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上突襲6

這時龍大淵被他申訴的滿面羞愧,無言以對,退到一邊一言不發了。就連陳俊卿和韓彥直也十分慚愧,當初並沒有重視楊炎的意見,心中後悔不己。

胡銓又轉向趙眘道:“陛下明鑑,如今金人南侵,分明是想滅我大宋,這時豈能與金人議和,何況臨安城中,尚有數萬人馬,臣以爲現在應當緊急背戰,守衛臨安以抗金兵,並速招各地人馬趕回臨安救架。方爲上策。”

這時史浩道:“胡大人,如今事以至此,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如果各地人馬趕不及到臨安救架,又當如何?依我看來,即使不於金人議和,也當請陛下幸駕是潭州,以避金軍鋒芒。”

洪适道:“我以爲還是幸架四川爲好,四們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號稱天府之國,可爲基礎,以圖……”

胡銓“哼”了一聲,道:“陛下幸駕別處,自然可以,但我輩身爲大臣,理當留下來死守臨安,爲國盡忠,史大人,洪大人,你們又意下如何?”

史浩和洪适互相看了一眼,也不敢接胡銓的話。

正在羣臣爭執不下之際,這時又有一份公文發回臨安,原來又是李寶發回來的第二份公文,海州的魏勝以經率領一萬人馬回援臨安,而李寶也率領戰船,在海上儘量拖延金軍的速度。

看了這份公文之後,趙眘也才鬆了一口氣,一萬人馬雖然不多,畢竟有兵馬回來支援來了,而且對於羣臣的心理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安慰。

陳俊卿立離出列,叩首杵地道:“陛下,這次金軍突襲臨安,全是臣失察之罪,微臣願以竭盡全力,保住臨安,與城共存亡,只請陛下萬勿與金人議和。”

韓彥直也出列,道:“臣也願盡力守衛臨安,若臨安城破,臣絕不苟且偷生,只怕陛下絕不可輕易與金人議和。”

其實趙眘心裡是絕不願意金國議和的,而且趙眘也清楚,這一次金國花了這樣大的心血南侵,就是想一舉歸平大宋,絕不是割讓幾座州府,支付幾十萬銀錢所能挽回的。何況如果將江淮或是襄鄂之地割讓給金國,大宋將徹底失去緩衝的地帶,金國的鐵騎隨時都可以南下攻宋,其實也離亡國不遠了。因此趙眘道:“卿等放心,朕意以決,守住臨安,絕不與金人議和。以後也絕不許有人再提與金人議和之事。”

陳俊卿、韓彥直、胡銓等人聽了,都跪倒叩頭,高呼:“陛下聖明。”

趙眘又道:“陳愛卿、韓愛卿,守衛臨安的事宜,膠就全交給你們兩位處理了。”

當天,陳俊卿、韓彥直又請來楊沂中和李道,一齊商議守衛臨安的事宜。

現在留守臨安的三衙禁軍只有殿前司一軍,殿前司原有十二軍,計人馬七萬三千四百人,但殿前司有水軍五千人,戰船六十餘艘,另有崔鋒軍三千四百人也跟楊炎平定廣南去了,留在臨安的實際人馬不足七萬,魏勝的援軍只有一萬多人,即使趕到,也不過七萬多人,按說也不算少數,但臨安雖然名爲行在,但實際上以經是大宋現在的都城,南渡以後,經營了近四十年,以經形成一個以杭州爲核心,包括餘杭、錢唐、仁和等地區在內的龐大城市羣,規模甚至超過了建康,再加上安溪、臨平鎮、崇德、長安鎮、鹽官等周邊地區,沒有十幾萬大軍,跟本守衛不住,七萬多人馬自然是,捉襟見肘。

楊炎在廣南到是還有四萬多禁軍,想從廣南趕回臨安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也是遠水難解近渴。而現在離臨安最近的御前駐軍的地方是鎮江府,都統制是信陽軍節度使劉寶,他原本是韓世忠的部將,駐守人馬有近四萬多人。因此陳俊卿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最終決定,首先命人嚴密監視海岸,打探金軍的動向。然後一面再派人去催促楊炎,讓他趕快回兵,另一面急調劉寶率鎮江府的御前駐軍,回援臨安。而臨安周邊的俱體佈防,與兵力調配由楊沂中和李道這兩位殿前司的正副都指揮使商議安排。

由於時間太緊,楊沂中和李道還在商議安排臨安佈防的策化,陳俊卿和韓彥直就趕來見趙眘,把前期的決定告訴趙眘。

趙眘也認爲他們目前的安排合理,立刻下詔,以八百里加急速調楊炎和劉寶率軍回京。而這時偏偏又有吏部待郎鄭丙、兵部待郎林粟、御使陳賈三人上書,要求朝廷立刻派人,向金國割地求和。這一下可激怒了趙眘,當朝就將三人同時貶往外地。

誰知道第二天竟又有七位大臣上書,竟還是要求與金國議和的。趙眘稍稍一想,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奧密,原來這些大臣其實是故意來觸怒趙眘,以求貶到外地,目地就是爲了離開臨安。趙眘心中大怒,但也不動聲色,這一次將這七位上書要求與金國議和的大臣貶到建康府、襄陽府等宋金交界的地方。這一下果然在也沒有人提與金國議和的事情了。

但朝廷上剛安穩下來,緊接着西北又傳來壞消息,興州御前駐軍都統制吳羲上文臨安,稱:西夏將起大軍三十萬,與金國聯軍,進攻四川。這一下子整個朝廷再度被震驚。趙眘也大驚失色,急忙命令陳俊卿和韓彥直趕快去找楊沂中和李道,商議對策。

回到宮中之後,趙眘還是覺得心裡不踏實,陳俊卿和韓彥直雖然都是忠正賢良的大臣,但能力卻還不夠,而且如果只是對付金國一路人馬,趙眘還覺還有把握,但現在是金與西夏兩國聯手,大宋是否能夠抵抗得住,可就難說。趙眘思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頭緒來。因此一個人悶坐在宮中,不停的長吁短嘆。只覺得心緒煩亂,茶飯懶思。

這時有內待來報:“官家,永安公主要請見官家。”

趙眘點點頭,道:“叫她進來吧。”

七十九餘波(上)十一交趾臣服6九十一反間計(下)一一四小插曲十一新君登基1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六公主傾情5三 再見嚴蕊3七十一說動李全十四兵變4四征戰山東5八出使蒙古5十一征戰塔塔兒5八世外高人3十一圍城打援3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十八立後(二)二夜探王府1一一二杭愛山大戰一零二回京八禮社江之戰7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下四十八江淮首戰(一)一 臨安的朝議6八十八陳州之戰(二)八世外高人7三十九湖南民變十三分裂2五十二通風報信(上)一二二對策(上)八出使蒙古4八出使蒙古5五十江淮首戰(三)十三鶴蚌相爭2一 回家4一南下4十四背水一戰2六摩尼教的滅亡4七十一金國的隱患十五脫困5八十四叛亂終止(二)十一 選鋒軍十二劉寶的敗兵五誓師出發5三十一楊炎的奇謀二十一兵制改制(上)一百七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下)一二二淸掃金國的殘餘勢力二海上突襲2四十九江淮首戰(二)七夜襲成都1七夜襲成都7十二劉寶的敗兵十七擁立新君6二攻克信州1一零八野狐嶺之戰(三)六重返廣南3二十五羅生門七金國的陰謀(一)四爲民除害5一下旨南征5十五分兵兩路5十九金國變法(下)六出奇制勝2十 轉進山東 下八出鎮北京1十三 大宋水師 下十七立後(一)三十五演武十大破西夏軍4八十招之約7七夜襲成都3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十六掃平海盜6三十四向楊炎問計十四 海上大捷 中十一結案2十三暗流潛伏6七十六中都叛亂(一)十七擁立新君3四爲民除害4二夜探王府4四王霸利義之爭(上)二十一清查田產八十八婚約九廣南練兵1一二二對策(上)四 四川驚變7十一交趾臣服3十三暗流潛伏3四十七利器一一五乃蠻的結局(下)五誓師出發1二十九平分秋色六十五圍城打援二張浚病故1九十五滹陀河之戰(二)十五分兵兩路2七十六中都叛亂(一)五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