出來,需要另選人來接替。因此楊炎向朝廷推薦啓用中衛大夫劉仁先。

劉仁先是大理的降將,早年也曾在大宋的尚武院學習軍事,和楊炎、趙月如、曹勳、高震等人是同一批的學員,大理亡故之後,劉仁先歸順了宋朝,在當年的復國戰爭中,也爲大宋立下了不少功勞,也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年輕將領。在大理併入大宋之後,朝廷一度想啓用劉仁先出任大理地區的行政官員。但劉仁先表示,自己即然以降大宋,就永爲宋臣,將永不回故地。朝廷見他這樣決定,也就不免強。

這些年來,劉仁先雖然官階不低,是從五品武階官,不過一直沒有被重用,只是在殿前司掛一個都虞候的閒職。但楊炎到是沒有忘記他,只是一直沒有機會,這一次借李全的空缺,向朝廷推薦劉仁先。

這時大理早己改爲安南路,併入大宋以有六年多的時間,局勢頗爲穩定,而且劉仁先當年爲大宋復國,也曾多立功勞,加上又有楊炎推薦,因此樞密院略作商議,也就同意了。

而進入六月份之後,金國忽然派來使臣,以當初兩國議和的條件爲準,請求和大宋重新修好關係,恢復“互贈”並且再度開通榷場,進行貿易來往。

趙忱接到稟報之後,先命鴻臚寺正卿張公旦接待金國的使臣,然後招集執政大臣議論,金國此舉是何用意,而大宋又將如何應對。

在大宋進攻西夏的期間,除了建康發圭叛亂的混亂時間之外,宋朝一直都沒有放棄對金國的關注。完顏長之和完顏允恭爭奪皇位的整個過程,都甴諜報人員詳細的報回大宋。使趙忱君臣對金國的動向都十分清楚。因此衆人商議了一番,都認爲金國是在向大宋示弱。

韓彥直道:“陛下,依臣看來,金國是在有意向我大宋求和。這次金國出兵援助西夏,結果大敗而歸,拆兵近二十萬。才使完顏長之有機可趁,奪取了金國的皇位。但現在金國也以元氣大傷,而完顏長之剛剛奪取君位,根基也不穩定,因此纔想和我大宋重新結好,以爭取一段時間的喘息之機。”

趙忱點點頭,韓彥直所說的這些話他也基本能夠想到。於是又問道:“那麼諸卿以爲,我們大宋對此又該作何應對呢?是同意與金國重新修好,還是拒絕?”

周葵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爲還是應該答應金國,重新與金國修好。”

趙忱道:“周卿建議與金國修好,又是爲何呢?”

周葵道:“回稟陛下,這是因爲我大宋也需要時間來恢復國力。只有與金國修好之後,我大宋纔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環境來休養生息,爲日後北伐中原積攢力量。”

周葵所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收取了西夏之後,儘管大宋獲利豐厚,但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由其是到了後期,大宋雙線作戰,不僅把這幾年來所積累的錢財物資幾乎消耗一空,甚致逼得皇帝都要掏私房錢出來。雖然後來金國發生內亂,戰事規模沒有擴大,使大宋的消耗比預料中的要少一些,而且今年的春稅也收繳上來,加上沿海市泊司的收入,才使國庫中還留下一點底子,也保住了趙忱的私房錢。但目前大宋的財政狀況也不足支持再度發動戰爭了。

而安西地區雖然平定下來,但由於戰亂原因,許多田原城市都以荒廢,由其是被蒙古軍掠奪過的地方,幾乎是十空七八,這些地方都需要重建。因此朝廷纔不得不免去安西路一年的稅收和三年徭役,可以說在近二三年的時間內,安西地區除了能夠爲大宋提供一定數量的馬匹之外,不僅產生不了別的收益,而且還需要朝廷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才能保證安西地區的平穩和恢復重建。

在這種情況下,宋金兩國重新和好,爭取一定的恢復時間,固然是金國的需要,對大宋來說,也是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這時趙汝愚也道:“陛下,微臣也以爲周大人所言有理,而且當年與金國定下的議和協議,除了兩國邊境的確定之外,其他部份對我大宋來說,也並無不可收受之處。而兩國邊境也可以再重新制定,因此恢復當年的兩國議和,也無不可。”

趙忱微微點頭,又問道:“衆卿可還有別的意見嗎?”

王炎道:“陛下,臣以爲不妥,此番左西夏、江淮交鋒,仍是金國率先背盟。而且歷年以來,凡我大宋與金國議稱,勻是以金國背盟而告終,可見金國並不可信任,故此豈能與金國再次議和。”

周葵道:“王樞密,這番背盟的人仍是完顏允恭,而非是現在的金國國君完顏長之啊。”

王炎道:“那又如何,誰能保證完顏長之不會再背盟。”

趙汝愚道:“我們也不是要真與金國議和,不過是爭取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罷了,只要是等到我大宋國力恢復,就算金國背盟,又有何懼。”

葉隅也出列道:“即然我大宋與金國都無再戰之力,那麼兩下罷兵以是不可避免,即是如此,又何需重新議和,何況我們以與蒙古有連盟滅金之議,如果這時再與金國重新議和,將置宋蒙連盟於何地呢?因此臣還望陛下三思。”

一時間他們四個人各執己見,都說明不了對方,趙忱一時也難以做出決定來。這纔看向一直沒有發言的楊炎。

楊炎現在雖然以經正式出任了樞密副使,但嚴格來說,他並不算執政大臣,只是討論大宋與金國的關係,一般都離不開軍事,因此作爲樞密院的二號長官,楊炎也有資格參與討論。而且在金國發生**的時候,大宋的衆臣都認爲會形成長期的內戰,即使是精通軍事的王炎也認爲,完顏長之想要取得全面勝利,至少也要一年的時間,只有楊炎一人堅持完顏長之會在一個月內取勝。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楊炎的目光如注,只要是涉及到金國的事情,誰也不敢輕視楊炎的意見。

見趙忱看向了自己,楊炎也出列,道:“各位大人想過沒有,方纔如葉相所言,我大宋與金國都無再戰之力,兩下罷兵以是不可避免。又如趙相所說,並非是真要議和,不過是爭取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罷了,這一點金國也未必不知,即是如此,那麼金國爲何又會主要派遣使臣,來與我們重新議和呢?”

這一點到是所有大臣都沒有想過的,因此一時也無人答言,趙忱道:“楊卿所問極是,那麼卿以爲是爲何呢?”

楊炎道:“依臣看來,金國只是想穩住我大宋,好對蒙古用兵,以免勉兩線作戰,等打敗了蒙古之後,再對付我大宋。”

十七大理使臣2十六 進攻貴州6十二突襲廣州6五 形勢突變 下十一交趾臣服6七平夏方略(下)六十三襄樊(三)二十七宿州大戰(上)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三新婚蜜月4十一圍城打援4二十六金國的消息七部署廣州2十棄守建康府6四 全線崩潰5七夜襲成都5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四 全線崩潰8二 張浚病故4六十一半渡可擊(三)一 返回臨安2八出使蒙古3二十八宿州大戰(下)二十一分兵出擊(中)十一聖旨2十二逆鱗3一一三遺命(下)一二七宋蒙之戰(上)三十六建康決議三十九湖南民變一二六金國求和一零三太湖平亂(下)二出使南宋十一征戰塔塔兒1六 臨安之夜2七出兵大理1九十七捕魚兒海之盟(上)九十四收復洛陽十拒守不戰2十九立後(三)一一三遺命(下)三新婚蜜月4三臨危受命2後記九十五滹陀河之戰(二)五十七馬球(上)十一 追上宋軍 上十五徐海心服1四 再上征途7九十九完顏允恭之死(下)八出使蒙古3一百七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下)一二五強攻通州一零四皇子誕生(上)二十九平分秋色二十六水軍北上三變法圖治(二)二變法圖治(一)五 信王府1八禮社江之戰3一一九吾圖撒合裡(下)十五脫困7五楊炎的建康生活十八臨安的流言2七十六困獸猶鬥(下)二張浚病故1五十一定都(下)十三宋軍出兵3一百奇襲黑林(上)四十江淮進軍(上)一一五楚材晉用(下)十 轉進山東 上三十六海上大捷(下)一零五皇子誕生(下)三十七金國出兵五十八馬球(下)一一九守衛興中府四 全線崩潰6二十三榷場(上)三十四海上追逐五十六秋獮(下)一 臨安的朝議6十七死守州衙1五 進攻海南5一百七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下)八 杞縣解困 下十八立後(二)六十一襄樊(一)十六掃平海盜6十七大理使臣5十二守衛橫山砦2七十七回家七年輕人的天下1八出鎮北京3八禮社江之戰2三 辯論九十四收復洛陽四十二溧水攻防(一)七十西湖夜舟四十轉攻建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