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贊,生年不詳,卒於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幷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北宋軍事將領。
呼延贊出生於將門之家。父親呼延琮,後周時爲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初踏入軍旅生涯時爲一名驍騎卒,因他在戰場上勇於作戰,被宋太祖提拔爲驍雄軍使。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西討後蜀,呼延贊跟隨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王全斌等大將從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南下,攻打四川北邊的門戶劍門(今四川劍閣北)。他身爲前鋒,衝鋒陷陣,身負數創,班師後因軍功被提升爲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年又被選拔爲鐵騎軍指揮使。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朝經過充分準備後再次向割據今山西中部和北部的北漢政權發動進攻,但遭到北漢的頑強抵抗,太原城屢攻不下。呼延贊跟隨親自督戰的宋太宗來到太原城下,爲了儘快奪取戰爭的勝利,他在北漢軍隊的猛烈還擊之中率先奮力登城,因站立不住,從城堞上摔下來四次,極大地鼓舞了土氣,增強了宋軍攻取北漢的信心和決心。爲了表彰呼延讚的英勇行爲,宋太宗親自賞賜給他大量金帛。最後,北漢終因無力抵抗宋軍的進攻,被迫舉城投降。
作爲一員軍事將領,呼延贊不僅能身先士卒,驍勇善戰,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遠見卓識。宋滅北漢後,宋太宗的左右大臣紛紛進言,主張朝廷乘攻克北漢的威名北上攻打契丹,收回被後晉石敬瑭出賣的幽雲十六州。他們對宋太宗說:“自此取幽州,猶熱敖翻餅耳!”只有呼延贊審時度勢,提出不同意見,他懇切地對宋太宗說:“此餅難翻,言者不足信也。”但宋太宗主意已定,沒有聽從他的忠告,揮師北上。結果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打得大敗,損兵折將,悻悻而歸。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爲了加強北方對契丹的防禦,命令呼延贊協助大將崔翰戍守定州,後來,又提升他爲馬步軍副都軍頭。雍熙三年(986年),宋朝北伐契丹,再次大敗,遼兵乘勝進入宋境,深入深(河北深縣)、德(山東陵縣)、邢(河北邢臺)等州,搶掠一空,使宋境人民蒙受了重大損失。在此情況下,呼延贊給宋太宗獻陣圖、兵要及時立營寨之策,並自告奮勇,要求戍守邊疆,攻殺契丹,爲宋朝報仇雪恥。
宋太宗召見呼延贊,命他表演武藝。呼延贊立即披甲上馬,揮舞鐵鞭、棗槊,旋繞廷中,又引他的四個兒子更迭舞劍揮槊。宋太宗很賞識他嫺熟的武藝,賜給他白金、衣帶等。端拱二年(989年),呼延贊被提拔爲馬軍都軍頭,淳化三年(992年)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因呼延贊沒有統御才能,改爲遼州刺史,但仍難以勝任這一負責一州軍政事務的要職,只好重新擔任都軍頭,領扶州刺史,加康州團練使。
宋真宗繼位後,大力提拔軍官。當時各將紛紛宣揚自己的功勞,唯獨呼延贊說自己無以報國,不敢更求遷擢,再拜而退。鹹平三年(1000年),呼延贊去世。
呼延贊矢志以身許國,消滅契丹,恢復故土,他的全身甚至嘴脣裡面都刺滿“赤心殺契丹”五字。他還命令他的妻妾僕人也都在臉上刺字,因全家人跪求才改爲婦女刺字臂上。他的兒子們都在耳朵後面刺有“出門忘家爲國,臨陣忘死爲主”幾字。
呼延贊戎馬生涯一生,他熱愛祖國,忠於宋廷,爲北宋的統一事業和抵禦契丹的入侵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