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

夜空安詳、繁星點點,山林之間風聲與獸吼聲此起彼伏,星羅棋佈的火堆在山間平地上,默默的繼續燃燒着,一對對的金人護衛從營地之間穿過巡邏。

被胡亂堆放到營帳一角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使得葉青的營帳顯得更加的擁擠,裡側的完顏璟,在聽完葉青那下半闕的一半詞後,已經沉沉睡去。

旁邊的葉青放下手中的《夢溪筆談》,靜靜的看着這個,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會產生交集,而且還同牀共被的下一任金國皇帝。

小臉蛋兒上的純真與少年的靈動偶有閃現,長長睫毛在那眉清目秀熟睡的臉上,偶爾會動彈幾下。

自然,任誰也不會知曉,命運的捉弄,在此時此刻,已經在他們兩人之間開始拉開了帷幕。

隨着相處的時日持續增加,不論是葉青還是完顏璟,兩人之間的感情則是在快速升溫,如同對待墨小寶一樣,葉青對於完顏璟,同樣也是傾囊相授,只要是他知道的,只要是完顏璟問出來的,葉青都儘可能的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馬車一路繼續北上,崇山峻嶺漸漸被甩在了身後,視野也由此變得開闊了起來,整個華夏民族的寬廣與蒼茫,也在衆人的眼前,拉開了另外一道景象。

山丘與山丘此起彼伏,使得整個大地如同一個埋進地底一半的大圓球似的,只裸露出了一部分在外示人。

涿鹿城的金國官員,如今也同宋廷的官員一樣,繁冗的禮儀之中,也開始慢慢的夾雜着一些虛榮的客套,漸漸形成了一股官員之間的接待是否隆重的攀比之風。

趙乞兒跟許慶在乞石烈志寧的眼皮子底下被看的很緊,但即便是這樣,依然有好幾個皇城司的禁卒,從來涿鹿的岔路口改道,前往了東北方向的嬀州。

黃帝城乃是華夏文明的起始發源地,第一座城池便是由皇帝在此建成,而後最初的華夏文明,便從這裡開始向四面八方擴張。

遠到秦始皇,近到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也曾經派遣使者、團隊來黃帝城祭拜過。

葉青之所以選擇涿鹿而非是嬀州,則是爲了給趙乞兒跟董晁騰出機會來見面。當然,即然帶了一個小拖油瓶完顏璟,那麼華夏先祖的文明,就當該是讓這個小屁孩兒認識才是,而不是任由來自草原上如同刀子似的寒風中繼續風化。

所以當葉青一行人離開那黃土夯成的土城牆,已經完全不存在的黃帝城時,大金的金源郡王,便小手一揮,一座黃帝祠便將在不久的將來,在此處拔地而起。

乞石烈志寧與張玄素,對於葉青此舉,此時此刻也無話可說。

畢竟,不管如何說,葉青此舉,多少是有些替大金國在正名的意思。

所以乞石烈志寧跟張玄素,此時此刻,心裡多多少少的倒是有些遺憾,若是太子殿下今日在此,那該有多好?如此一來,最起碼整個大金國的百姓臣子,都會知道大金對中原正統的敬仰跟尊崇。

“我瞻涿鹿郡,古來戰蚩尤。黃帝立此極,玉帛朝諸侯。”葉青信手拈來道,但卻引起了完顏璟的品評。

“先生,不夠大氣,我還是喜歡先生沒作全的那首詞。”完顏璟仰頭看着不羈的葉青道。

“哦?葉大人又作下闋了?”乞石烈志寧跟張玄素頓時來了精神,走了一路的疲憊瞬間消失不見。

完顏璟用力的點點頭,而後看着繼續向前走的葉青無異議後,便微微晃動着頭顱從頭背道:“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狂妄的口氣。”乞石烈志寧皺了皺眉頭,如今的他,受漢儒荼毒不淺,所以對於從完顏璟嘴裡念出來的詞,多少覺得還是有些不妥,總是感覺有些不尊重先賢。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葉青,你就不怕這首詞傳到臨安?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你這宋使臣,對宋廷還真是夠忠心的了。”張玄素語氣之中帶着一絲譏諷道。

葉青懶懶的回頭,看了一眼有些幸災樂禍的張玄素,笑了下道:“這是金源郡王所作,跟我有什麼關係?不信你可以親自問郡王。”

“這……。”張玄素一愣,不由的看向完顏璟。

“不錯,這下半闕乃是本郡王所作,張大人還覺得突兀嗎?”完顏璟眉清目秀的臉上,帶着一絲惡作劇的笑容,看着張玄素,以及眉頭剛剛舒展開,又皺到了一起的乞石烈志寧問道。

在涿鹿一連停留了三天,而後葉青一行人才繼續北上,如今距離武州不過百里之地,即便是一行人的速度再慢,在離開涿鹿的第三天,他們也在日落時分趕到了武州。

這三天的行程中,乞石烈志寧把完顏璟的一切變化都看在了眼裡,而他的心中,也不知道該是慶幸還是悲哀。

金源郡王自身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身上的活潑跟靈動,少年該有的純真在身上越來越濃厚,而那股小大人似的少年老成,則是越來越少。

不過令乞石烈志寧最爲擔憂的是,即便是已經到了武州,完顏璟依然是選擇了跟葉青同睡一個房間。

這種有些像是離不開葉青的行爲,讓他開始不得不去着眼未來,若是有一天,金源郡王真的繼承了大金國的皇位,那時候的金國若是也比現在還要強大。

那麼當他們的鐵騎想要跨過長江,直取臨安之時,金源郡王若是面對求情的南宋臣子葉青,他會做出什麼樣兒的抉擇呢?會顧及這段時日的師徒之情,還是心中只有大金國的一統天下之雄才大略?

葉青自然是不會知道乞石烈志寧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麼,來到武州幾天的時間裡,因爲完顏璟的存在,也讓許慶派出去前往嬀州的幾人,在回到武州時變得暢通無阻,只要打着金源郡王的招牌,一路之上便無人敢盤查。

哪怕是許慶派出去的幾個人行跡很可疑,但面對金源郡王的腰牌,一路上遇到的駐守武州的金兵時,都能夠輕而易舉的通過盤查。

所以當許慶派出去的人帶着兩口密封嚴實的箱子到達武州時,除了葉青之外,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已經有兩口極爲危險的箱子進入了武州。

當葉青毫不避諱的把箱子之中,所存放的乃是大宋朝的絕密武器火藥,告訴乞石烈志寧幾人時,令葉青想不到的是,乞石烈志寧等人的臉上,竟然寫滿了不屑跟輕蔑,彷彿那火藥並不值得他們感到驚訝跟重視。

但也因爲乞石烈志寧等人對火藥的輕視跟不屑,讓葉青也瞬間明白:宋廷在軍事上對金國一直處於劣勢、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跟有沒有戰馬完全是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之所以會造成軍事上的下風跟劣勢,完全是在人這個具體的根本之上,跟武器的先進,真的是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而且更讓葉青感到驚詫的是,包括乞石烈志寧在內,他們根本不懼怕、也不嫉妒宋廷手裡的火藥,完全不在乎《武經總要》之上記載的,宋廷能夠製出來的,以火藥爲基礎的火箭、震天雷、火槍、霹靂炮等等。

在他們的眼中,宋廷以火藥爲基礎製造的火箭、震天雷等等,完全無法跟他們金人勇士手中的長弓相比較,不過就是聲勢唬人一些罷了,但在戰場上,一點兒也不如他們的馬鞍配長弓殺敵來的有效。

葉青不得不服氣,這個時期的人們,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起上一世的人們來,簡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的這個事實。

站在光禿禿的山丘之上,迎着從草原上吹來的呼嘯寒風,葉青的心比那寒風還要冰冷幾倍,看着乞石烈志寧不屑的目光,以及金人對自己手中長弓長弩的無比自信與志得意滿,葉青不得不默然的接受一個事實。

那就是,哪怕是再過五百年,金人這種毫無眼界、毫無開拓創新、接受新鮮事物的狹隘與目光短淺,在他們的積澱了幾百年的後代滿清身上,依然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也正是因爲此,金人的子子孫孫繁衍生息的後代,留着辮子的那個民族,徹底把華夏民族推向恥辱深淵的滿清,是多麼的狹隘跟目光短淺。

閉關鎖國、坐井觀天的滿清,鼠目寸光、愚蠢愚昧的慈禧,對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盲目自信,再想想如今的南宋對外持之開放的態度,再想想大唐任用外國人朝堂爲官的胸懷氣魄……。

葉青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一個念頭也開始在心中滋生:那就是絕不能讓金人再次崛起,無論如何,也不能再次讓他們成爲華夏民族的主宰,歷史、不能再重來一遍,恥辱一次就足夠!

(ps:後面這一段大家就看個樂呵好了,主要還是想要通過這種類似於遊歷的方式,讓主角漸漸開啓那種救世主的心智,所以不接受任何批評,全部反彈。哈哈。這麼寫對金人的態度,也是希望葉青一直站在華夏民族的高度看問題,然後引起的他自己內心的糾結跟矛盾。所以隨着這種遊歷,算是讓主角在立場上開始發生轉變,開始真正的知道了,自己穿越過來後,應該去追求什麼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 真假葉青第四百零二章 漢唐遺民第八百八十一章 千古奇聞第五百二十二章 穆拉諾1164 黑石第三百八十六章 可憐的趙構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府第八百六十二章 陳年往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何爲尊貴第八百六十五章 尾聲第九百四十章 你說呢1219 抵燕京第九百一十六章 善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你說第五百零三章 雛形1188 下雨天第四百九十九章 取而代之第九百六十章 升遷1040 七月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神成聖的歷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九百七十四章 劣根性第五百零七章 葉家二郎1046 三千盔甲第六百三十四章 縮頭烏龜第六百二十八章 人選第四百六十二章 盤查第六百一十七章 爲人父第九百五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八十章 拜訪第五百一十章 深巷第九百四十四章 算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哲別第四百三十三章 長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夫人1038 顧慮重重第八百四十四章 利用不成第六百九十二章 拉攏第五十三章 蘭花兒第二百五十八章 真相第四百三十一章 酒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怨1105 點將臺第九百六十二章 茶馬互市1065 兩把走向不同的刀第四百三十六章 商隊第六百三十三章 差遣辛棄疾1103 缺個章節名第六十九章 拒絕菊花1065 兩把走向不同的刀第一百七十章 烏鴉第六百六十七章 黃雀第三百零二章 黃鐘大呂第二百八十九章 迷茫第九百一十六章 善後1167 恍然大悟第十六章 禁軍三等第一百零二章 我請客第七百八十一章 借刀第四百二十一章 惶恐擔憂1002 拉攏1037 瞬息萬變第七十七章 父女第九百四十九章 餓死事小第八百二十二章 晚宴第三百八十五章 槍聲第五百九十二章 口諭第二百七十四章 玉女桃花粉第六百八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燕慶之的事兒第八百六十七章 責任與忠誠的交易第六百五十七章 驚蟄第三百五十二章 兩書房 兩書箱第一百四十七章 審訊第四百四十六章 算計1190 北上的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請柬1096 兒皇帝第二百章 衣冠冢1077 間歇1088 誠意不同第四百一十四章 輿論第三百五十九章 合謀第五百三十九章 歸正人第九百二十一章 君 臣第二百八十七章 靈隱寺第三百章 大慶殿第七百四十六章 導之以行1038 顧慮重重第一百七十五章 蒲盧渾第九百九十一章 西平府1090 好酒第九百五十七章 泯恩仇第六百七十八章 三妻第二百三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六十章 想多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蹤無影第九百零六章 詔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致對外第七百一十三章 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