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結婚

王靜輝的準備工作還遠未到王安石那個水平,聲望也沒有王安石高,就算有皇帝老子在後面支撐,一旦出現問題,自己難保不會落到臭名昭著的結局。況且英宗趙曙可不是像他兒子神宗那樣的毛頭小夥子這麼衝,他現在除了身體有些欠佳外,在治國思想上遠比歷史上剛繼位的神宗要成熟的多,如果王安石這個時候跳出來對英宗趙曙說要變法,估計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也就是仁宗時代范仲淹、韓琦等發動的變法一樣不了了之的結局。

王靜輝知道現在的大背景下有許多宋朝的有識之士都能夠看到現在帝國的弊政,也都爲此展開各種議論希望能夠找出一條出路來,好讓大宋實現中興。這些有識之士中除了王安石爲代表的急風驟雨的改革派外,就是連歷史上是他對頭的歐陽修、韓琦、司馬光也都是贊成變法的,不過他們是希望緩圖之;當然也有後來寒暑派的代表蘇軾。

這些人都身居要位,有他們在皇帝身邊日夜嘮叨,估計只要不是昏君,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採取措施。英宗趙曙應該算是一個非常勤勉的皇帝,所以王靜輝認爲他還處於變革前的準備階段。現在王靜輝所要做的便是把腦袋中關於熙寧變法時期的歷史好好回想一下,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但王安石那些變法條文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性的,考慮清楚後,便以策論的方式來影響英宗趙曙,想來這是既安全又穩妥地方法了。

不管怎麼說。社會變革也不能立刻就給大宋送來財物。而現在大宋地財政又如此緊張,唯一的辦法便是給英宗趙曙想出一個快速生財地好辦法。當然不能像漢代桑弘羊那樣刮地皮來禍害老百姓,所以想來想去也就是這玻璃鏡子賺錢速度最快,記得威尼斯人送給法國皇后的那面小鏡子居然能值15萬法郎,而威尼斯人的鏡子攻略還讓法國的財政也跟着苦不堪言。以至於派人來偷學制鏡技術。

王靜輝現在地產業已經足夠讓他幹除了造反以外所有事情了,所以原本寄予厚望的制鏡技術便成了雞肋,與其讓它放在自己的腦袋裡面發黴,還不如送給未來的老丈人英宗趙曙來解決國家現在的財政困境吧,不然朝廷沒有錢,最後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由於玻璃鏡子的製作技術以後可要成爲大宋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所以王靜輝製作玻璃鏡子的時候沒有假手他人,但水銀有毒,他也是每天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進入製作間來看看玻璃鏡面的變化。

在等着鏡子完成地時間,王靜輝還要忙些別的事情。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他就曾給朋友做過伴郎,得出一個結論便是:結婚好麻煩。不過他朋友的婚禮複雜程度和他現在所要面對的處境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這幾天到相國寺去測王靜輝和蜀國公主的字來確定具體的婚期,還有置辦各種結婚用的東西,最要命地便是這些東西必須合乎很多的要求,可不能隨隨便便就要買,連個數都有一定的說法。王靜輝那廝雖然累得像死豬一般,但還是咬牙挺了下來,誰讓自己鍾情的人是蜀國公主呢?不過好在李管事、韓琦派來的幫手還有英宗趙曙派下來的禮官等一大票人圍着王靜輝一個人轉。減輕了他許多負擔。

雖然王靜輝忙得是腳不着地,但依然沒有忘記玻璃鏡子地重要性,甚至通過樞密使富弼讓他派出一小隊禁軍士兵,日夜在那間小屋周圍巡視。富弼一開始還以爲是小題大做,不願意派兵,但王靜輝非常嚴肅的告訴他和韓琦。如果這間屋子裡面的東西一旦製作完成,將會給大宋每年帶來上百萬貫的收入,韓琦聽得是兩眼放金光,在韓琦的遊說下,富弼纔派兵的。因爲王靜輝嘴裡從未食言過,韓琦心裡都快要想瘋了,究竟是什麼玩意兒能這麼值錢,不過王靜輝爲了他剛認義父的身體健康,才勸說韓琦要耐心等待二十天。

也不知道禮部那幫官員是怎麼計算出六月初三是一個吉祥的日子,由於王靜輝沒有父母,所以便由義父韓琦充任長輩,而歐陽修與韓琦私交不錯,便成了王靜輝這夫家主婚人。在六月初三這天歐陽修率領衆人帶着各種符合禮制雁、幣、玉、馬等物來到內東門,準備接受司禮太監和禮部官員的檢驗。負責公主大婚的禮部官員從這些彩禮面前走過,仔細的一條條覈對,都沒有差錯,但當他走到最後一處時停下了腳步:這裡有一件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翻變了自己帶來的小冊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禮部官員沒有見過的東西便是王靜輝趕製的玻璃鏡子,這是一塊兒有一尺見方的玻璃鏡子。王靜輝製作玻璃鏡子經過二十多天的等待,沒想到卻是遭遇了慘敗,一次製作了五十四塊,只有十八塊算得上是還看得過眼,其他的都成了慘不忍睹的廢品。好在這平板玻璃還能夠繼續使用,否則王靜輝可就要哭死了。不過想想十八塊玻璃鏡子已經足夠了,雖然不知道15萬法郎摺合到現在值多少貫,但王靜輝本意便是把玻璃鏡子定位在高檔奢侈品,就沒想過其價錢能低於一萬貫。

王靜輝把製作好的一塊玻璃鏡子拿出來給韓琦過目,並且讓李管事也過來估價,當他們看到這塊玻璃鏡子的時候,腦袋短路了,李管事沒有辦法估價,因爲這塊鏡子雖然做工上顯得很粗糙,沒有鑲金戴銀,樣子也很難看,但他可是頭一次見過能夠把人這麼清晰的映照出來的鏡子,而且是用玻璃製造的,咬咬牙給了兩萬貫地價錢。韓琦聽到李管事地報價後,從自己的義子那裡知道這個李管事就是徐氏珠寶行地大掌櫃後。眼睛裡面就全是孔方兄了。

這第一批十八塊玻璃鏡子都是一尺見方。李管事、韓琦、歐陽修等人各自得到了一塊,王靜輝結婚要留下六塊來當彩禮。其他的便全部由韓琦帶回宮中。一方面是向英宗趙曙報告緩解大宋財政的財源找到了;另外一方面便是把多餘的鏡子分發給後宮地各路神仙:曹太后、高皇后、穎王趙頊的老婆向王妃、三個公主……

這玻璃鏡子也是前天才送進宮中,這個禮部官員哪裡認識,不過還是知道這是用玻璃做的鏡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合乎禮制。旁邊的司禮太監是見過玻璃鏡子的。畢竟這玻璃鏡子送進宮裡面後便成了一個新聞,太監在宮中的地位不低,當然見過這個新鮮玩意兒。看見旁邊的禮部官員在那裡狂翻小冊子,心中便明瞭是怎麼一回事了。太監把歐陽修和禮部官員拉到一邊說道:“這玻璃鏡子前天才送進宮中幾面,現在還沒有多少人知道,但皇上是知道的。所以這位大人也就不要再琢磨和不和禮制了,就當成銅鏡算了!”

歐陽修和那個禮部官員聽後都覺得有禮,也就同意了這個建議,禮部官員大筆一揮了事。東西由太監和禮部官員接受送進宮內,但是卻留下了那十六匹白馬讓歐陽修領回去。

六月初六。王靜輝今天天還未亮,便在僕役的幫助下穿好衣服。今天是他見淺予的日子,不過不同於以往地是:今天不用穎王趙頊來牽線了,而且今天見到淺予後,他們再也不用分開了,因爲今天是他王靜輝大喜的日子,所以連新郎裝都是要在專門從宮裡來的人幫助下穿起來。

在王靜輝的新居中,所有的人都在做着最後的準備。宗正司、禮部都派出了得力官員來按照禮制指揮僕役佈置駙馬府。此時王靜輝纔看到一個公主出嫁究竟要嚴格到什麼程度:主人從哪個門進出、桌椅擺放的方位、宴請賓客的菜餚……這些在他眼中都是些無關緊要地東西,現在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而且所有的人都不能有一絲逾越,他現在倒是羨慕起在原來時空結婚那個哥兒們的遭遇了,兩者根本就不能相比嘛。

在一陣鼓樂齊鳴後,王靜輝終於用繫着紅花的綢帶將新娘牽到了大堂上。在主婚人歐陽修的命令聲中,拜天地、拜父母(韓琦)、夫妻對拜後,便由他將蜀國公主引入洞房,雖然中間他沒有碰過公主地手一下,但心裡始終被幸福和甜蜜所充斥。不過王靜輝這甜蜜的感覺沒有持續多久,便遇到了他這麼大以來最大的挑戰:新郎給賓客敬酒。

由於是公主出嫁,衝着皇上的面子駙馬府的門檻也會在這一天中被踏斷,更是因爲自己那個義父韓琦是朝中最具威望的百官領袖,今天能來和喜酒的估計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在加上以穎王趙頊三兄弟爲首的宗室成員,這酒席整整擺了六十桌。不說給每個人敬酒這將會是一項多麼大的工程,最要命的是新郎也要喝酒,雖然這個時代的白酒大多是十幾度的樣子,但也架不住多啊。尤其是穎王趙頊幾個月前被王靜輝的一杯白酒就給放倒了,今天帶着兩個弟弟來純粹就是爲了來報仇的一樣,這讓王靜輝苦不堪言。

當王靜輝步履蹣跚的被人扶下去之後,穎王趙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勝利的笑容。王靜輝被人扶到後院後,他便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立刻步履匆匆的直奔自己的洞房。原來他早就算到結婚的時候要喝酒了,但自己的酒量又不過關,怕到時候會出醜,所以要提前準備了一下:徒弟胡全漢雖然醫術比不上自己,但他手裡有份醒酒的秘方,這就是現在王靜輝爲什麼可以清醒走路的原因了,不過他沒有想到的便是穎王趙頊居然這麼記仇,帶了一幫宗室年輕子弟來報仇,自己無奈之下只能裝醉酒循出局,否則就算有胡全漢的密制解酒配方,恐怕他也會死的很難看。不過這樣做的最大好處便是絕了趙頊等年輕膽大的賓客來鬧洞房地心思,這也算是意外地收穫了。

不過當王靜輝走到洞房門口的時候才發現,幾個侍女和嬤嬤正在門口守候他地到來,準備讓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呢。等吃過四乾果、喝過交杯酒後。嬤嬤才領着侍女們祝福新人後離開。在挑開紅蓋頭後。王靜輝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蜀國公主,兩人心中有無數的話想說。卻有無從說起,只有飽含深情的相望,欲白首,誓白首。此世長相守……

王靜輝和蜀國公主婚後親親我我,每天他都要到平民醫館中給病人看病,然後教導自己學生。蘇洵也在醫館中住了大半年後,在王靜輝地“恩准”下出院了,不過蘇洵父子帶走了他四個學生。來蘇洵想要李慎的,但他可是王靜輝的“非賣品”,況且蘇軾是歷史上蜀派寒暑學說的代表,再加上歷史上他那張嘴的不良記錄,使得王靜輝不敢把自己的王牌交給蘇洵來培養。

王靜輝的“二十一門徒”經過了大半年王靜輝的親自培養,其成績是令王靜輝非常滿意的。由於在教授他們知識的時候,加入了醫科、物論、數論三門課程,這些小門徒地興趣也開始明顯的分化,像蘇洵父子帶走的那四個孩子便是偏向於經史典籍的學習,十二個孩子對醫學、物論、數論三門課程感興趣。王靜輝覺得現在是時候開始分化他們的時候了,便開始了針對性教育,分別開始了下一輪的學習。

蘇軾在醫館照顧蘇洵的這大半年時間裡,也沒有少和王靜輝在治國理念上討論。現在的蘇軾還沒有經歷過他爲父丁憂後在返回汴都途中看到各地在實行王安石變法所帶來地危害。他還是處於仁宗時代上《進策》、《進論》的思想裡,對現在局勢看法的觀點還偏向於“激進”,等王靜輝明白過來蘇軾所持的觀點後,心中也是懊悔不已:這傢伙不丁憂,思想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吶,難不成蘇洵必須要見上帝。才能是蘇軾成爲寒暑派的代表人物嗎?一想到這裡,他便鬱悶不已,開始考慮自己救蘇洵的決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婚後一時平靜地生活使得王靜輝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他便向蘇軾索要了他的《進策》、《進論》等策論,拿回去好好研究了一番,便開始寫策論來影響蘇軾了。在給蘇軾寫策論的時候,王靜輝還一個勁兒的嘀咕:我除了要抄襲蘇軾的文章外,連他寒暑派代表的名頭也一併要奪過來,這玩笑可開得有點兒大了。自己這蝴蝶效應也太可怕了吧?

正巧王靜輝和蜀國公主成婚後,自己住的地方和穎王府距離很近,穎王趙頊找上門來也方便了許多,幾乎把王靜輝的新居當做他的後院一般,時常到這裡來坐坐。有一次趙頊上門王靜輝還在平民醫館沒有回來,看到蜀國公主在書案上謄抄文章,便順口問問,蜀國公主說是王靜輝寫給蘇軾的,他心中好奇便拿過來看看,這一借便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了。

現在的蜀國公主更像是王靜輝的秘書,王靜輝的書法經過一段時間,尤其是準備考試的那段時間的鍛鍊後,水平也算可以了,不過一和娘子的書法相比可就差遠了,所以這整理謄抄自己各類文稿的工作便由蜀國公主來代理了。趙頊看到王靜輝和蘇軾往來的手稿後,便向妹妹索取,蜀國公主也知道父皇日夜爲國事操勞十分辛苦,也許王靜輝的策論能夠給父皇一些建議,那便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便把自己備份的那份拿出來給了趙頊。

王靜輝來影響蘇軾的那套東西不過就是歷史上蘇軾主張寒暑論的翻版而已,不過經過他的再加工後,顯得更有說服力,但一個文人長期形成的觀念可不是一兩篇說服有力的策論所能改變的,尤其像蘇軾這樣的文人更是如此。蘇軾之所以形成寒暑論的思想是與他丁憂後在各地看到百姓被新法所苦後才形成的,兩相比較,王靜輝的策論就是再有說服力也顯得非常蒼白。

王靜輝和蘇軾之間對於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變革大宋的討論,雖然到最後誰也沒有說服對方,但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因爲此時的王靜輝已經不比從前了,新科狀元的文稿自然是所有讀書人關注的目標,況且蘇軾和王靜輝正好都是制科頭名出身,他們中間的辯論一定很好看;而蘇軾也不會像英宗趙曙父子那樣爲他守口如瓶,畢竟這也只是讀書人之間的一些見解觀點不同而已,也沒有什麼可以保密的,蘇軾自蘇洵身體康復搬回家後,便又恢復到以前交友廣闊的生活中,他的朋友圈子可要比王靜輝大的多,所以兩人之間的來往的文稿便這樣流傳出去。

第408章 逆襲第64章 懇求第45章 試探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62章 分裂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97章 擴張第167章 種子第193章 書童第274章 進步第33章 拜訪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426章 圈套第46章 收官第125章 煩心第168章 傳警第336章 鐵與血第180章 默契第234章 去職第387章 法律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323章 倒計時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77章 兩難第395章 內訌第297章 擴張第154章 軍火第394章 生疑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67章 種子第377章 刺殺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01章 設套第246章 燃燒彈第275章 誘惑第97章 捷報第304章 交換第139章 關節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46章 燃燒彈第4章 鑑寶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7章 讓利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2章 觀光第73章 獻寶第195章 放火第43章 轉機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395章 內訌第125章 煩心第203章 決絕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26章 談判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67章 扭轉第270章 推薦第78章 制舉第431章 互鬥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4章 鑑寶第324章 淡出第38章 收徒第291章 蛻變第291章 蛻變第45章 試探第380章 功成第312章 反治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4章 鑑寶第175章 聯手第240章 禁忌第36章 上崗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85章 外放第3章 壯麗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27章 利誘第103章 準備第160章 驚雷第403章 稅法第179章 地權第102章 安石第390章 摩擦第247章 水利第302章 取捨第261章 答辯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83章 情報第400章 女直第301章 設套第124章 財源第260章 紅利第195章 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