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互鬥

福寧殿上皇帝趙頊大大封賞了涅心,不過因爲涅心所從事的工作需要極高的保密程度,所以並沒有對外張揚。而涅心在遼國呆了十數年,在這麼多年中他並非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大定府渡過的,因爲王靜輝的指示他也往東京道去了很多次,並且成功的和那裡王靜輝所佈下的情報網絡接頭,並且通過自己的身份給予那裡的情報員大量的幫助。正是因爲涅心的經歷,他對遼國的情況瞭如指掌。

對於遼國的情況,通過大宋布在那裡的情報網絡,汴都開封對那裡並不陌生,可是紙面上的情報哪裡有親身感受更加深刻,皇帝趙頊深知這個道理。可惜因爲路途遙遠的緣故,加上那裡的情報人員想要回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汴都開封大都接受的是紙面情報,情報員返回汴都開封直接彙報是很少有的,像涅心這樣在遼國大定府統籌安排大宋在那裡的情報網鉻,這麼高級的情報人員返回更是不容易。皇帝趙頊向涅心大量的問詢遼國現在的狀況,涅心都從容不迫的作出了回答,這一問一答之間甚是流利,讓皇帝趙頊對涅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認識,也更加賞識涅心的才能。

在熙寧七年那場北伐戰爭過後,遼國實力大損被大宋逼不得已放棄了長城以南地區還有整個西京道,但是時過八年之後,遼國在這八年當中韜光養晦也確實恢復了不少實力,但是和大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不過大定府可不像汴都開封那樣有着完善的情報網絡,他們對大宋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二十年前的時候遼國商人在大宋的也有不少,但是經過宋遼戰爭過後,遼國商人只能夠在長城以北三十里處所設的各大椎場和大宋進行貿易。通過戰爭遼國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其中對於商業上的一些規定就是大宋商人可以深入遼國做生意,而遼國商人只能夠在大宋所指定的椎場進行貿易。

這樣的不平等條約使得遼國對大宋的情況知道的很少,不過遼國也不是沒有做過努力,在魏王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強烈建議下,遼國也成立了類似大宋那樣的情報局機構。可惜遼國的情報局所構建的網鉻基礎是在馬人望的商業系統之上,馬人望在遼國情報系統中的地位不低,這就造成了遼國情報系統工作效率低下。本身大宋情報機構中的皇城司就有很強的反間諜能力,再加上遼國內的大宋高級間諜,使得遼國只能夠在大宋建立有數的幾個情報站,這些還都是在大宋皇城司眼皮底下受到嚴格的監控。

耶律乙辛和張孝傑之所以這麼強烈的建議遼國也必須有自己的對外情報網格,也是因爲涅心他們私自對耶律乙辛的那次敲詐,經過那次敲詐之後,八年之中涅心他們每年都會在這兩人身上得到大量的好處,光是黃金和白銀等貴重金屬就數不勝數——這也是大宋興國銀行黃金和白銀的重要來源之一。作爲受害者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狀況,張孝傑雖然有過“家有萬兩黃金”的豪言,但是涅心正是以這句話爲依據來敲詐張孝傑和耶律乙辛的,每年獲得的好處不下一千五百兩黃金,八年下來張孝傑家的“萬兩黃金”也有些吃不住了。

是以耶律乙辛和張孝傑成立遼國情報機構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出手對付大宋情報局。不過他們對大宋情報局既是恨之入骨,又是怕得要死,情報機構組建的那一天涅心還派人上門給耶律乙辛和張孝傑“道喜”,順便又開出了一張黃金千兩的“罰單”。

由於涅心這樣赤裸裸的威脅,所以遼國情報機構便沒有把反間諜任務作爲首選,而是想辦法來獲得大宋的情報,在這上面馬人望又毛遂自薦希望以自己的產業爲基礎來構建遼國在大宋的情報網絡。耶律乙辛自然對馬人望讚許有加,不過除了馬人望之外,遼國還採用了多條線路並進的舉措。可惜有了馬人望除了他自己這條線沒有怎麼受過大宋皇城司的打擊之外,其他的都是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經過兩三年的折騰,遼國情報機構基本上就是馬人望一家獨大,而遼國情報機構所收集的情報也都是大宋情報局“允許”契丹人所知道的情報,至於這裡面有多少真正的情報就要看大宋情報局的意願了。七八年來宋遼兩國之間的情報之戰基本上都是大宋情報局在導演的一幕幕鬧劇,既不把遼國的希望全部掐死,也不會給對手太多的希望。保留下來馬人望這一支之外,其他的統統全部剷除,而馬人望也成爲大宋情報局成立初期頗爲具有傳奇色彩的高級諜報人員。

王靜輝雖然離開大宋情報局已經快十年了,但是他對情報局內部的事務還是非常清楚,作爲情報局的創始人外加現任情報局提舉彥生的師傅,大宋情報局根本沒有什麼私密非要對他進行保密。有些時候很多情報都是先經過他的手做出一些批示後才由彥生形成書面奏章呈送至大宋統治高層的。

在王靜輝看來這幾年宋遼之間的情報戰爭多少有些後世的味道了,儘管強度上算不上是激烈,但是也是給大宋的情報機構提供了一個初級練手的機會。這樣做好處甚多,也可以讓大宋包括情報局和皇城司在內的情報機構儘快的成熟起來。至於涅心他們私自借用國家力量來爲自己謀取好處的做法,王靜輝也並不反對,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議讓涅心他們收斂一些。畢竟他家大業大花銷甚多,自己沒有注重享受也只是維持了一個駙馬的顏面而已,每年數百萬貫的開銷大都又以各種名義捐獻給了大宋,從耶律乙辛和張孝傑手中所得到的黃金不過是稍微彌補一些虧空罷了。也正是因爲如此,大宋統治高層纔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說些什麼。歡迎訪問沸騰¥文學

和涅心的判斷差不多,王靜輝也開始隱隱覺得遼國的實力有所恢復,儘管比之八年前宋遼之戰的時候還差上很多,但是已經有了些自保的能力,至少在近幾年來無論是阻卜人還是女直人都沒有少掀起叛亂的風波,但是遼國都很輕易的給擺平了。遼國擺平國內的叛亂風波多半還是採用政治上分化的手段,尤其是對女直人更是如此,甚至爲了削減女直人的實力,遼國朝廷還正式許諾高麗將鴨綠江以東的土地歸還給高麗。儘管這些土地實際上還操縱在女直人手中,但是這也正是讓高麗人猶如吃了大補丸一般,近幾年來不斷的向女直髮動進攻,不過礙於女直各部實力強悍不僅沒有得到鴨綠江以東的土地不說,就連自己的西京都有些不保。

對於高麗這幫廢柴,王靜輝實在是無話可說,不過大宋還是不斷將自己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以高昂的價格轉手賣給女直和高麗雙方。當然這個比重問題是高麗稍微多了一點而已,誰讓高麗比較廢柴呢?!不過高麗人比女直人有錢倒是真的,大宋也可以藉着武器外銷這個把柄來控制高麗人在兩國貿易上的摩擦,以保證大宋的貨物出口高麗暢通無阻。

不過王靜輝對遼國出賣鴨綠江以東的土地藉此挑起女直和高麗之間的仇恨和戰爭,在政治上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在大義上這是王靜輝所絕對不能夠容忍的。儘管在這個時代大宋對待高麗和倭國在某些方面還是非帶苛刻的,但是卻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敵人和對手,但是王靜輝不同。東邊那個島國現在還沒有什麼實力除了繼續裝孫子之外沒有其他道路可走,而高麗人和倭國不同,骨子裡面出了名的齷齪,王靜輝寧可鴨綠江以東的土地都變成沙漠也不會留給他們。

現在大宋的實力還無法插手鴨綠江地區的領土爭端,不過王靜輝卻藉着大宋水師和貿易的雙重威脅,從高麗人手中得到了濟州島的擁有權。本來獲得濟州島的歸屬權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宋卻憑藉着武器貿易輕鬆的脅迫高麗王庭得到了這個在王靜輝眼中無比重要的島嶼。在這個時代和後世不同,高麗根本無法有效的經營濟州島,此時的濟州島不過是個荒島罷了,根本沒有任何價值。但是王靜輝卻知道這個島嶼對大宋來說意味着什麼,只要有濟州島在手,加上大宋水師不斷增長的實力,高麗的命脈就牢牢的把持在大宋的手中。

正是因爲高麗人的貪婪和女直人的頑強,才使得大宋在近幾年的武器貿易中獲利極大。鴨綠江以東的土地對高麗人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致使高麗人幾乎砸鍋賣鐵也要購買武器裝備來奪取這片土地,爲了獲得遼國對這片土地的歸屬權承認,高麗人甚至到現在都在向已經式微的遼國稱臣。

不過僅僅有遼國的承認還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拳頭夠大才可以。大宋對高麗的貿易本身就是處在絕對優勢,連年以來兩國貿易順差不斷加大,儘管高麗也採取了諸如提高稅率等方式來抑制順差過大,但是相對於大宋商人對金錢的渴望,這些做法都是徒勞無益的,這也就使得高麗的財政收入有入不敷出的危險。不過戰爭是國家最大的事情,儘管高麗幾乎沒有購買火器的能力,還是不斷派出使者希望大宋能夠向高麗輸入武器,在這個時候王靜輝便看出攝取濟州島的機會。

不過就在高麗人用濟州島獲得了足以裝備五萬人軍隊的武器後,大宋反手以兩千五百兩黃金的“優惠價格”向女直走私了幾乎等同的武器裝備。這次連環交易的後果可想而知,高麗人差點兒都把自己的西京給丟掉,而大宋則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濟州島修建了可供停泊大型船隻的港口三個,島上常駐宋軍三千人,修建了兩個軍事要塞,當然還有可以供大宋商人囤積貨物的倉庫等其他設施。濟州島的初步改造基本上已經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了。

遼國處理內患的手段是治標不治本的。至少王靜輝心中非常清楚在失去了長城以南土地之後,遼國根本就沒有東山再起,徹底失去了和大宋平起平坐的機會了。根據大宋情報局所掌握的情報顯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個人生活雖然比十年前質量下降了很多,但是還是非常注重享樂,而且遼國自皇太子被刺之後近十年還沒有確立儲君人選,這也是遼國內部極大的政治隱患。草原上一旦失去了絕對意義上的法定繼承人,這就給後來者提供了造反的機會。與大宋武力盡歸中央不同,遼國的兵力機會都是分散在各個貴族的手中。皇帝自然是佔大頭,但是也不能百分百地保證自己能夠挺過屬下的叛亂。

在王靜輝的印象當中,按照正規歷史的發展,耶律乙辛和張孝傑應該已經被剷除了。但是現在他們還沒有問題,並且根據情報局的情報顯示遼國皇帝對他們二人的信任還是一如既往,遼國內部的反對派對他們幾乎是沒有任何辦法。王靜輝相信只要耐心等待,耶律乙辛和張孝傑遲早會有一天坐不住的。耶律乙辛把自己的妹妹送給耶律洪基,雖然貴爲皇后倍受寵愛,但是到現在也沒有孩子,依照現在耶律洪基的年齡,王靜輝基本上可以斷定耶律洪基應該是不可能有孩子了,也就是遼國的儲君絕對不可能是耶律洪基的兒子。這就給了耶律乙辛造反的機會。他也相信情報局若是每年都要到耶律乙辛門上收取“封口費”,耶律乙辛會被逼得發瘋的,唯一解決的辦法便是他來當遼國皇帝!

雖然想讓耶律乙辛造反讓遼國內訌,這個主意是不錯,不過操作起來卻很有難度。儘管根據王靜輝所知道的歷史,耶律乙辛本來就有謀反的傾向,可惜他不是個領兵大將,手下隨從雖多,也不缺乏將領一類,但是就連王靜輝都不得不承認,在遼國內部造反難度儘管比大宋要容易的多,但是這活也不是隨便誰就能夠幹得了的。儘管可能性非常低,但是王靜輝卻沒有放棄這種努力,經過這幾年的連續敲詐過後,耶律乙辛看樣子也是對造反有些心動了,說不得是該讓馬人望出馬在旁邊煽風點火,再推上一把。

至於高麗現在王靜輝也不着急,從歷史上來看,定鼎中原後的各大有實力的王朝從來都沒有忘記要在高麗顯示一下自己的武功,從秦朝便開始定下的這個規矩到唐朝也沒有變過。現在大宋的威名還距離漢唐鼎盛時期還很遠,不過難保後面的皇帝不唱上這麼一齣戲,尤其是在高麗無法承受不平等貿易的情況下,稍微做出一些不妥的反抗動作,那便是大宋出兵的藉口!他不介意原本在歷史上創立金朝的女直各部先和高麗火併一場,無論最後誰輸誰贏,就算女直真的把高麗給滅了,或者是高麗取得了鴨綠江以東的土地,甚至是深入到東北境內,這些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勝者在大宋的軍事威脅之下,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戰果安全,圖自消耗各自的實力來喂肥了大宋的商人和軍工產業罷了。

如果這是一場賭博的話,王靜輝寧可把賭注下在女直人身上,畢竟高麗人的廢柴本質到現在已經暴露無遺了。假如他是高麗王的話,那也應該從這麼多年和女直的戰爭中看出自己和女直還有着很大的差距,現在收手穩固防線發展國內實力纔是真的。如果傻得還要硬去招惹女直,讓女直人摸清了高麗的實力的話,搞不好便是滅國之禍,原來歷史的軌跡中,遼國便是這麼敗給女直人的。

對於皇帝趙頊提出的問題,涅心對答如流,這很是讓趙頊非常滿意。當然在如此親近皇帝的時刻,涅心也把對遼國的某些擔憂說了出來。涅心提出遼國問題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在來覲見皇帝之前,他便和王靜輝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畢竟當年是王靜輝制定了整體策略,保留了遼國,不然的話以八年前第一次北伐中宋軍兵鋒之銳,遼國早已經土崩瓦解了。

現在既然提出了對遼國恢復實力的某些擔心,涅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繞開王靜輝的,畢竟師承在那裡擺着,就算王靜輝並不贊同他的想法,他也必須先要和王靜輝商議過後才行。不過王靜輝給予的回答也是讓涅心非常寬心,遼國問題必須時刻注意,儘管遼國在失去燕雲之後不再是大宋的對手,但作爲一個相互對峙百年的老對手而言,對其不能大意!

第265章 解煩第285章 退卻第357章 迷霧第35章 演戲第72章 妙用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114章 大師第406章 錦州第1章 英雄第234章 去職第89章 貪污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67章 緩行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02章 安石第257章 變而變第24章 赴宴第133章 莫測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261章 答辯第245章 訟師第362章 分裂第120章 志向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4章 波瀾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7章 扭轉第97章 捷報第56章 因勢利導第359章 責問第310章 衝突第247章 水利第46章 收官第271章 重建第174章 質疑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78章 制舉第56章 因勢利導第163章 雙刃劍第432章 劫船第10章 孤寂第1章 英雄第260章 紅利第307章 投身第92章 郵政第100章 成果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04章 交換第232章 武策第274章 進步第15章 印刷第227章 狀元第422章 根本第430章 相聚第389章 貿易第384章 公益第7章 讓利第417章 格局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304章 交換第63章 路難第362章 分裂第73章 獻寶第269章 應對第397章 外交第286章 契機第278章 顧忌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26章 談判第229章 軍費第244章 一語成第180章 默契第312章 反治第27章 新年第183章 情報第403章 稅法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103章 準備第298章 憂心第333章 緩兵第331章 捨棄第62章 亡羊補牢第393章 扯動第332章 送行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260章 紅利第90章 前奏第174章 質疑第105章 銀行第175章 聯手第27章 新年第363章 團聚第244章 一語成第249章 陣地第301章 設套第164章 推託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94章 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