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

魯青畢恭畢敬地呈上賬冊,但是葉宇卻沒有去接。。: 。

“你辦事,我放心!”

“多謝侯爺信任!”一句簡單地話,卻是讓魯青‘激’動不已。

葉宇卻擺了擺手,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本侯對你有所質疑,也不會僅僅見你一面,都投入巨資讓你經營海上貿易。”

“侯爺知遇之恩,小人一直銘記於心!”

這是此刻魯青的肺腑之言,當年葉宇只在酒樓見過一面,之後便先後投入了盡百萬錢財,資助他打通海上航路。

可以說,他有如今的成就,也是全賴於葉宇對他知遇之恩。

“嗯,那就好,你回去之後速速草擬一份南海諸島的情況,然後與這位顧將軍參詳,待本侯上奏的疏事有了迴應,你們就可以協同辦理此事!”

“是!”

“嗯,都各自回去準備吧!”

“末將告退!”

“小人告辭!”

待二人離開書房,葉宇這才起身來到書架前,取出那本經常翻閱的《‘春’秋》。

似乎不經意的翻閱到某一頁,然後自然自語道:“天刑四芒中,風,已經成功完成了任務,你們三個,相信將來也不會讓我失望!”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風林火山,兵法之道,爲人之道也……”

當葉宇的請示奏章抵達京城後,首先送到了慶王府上。

自從葉宇離開京城之後,孝宗趙昚似乎有意放權,朝堂之事若非重大難以抉擇,一切政務大都由慶王趙愷處理。

並且孝宗已經命禮部擇選黃道吉日,打算冊立慶王趙愷爲儲君太子。

在這種情況下,蔣芾這一支力‘挺’葉宇的朝中力量,其實正在慢慢地削弱與傾斜。

因爲無論黨政多麼的厲害,除非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否則誰也不願意與未來儲君對立。

所以在虞允文生前引領的這幫力量,隨着慶王趙愷的地位逐漸穩固,也逐漸開始被同化。

而蔣芾自然是一如既往的力‘挺’葉宇,這其中除了葉宇給他的壓力之外,還有就是葉宇有這個資本,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目標!

蔣芾原本打算將葉宇的身份,慢慢地散播出去,而該如何散播這個問題上,當初虞允文與他早就已經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計劃。

但是這個提議卻被葉宇當即否決,因爲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打算。

慶王府裡,張說拿着葉宇的那份奏章,向趙愷請示道:“殿下,葉宇此舉究竟意‘欲’何爲?”

“哦,那以你的意思,這葉宇是何意圖?”

“這個……老臣也不知……”

趙愷見張說面‘露’難‘色’,隨即放下硃筆,笑了笑:“你要是都能猜中他的想法,那他也就不是葉宇了!”

“殿下所言極是,這葉宇的確是個難纏的人!”

雖然張說一直以來被葉宇打擊着,還在垂拱殿上被踢了一腳,但是說到辦事能力上,他張說心中還是極爲忌憚與佩服的。

忌憚與佩服並不矛盾,而且是相生相惜。

“那以殿下之意,這份……”

“無論他所言是真還是假,既然他提出來了,朝廷豈能不答應之理?你可別忘了,他可是福建路安撫使,所管轄的就是請教‘亂’黨餘孽,他以此爲由,本王有理由拒絕嗎?”

趙愷深深地吸了口氣,隨即沉聲道:“明日你前去戶部,水師剿匪豈能沒有軍餉!”

“殿下,您這是……”

聽了趙愷的話,張說表示很疑‘惑’,要知道此前的宋金之戰雖然打的不倫不類,但是財力的消耗那是相當的驚人。如今的國庫裡的儲備已經不算充盈,卻要給福州水師額外開支,這是要做什麼?

“這撥出的軍餉,直接‘交’由水師提督沈金川發放,無需經過福州州府,你明白嗎?”

張說起初還頗爲疑‘惑’,此刻恍然大悟道:“殿下英明!”

本來沒有正當理由讓沈金川拉攏水師各部,如今藉着葉宇上奏水師剿匪的機會,讓沈金川拿着額外軍餉做好人,這也給沈金川站穩腳跟提供了機會。

福州的水師與其他駐軍不同,乃是由福州州府直接統轄,這是當年福王權勢滔天時,形成的一個畸形格局。

故而一直以來提供這支水師的軍餉補給,都是福州當地官府予以提供。而能夠養得起這支水師的主要財源,是源於福州沿海的諸多港口收益。

朝廷曾打算解散這支畸形體制的水師,但是沿海諸個港口的貿易暢通,是非常需要這支水師保駕護航,故而斟酌之下也就沒有解散。

趙愷似乎想到了什麼,隨即神情複雜的悠悠嘆道:“本王這個同父異母的皇弟,可真是讓本王爲難吶……”

“殿下已經確定了?”張說聞聽此言,赫然一驚追問道。

見趙愷微微頷首沒有作聲,張說頓時明白了答案,當即神‘色’一沉鄭重問道:“那殿下將以何種態度對待?”

“這也正是本王爲難之處,畢竟同室‘操’戈並非我之所願,況且他也曾經救本王於危難之中!”

“殿下,可是此人對您有威脅,將來萬一陛下……”

“應該不會!”

慶王趙愷的肯定回答,讓張說爲之一愣:“殿下爲何如此斷定?”

趙愷不急不緩的說:“他乃是父皇與柴家之‘女’所生,柴家乃是前朝皇族,就算父皇有意傳位於葉宇,滿朝文武又有誰支持?名不正則言不順!”

“原來如此!”張說此刻恍然大悟,深以爲然的嘆道。

這種情況,就形同於唐朝李世民時期,在衆多兒子之中,吳王李恪算是較爲優秀的皇子,但是李世民最後卻捨棄這個優秀的兒子,而是冊立較爲文弱的李治爲儲君。

究其原因,不過是自身血統讓他無緣進入皇權的角逐。因爲李恪的母親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因此他的身上有着一半隋朝皇族的血統。

唐朝是建立在隋朝的滅亡之上,若是讓李恪當了皇帝,豈不是饒了一大圈又回去了?

對於古代講究正統的制度裡,這種情況是極其敏感的。

而宋朝的國祚,其實就是建立在後周柴家的政權之上,當年的陳橋兵變以及黃袍加身,不過是趙家自導自演的一場把戲罷了。

第246章 牢獄風波第195章 都是假貨第388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675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505章 櫻花精美易相思第43章 陰曹地府第764章 填平這汪吉河第260章 青雲議談第689章 很多事情你不懂第102章 天子門生第55章 知縣登門第201章 九刀迴環第258章 文人迂腐第408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538章 兄弟十年又相逢第573章 論語二字另類解第10章 陸府賀壽第396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第398章 蘇家嫁女生變故第774章 車內父子論忠奸第149章 天有異象第563章 舊病復發即昏厥第681章 遠去地落寞背影第9章 接手染坊第2章 別無選擇第598章 一條黑水阻行軍第236章 七月十三第688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149章 天有異象第270章 聯姻個屁第548章 飯後運動更長壽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339章 自古人心難琢磨第72章 佛前發難第582章 地裂石崩阻援軍第2章 別無選擇第387章 自古高處不勝寒第310章 傲然目空天下士第526章 防火防敵防女人第40章 一夜七次第746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132章 八大書院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366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第299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509章 歸納總結淺分析第359章 善惡同源一念間第690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200章 微微一笑第376章 被困王府難脫身第280章 風雨欲來第170章 軒然大波第194章 妄談而已第97章 酒樓受辱第332章 甜棗大棒雙混合第423章 繪製江淮地域第657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415章 一株茶花惹心幽第14章 經商之道第661章 一腳踏入生死門第333章 此番盪漾真不好第199章 進駐紹興第517章 花海之中纏情思第717章 先做孫子的爺爺第55章 知縣登門第72章 佛前發難第658章 葉宇釣魚有深意第74章 隱埋渴望第473章 我給你們講故事第646章 慶功宴上遭質問第84章 一份殘卷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231章 婚期相撞第568章 捷報傳來引朝爭第769章 御書:第768章 世上再無五國城第674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371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652章 那柄劍,不尋常第186章 出乎意料第196章 不解風情第667章 那就送秦王上路第750章 皇儲之爭暗流生第441章 羣臣面前放狂言第597章 一萬戰俘並不多第233章 成了老子第687章 藤廣博的忠心第42章 龍山喋血第27章 孤星獨吟第103章 嶽府一敘第441章 羣臣面前放狂言第252章 一夜學問第212章 茶樓巧遇第220章 月下圖現第50章 雞毛蒜皮第218章 恩威並施第752章 南北戰場的瘋狂第430章 硤石山中遭埋伏第241章 坐懷不亂第142章 偶然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