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元佑二年三月,已經年近五十的王靜輝站在結滿同心結的定情亭下,看着煙波浩渺的西湖,身邊的趙淺予緊緊的依偎着他。儘管歲月在他們兩人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但是站在這定情亭下的他們還是像當年那樣恩愛無間。

前年八月,神宗趙頊在汴都開封去世,趙熙繼位稱帝成爲大宋帝國的第七位皇帝,而王安石和司馬光則早趙頊四年相隔不到五個月去世。在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去世之後,大宋宰相由文彥博擔任,樞密使則由兩次伐遼的楊崇嶽爲首,大宋政事堂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恢復了太府寺任參知政事,由此整個政事堂正副宰相人數又恢復到了十二人。趙熙繼位之後就不斷的調整這個帝國的政策方向,總算在繼位之初的一年當中將國事理順,從其所作所爲看來,將會是一個英明的君主。

“聖上已經連發五道密旨,希望夫君能夠回汴都開封……”趙淺予說道。

“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淺予,聖上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子了,他的身邊有文彥博等重臣輔佐,國外又無外敵入侵的壓力,而國內政局穩定,糧貪連年豐收,工商發展迅速,朝廷財政收入每年都可有近五千萬貫的結餘。我在聖上身邊不會有什麼作用,若是朝廷有事我又豈能坐視不理?不過是爲夫奔波一生,虧欠你實在是太多,晚年就是想在這西湖別院中多陪陪你安度餘年罷了……”王靜輝笑着說道。

“看着熙兒就像當年的王兄一般,可惜……”趙淺予與趙頊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趙頊的去世確實讓趙淺予黯然神傷。可惜王靜輝終究不是神仙,趙頊的病根本就不是藥石能夠根治的,所以在趙頊的葬禮完畢之後,王靜輝便帶着趙淺予回到了杭州,免得她在汴都開封觸景生情。

“聖上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大宋百年來除了太祖皇帝開國之功外,便數神宗皇帝功勳最高,遠超過太宗皇帝。儘管大宋現在還有着很多弊病,但是他已經盡最大的可能來減輕這些弊政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爲後來者打下基礎。也許聖上也有很多錯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生活在他執政時期的大宋百姓,遠比生活在其他時代的百姓要幸福的多!”王靜輝安慰道。

趙淺予聽後在他懷中點點頭:“這也是夫君幾十年來悉心輔佐之功,皇兄在臨去的時候還是非常遺憾沒有讓夫君成爲他的宰相。其實現在熙兒來旨也是多半勸夫君進入政事堂,畢竟現在文彥博實在是太老了,沒有這麼多精力來治理國家。”

“呵呵,慶曆老臣之中到現在爲止,文彥博已是最後碩果僅存的一個了,無論是富弼、韓琦還是歐陽修,甚至是司馬光和王安石,他們都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們代表了大宋昔日光輝的一代。不過我更相信今後的大臣一定會創出比他們更加輝煌的業績,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嘛!文彥博之後的範純仁、薛向之,甚至是再以後的李慎等人都顯示出其難得的才幹,他們都是大宋明天的棟樑,文彥博之後不會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的!”王靜輝笑着說道。

“我相信大宋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今天如此,以後亦是如此!”

王靜輝日後雖然歸隱西湖不出杭州,但是大宋並沒有因爲他的淡出政壇而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秉承熙寧和承天年間的輝煌,更多帶給後人的是種種治國思想上的啓示。正如王靜輝所言的那樣,薛向之、蘇軾、蘇轍、範純仁、李慎先後都擔任了大宋的宰相。在趙熙執政的二十年間大宋的勢力已經拓展到整個東亞和遠東,元佑十年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故去,大宋發動了第三次北伐徹底滅遼,不僅僅是完全的消滅了這個王朝,並且還繼承了遼王朝在最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大宋的國土也是在宋軍的腳步下直至向西延伸到花剌子模海(今鹹海),兼併了黑汗西支,以紀渾河爲界和塞爾柱爲鄰,向北則擊潰了遼國上京道以北的轄嘎茲和擀郎改,將國土面積拓展到了北海以北(今貝加爾湖以北)。

元佑十三年王靜輝上呈密摺,提出了對草原遊牧民族的治理方案,皇帝趙熙則在十四年三月天聖節之際連封草原部落六十四王,在女直八節度使之上又加封三十六王,從而實現徹底分裂草原勢力的目的。

也正是藉着大宋連續四十年的強橫武力,皇帝趙熙才得以將這個計劃實施下去,此後兩百年間大宋主力軍隊再也沒有成二十萬規模開拔草原,平時只是密切關注草原部落局勢的發展,適時的挑撥部落之間的矛盾或是通過經濟手段直接進行制裁便可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不僅王靜輝所知道的金朝沒有出現,就是元蒙也沒有機會崛起。元蒙的發祥地阻卜部距離王順駐紮的河套平原實在是太近了,在王順執掌河套平原定西軍大權的五十年間中,阻卜人被定西軍逼得四次大遷移,每次遷移對阻卜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各個部落之間的聯繫更是缺乏,至於給後世大宋帶來沉重打擊的元蒙建立者鐵木真更是沒有出現過。

元佑十八年一支船隊從東部返航,這支船隊驚動了在杭州隱居的王靜輝。這支船隊在茫茫大海的東部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從船隊所帶回來的各種農作物種子和相當多的農產品來看,王靜輝知道這支船隊發現的大陸正是他期盼已久的美洲大陸。至此在王靜輝的大力推動下,大宋在南洋開始栽種橡膠,並且在全國普及種植玉米等抗旱農作物。而橡膠的出現則使大宋的機械水平又提高了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蒸汽機的原型動力機構開始出現了。

元佑二十年九月,皇帝趙熙在汴都開封去世,王靜輝則爲了救治趙熙而在一年前攜妻子趙淺予回到汴都開封。皇帝趙熙去世後的第三天,在王靜輝的主持下,趙熙長子趙崇繼位稱帝,改國號爲天聖。

元佑二十年中與大宋不斷擴大的疆域相比,其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宋官員的任期制度得到了確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便是宰相任期每屆爲五年,連任不得起過三屆,除非發生外敵入侵不得超過四屆,大宋的官員制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而變化最大的恐怕便是大宋的軍隊了,經過四十年的不斷完善,確立了以軍校爲核心的軍官任免制度,並且各部隊的軍官輪換制度得到了執行。

在趙崇執政的天聖年間十五年當中,大宋的議院制度開始形成規模,而議院的成員就是當初的“勳章派”。此時的勳章派在大宋政治生活當中佔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經不比四十年前剛出現的時候了。

天聖十一年三月,在杭州西湖別院中,大宋開國以來最爲名聲顯赫的駙馬王靜輝去世,享年八十三歲,在兩個月後其妻子趙淺予也隨之而去。王靜輝夫婦的去世振動了大宋皇族,此時大宋皇族中唯有王靜輝夫婦輩分最高,在其去世之後皇帝趙崇罷朝十日以示哀慟。王靜輝不僅是趙熙的老師,也是他的老師,趙熙、趙崇父子兩人都是王靜輝從幼年開始一手培養起來的,就趙崇的兒子在王靜輝病危期間也是守護在其身旁。與其他人不同的是,王靜輝夫婦在去世之前便留下了遺囑,夫婦兩人採用的是火葬,其骨灰運抵汴都開封接受皇室拜祭一個月後,便又運回杭州西湖別院撒在西湖當中,而其夫婦二人只在大宋神宗墓前留有衣冠冢。

王靜輝一生縱橫大宋政壇六十餘年,即便在隱居的幾十年當中依然對大宋政壇有着深遠的影響,“勳章派”更是他一手締造,大宋帝國中種種政治制度留下了其明顯的印記。一生歷經英宗、神宗、武宗(趙熙)、睿宗(趙崇)四朝,後世對他的評說在其去世之後更是衆說紛紜。不過其培養的弟子遍天下,秉承王靜輝的意志繼續影響大宋政壇的走向,而大宋也走向了一條與王靜輝所知道的歷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本人更是和大宋的命運息息相關,成爲一個讓人永遠津津樂道的話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69章 頂缸第230章 施壓第105章 銀行第170章 預示第14章 策論第46章 收官第143章 言弊第315章 完勝第201章 追殺第356章 圖謀第20章 言論之防第15章 印刷第18章 印鈔機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65章 叛亂第281章 西北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15章 完勝第370章 誘導第32章 求助第183章 情報第252章 攤牌第267章 緩行第343章 殺伐西夏(七)第394章 生疑第281章 西北第189章 說親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279章 矛盾第22章 想法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420章 馬屁第68章 平息第77章 兩難第51章 難眠第270章 推薦第273章 奠基第130章 一人第74章 心事第26章 漣漪第151章 同行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193章 書童第389章 貿易第49章 彌合第221章 告辭第116章 伏筆第64章 懇求第412章 抉擇第399章 接力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14章 策論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241章 持平第88章 天價第245章 訟師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52章 心意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139章 關節第389章 貿易第410章 鐵與血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421章 創新第307章 投身第140章 和平第131章 新時代第133章 莫測第152章 歸來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400章 女直第74章 心事第244章 一語成第120章 志向第127章 利誘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160章 驚雷第332章 送行第8章 起步第374章 創意第256章 神壇第110章 蟻穴第51章 難眠第307章 投身第423章 抽血第303章 縱橫第424章 留學生第283章 天波第72章 妙用第96章 吏治第168章 傳警第234章 去職第93章 病危第186章 漂白第32章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