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前章所述,遊牧民族的輕騎突襲,這是經典的作戰方式。甚至於德國後來的閃電戰,都有很多這種戰鬥的模式在裡面。這可以反映當時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對於戰爭方式的研究,的確有着其優秀的一面。
但像是匈奴大帝又或者說蒙古汗國,都具有同樣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們是遊牧民族。這即是優點,讓他們利用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族人,創造出優秀的輕騎部隊。但同時,缺乏足夠的創造性思維以及以於世界的認識,也讓他們失去了真正獲得發展的機會。畢竟無論比起羅馬帝國、還是比起這時的大宋,從真正意義的文明來講。無論匈奴大帝還是蒙古汗國,都只能被稱爲是野蠻人。
文明與野蠻的差別,事實上不過是根據這時整個世界所有國家平均之後的文明程度而論的,結果自然也只能相對而言。這時的蒙古人,無論比起歐洲人、阿拉伯人都是野蠻人,更不要說與大宋朝相比,在文明上他們的差距是極大的。
蒙古人勝利的結論很簡單,就是農業文明的攻擊力遠不如遊牧文明,當然這是真正的火器出現之前的問題。前面不笑論述過,大宋實際上是因爲“一字不解”而亡國的。因爲面對火炮與火槍、手榴彈、輪迴炮這樣的熱兵器的城市,遊牧民族的輕騎兵根本不配去攻擊,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可能攻下來。
不管別人懂不懂得,最少大將軍蒙哥以及賽因汗拔都是明白的。他們請來了薩萊城最好的工匠,給他們看了火槍、短銃以及“飛燕iii型弩炮”、輪迴炮等等武器,然而得出的結論是令他們失望的。
“大汗、大將軍,或者這弩炮、輪迴炮、短銃還有那什麼手榴彈,可以試着打造一下,但這火槍是萬萬打不出來的。就這麼筆直的長管子就製造不出來。不過兩位王爺,按你們所說那種所謂的銅炮倒還可以一試!”
這樣的結論讓賽因汗拔都以及大將軍蒙古多少有些疑惑,在他們眼裡銅炮的打造該更難些纔對吧?事實上,這時的炮管主要是使用鑄造方式來製造的,而能夠鍛造的話,自然能夠製造出足夠射程的火炮。就好比“華夏帝國”製造的“地獄使者型野炮”,之所以它的射程較遠,炮膛又能夠承受相當的火藥燃氣的壓力,原因在於它在鑄造之後,還有一個冷擠壓成形的過程。以形成較爲精確的尺寸,同時提高了強度、剛性以及降低重量。
至於薩萊城的工匠說到的鑄造,原因也在於這時的銅鑄造工藝早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大口徑的銅炮生產,是有着一定可能的。但沒有現代火炮理論,也不懂得材料學、不懂得物理學,其火炮的水平也不會比趙旭製造的“雨點炮”高級多少。但又從另外一個側面上可以說明,這個時代的工匠們的加工能力相當不錯,也許給他一點陽光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照亮宇宙。
在製造火器這件事上,賽因汗拔都與大將軍蒙哥的看法是一致的。他們不會放棄輕騎兵,使用短銃與滑輪弓組成的火槍騎兵在他們的眼中非常重要。另外就是一支如同當時由師志冬締造的“欽察炮軍”,它們要裝備“弩炮”與新制造的銅炮,如果可能的話。不過該如何配置,賽因汗拔都與大將軍蒙哥有了一定的分歧。
原因在於,他們雖然在如今的香格里拉山脈之外,被趙伏波殲滅了大部分主力。不過當時分散逃離的士兵,還是有相當部分回到他們的麾下。這件事蒙古人可以自豪一下,因爲倘若是大宋的士兵,如此逃散之後,他們大約願意就回到家裡雲了。原因很簡單,因爲在蒙古軍隊裡,勇士總是能夠得到足夠的欣賞。但在大宋這所謂的文明國度裡,永遠都是揚文抑武的,目的不外乎是維護那已經混帳透頂了的統治。
地位即低,報酬又差,而且還難以受到社會的尊重,鬼才願意當兵。因此扼殺中國人勇氣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儒家思想,而不過是被極.權統治所轉化了的“儒家思想”或者根本就是“奴家思想”。這體現在對外的時候,寧願納幣輸捐,對內嚴酷的鎮壓,甚至連菜刀也要幾家聯用。
至於這種“奴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差別,將來會敘述,這裡主要講賽因汗拔都與大將軍蒙哥,因爲新的炮隊該如何配備的分歧之所在。
原因在於蒙哥大將軍手下逃回來的數量,居然也有不少。而且據傳來的消息是,回到大漠的親王忽必烈會給蒙哥大將軍派來援軍。哼哼,這裡面的事情倘若要說起來,相信大家也會冷笑的。原因很簡單,因爲蒙哥大將軍有了軍隊,會在這裡繼續拖住趙伏波的力量。而且,這同樣是一個製造矛盾的手段。
“大汗,如果火器出來的話,我想我們應該像是華夏軍那樣,諸軍按照不同分配不同的炮隊。比方說,輕騎兵該有易於行動而又可以無聲襲擊的弩炮。而我們的重騎兵護衛下的炮隊,自然應該是重型的銅炮。只是希望將來我們的銅炮在射程上,能夠超過華夏軍的大炮就好了,就算超不過他們,可也不能讓趙旭的炮隊專美於前!”
蒙哥大將軍的話說的很清楚,那就是將來還是要回蒙古漢國去爭地位的,沒有抵禦趙旭火器的能力,那麼就無法爭得過親王忽必烈。因爲打起來的話,沒有足夠好的火炮,就一定會失敗的。
“大將軍說的是,只可惜我擔心將來銅炮的數量不足,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打造成功,將來還是擺在欽察炮軍裡吧!”
而這是分歧,因爲大將軍蒙哥的意思是,欽察炮軍將來要在火槍騎兵隊裡。這個簡單的分歧可不僅僅像看起來那麼簡單,而是在將來,誰說了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