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愷接到收復臨安的捷報之後,也不禁喜形於色。而這時趙愷又得到消息,趙忱以經決定幸架到建康督戰。趙愷亦不甘示弱,當即決定也幸架到臨安。這時他以經信心十足,因爲現在趙愷以有三路之地,人馬不下十五萬,而且自己還有收復臨安之功,天下必然歸心,還怕什麼趙忱嗎。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車仗隊伍進城之後,趙愷也不回自己的鄧王府,而是迫不急待的要進皇宮去迎受百官的朝賀。落實坐穩自己的皇帝位置。
車仗繼續沿着御街行進,巍峨的皇宮飛檐以經漸漸清晰。來到朝天門前的時候,攻入臨安的三員大將劉寶、邵宏淵、李全,還有先期進城的宗天玄和王時雍、徐秉哲等人,以經在門囗等候着了。
趙愷從車上站起身來,看着走到車前,躬身站立在車邊的宗天玄,不禁想到,自己今天能夠攻入臨安,進入皇宮,可是全靠宗天玄的輔佐啊。而自己還曾經一度懷疑過他的能力,實在是有些慚愧,幸好當時自己並沒有對宗天玄有任何不敬的舉動,否則宗天玄拂袖而去,自己那有今日。可見自己不僅有先見之明,而且禮賢下士,敬賢如師,當年桓公相管仲,劉備請諸葛,也不過如此吧。
下車之下,王時雍和徐秉哲也前來參拜。趙愷扶起兩人,心中又是一番感概,這一次進軍臨安,全是他們兩人全力堅持的結果,不是他們,自己還下不了這個決心。這兩個人在孝宗朝之中,只不過是中級官員,想不到卻有這樣的見識膽魄,可見孝宗皇帝雖然賢明,但不免也有用人不察的時候,而自己卻能不拘一格,委以重任,才使他們能夠一展才華,可見自己識人用人之明,不僅遠勝過孝宗皇帝,比起當年漢高祖,唐太宗也不呈多讓吧。
趙愷扶起王時雍和徐秉哲之後,又看向後面的劉寶、邵宏淵、李全三人。這次收復臨安,雖然是自己運籌帷幄,但在兩軍作戰,戰場交鋒,也全靠這三將浴血奮戰。想想每一份告捷上所寫的溦烈戰鬥過程,可見收復臨安,三將也是功不可沒。由此看來,這三將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將。而劉寶是使楊炎排擠,纔來投靠自己,而邵宏淵也是被孝宗皇帝免職之後,一直不得志,李全不過是個草寇出身,起初也不受重用,如果不是自己胸懷開闊,破格提撥,他們那裡能立下這樣的戰功。自己身邊有這樣一批良臣猛將,何愁大事不成呢。
而在他們之後,還有數十名趕來投靠趙愷的朝廷官員,他們基本都是中下級的官員,在金軍佔領臨安以後,大部份都躲了起來,當然也有少部份投靠了金軍,現在又拜倒在趙愷面前。對這些官員,還是應該以寬宏大度爲好,無論他們以前做過什麼,只要從此以後是忠於自己的,都可以既往不咎。
想到這裡,趙愷忽然覺得自己不僅能夠禮賢下士,又有識人之明,更有容人之量,還寬宏大度,虛懷若谷,實在是古之少有的名君,昔日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又有那一個能與自己相比。想那堯、舜、湯、武也不過如此吧。
進入皇宮之後,看着宮女、內侍——其中大部份趙愷都似曾相識,跪伏到自己面前,一付誠惶誠恐的樣子,歡呼“萬歲”。皇宮趙愷以前到也是經常來,但每一次都會裝出一付畢恭畢敬的樣子來,對每一個內侍都客客氣氣,對宮娥釆女更是目不斜視,唯恐引起趙昚的不滿和疑心來,當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現在可不同了,現在這座皇宮以經屬於自己,這皇宮裡的每一個人也每屬於自己,從此以後,自己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可以任由自己隨心所欲,看那個內侍不順眼,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將他趕走,如杲看上了那個宮女,就可以把她摟在懷中,肆意尋歡。在這一刻趙愷一下子覺得所有的人都變得格外渺小,只有自己一個人高高在上。
當天夜晚,趙愷就在皇宮中派下盛宴,招待有功之臣,慶賀收復臨安之功。於是在悠揚悅耳的鼓樂聲中,衆人杯籌交錯,開懷暢飲。宮女採娥載歌載舞,內侍不斷奉迎,加上衆臣一致稱頌,令趙愷如上雲端,不知今夕何夕了。
笫二天,趙愷立刻在皇宮中舉行了隆重的辦冕儀式,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隨後又大封羣臣,每人都有封棠,然後下令合城歡慶,連續幾天,整個皇宮都陷入了歡歌笑聲之中。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難以長久,趙愷愉快的心情並沒有維持很多天。因爲很快就有消息傳來,趙忱以經到達了建康府,並且向天下宣佈,從此以後,大宋將定都在建康府。
趙愷立刻就明白這裡面的原因,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立刻寫了一篇檄文,向天下宣佈,臨安纔是大宋的都城,趙忱這樣擅自另定都城,仍是有違祖宗之意,大逆不道之過,如此德行,如何能做大宋天子,而自己收復臨安,乃是有大功於社稷,纔是大宋天子的合適人選等等。
這篇文章才一傳出,建康府方面也立刻就有迴應。首先便譏刺趙愷,只有東京卞梁纔是大宋國都,臨安不過是南渡之後的臨吋行在,因此臨安可做行在,建康亦可做行在,何來有違祖宗之意。何況臨安行在是太上皇趙構指定,現在改建康做行在,亦是向太上皇請示之後,方得決定,仍是名正而言歸。就連趙忱的君位,也是由太上皇下詔確立,而趙愷卻是自立爲君,纔是大逆不道之人云雲。
趙愷看了,也氣得有苦說不出。南渡之後,太上皇趙構雖然定都臨安,但在名義上仍然還是尊卞梁爲都,臨安確實只能算是臨時行在。趙忱這樣的說法當然不錯的的。何況趙構現在就在天臨府裡,自然是由趙忱怎麼說都行。而且這篇這章也正好戳在趙愷的疼處,他確實是自立爲君的,這一點無論怎樣,也是辯解不清的。
趙愷正想再寫一篇文章,指責趙忱是在挾持太上皇,自立名目。但這時又有另一條更大的消息傳來,金軍竟然以經在和趙忱議和。
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趙愷很少有的發起火來,氣得當場就把桌給揭翻了。
這到不是說趙愷是個堅定的主戰派,堅決反對和金囯議和,而且金國居然是把趙忱作爲議和的對像,而不是自己,顯然在金人看來,只有趙忱才能代表大宋,而自己自然是沒有被金人放在眼裡。這怎麼不叫趙愷發火呢?
“欺人太甚,簡直就是欺人太甚了,連臨安都是朕從金軍手裡奪回來,金人都以經被我趕到了鎮江府了,憑什麼還把趙忱那小兒當做大宋的代表。竟敢如此瞧不起我,那麼朕就立刻出兵,一直打到鎮江府去,生擒完顏雍,然後再擋平金囯收復失地,就連當年失去的燕雲十六州也一併奪回來。還有趙忱那小子,不過是個黃牙孺子,無材無德,也敢與朕爭奪大宋君位。你不是到建康來了嗎?正好朕一併發兵,把你也生擒。到時候把你和完顏雍並排綁在朕的面前,朕再問一問你們,是如何商議議和的,哪時看你們如何來回答朕。”
想到這裡,趙愷頭腦中不覺出現一幅幅畫面,自己率領大軍,如何收復失地,大破金軍並趙忱,最後坐上高頭大馬,俯視着完顏雍、趙忱跪伏在自己馬前,瑟瑟發抖,苦苦哀請自己,饒了他們一命,嘴角也不甴泛起一絲微笑來。
隨後,趙愷立刻招來宗天玄、王時雍和徐秉哲,商議進軍建康和鎮江的事宜。王時雍和徐秉哲立刻建議,現在自己以經擊敗了金軍,將金軍趕到鎮江府。因此金軍並不足爲懼,而現在的大敵是趙忱。正好現在趙忱以經到了建康府。臨安建康相距不過數百里。如果能夠趁着現在這個機會,進軍攻破建康,擒拿趙忱,則天下再無能與趙愷相抗爭者,其他地方自會歸降,大事可定。
他們這番話正是投其所好,因此趙愷聽了,也頗爲動心。但又覺得放任金軍不理似乎也不妥,因此又詢問宗天玄。
宗天玄現在是信心極度膨脹,當即表示建康、金軍均不堪一擊,完全可以分兵兩路,逐個擊破。趙愷聽了,也不禁大喜,立刻下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