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格局

“這幫小子!”王靜輝在看到幾大箱黃金擺在自己的面前,嘴裡面有些發苦地笑着說道。他早已是大宋第一富豪,所謂財富在他眼中不過是一個個數字而已,要是放在後世這麼多的財富足以讓他心肌梗塞,但是現在他對金錢已經近乎免疫,沒有什麼感覺了。

來到這個時空這麼多年,以前看史書的時候沒有這麼深刻的感覺到宋朝是多麼的豪富,但是現在不要說張孝傑嘴中那句“名言”,就是隨時可以動用百萬貫資金的富豪,僅王靜輝所能夠記住的人名就多達數十個。要是讓經營他產業的李管事來列舉的話,恐怕兩百個都打不住!王靜輝也沒有算過自己的身家到底有多少,不過他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必要的話,在一個月之內他可以籌集到一千萬貫的資金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這個前提是他不用變賣自己的任何資產就可以達到!

四千兩黃金如果按照正常的十比一兌換法則,也不過才四十萬貫而已,這並不顯得有多麼珍貴,但是黃金作爲貴重金屬在黑市上的兌換比例可以輕鬆的達到十五甚至是三十比一的程度,所謂十比一是王靜輝爲了好計算其價值的簡易算法罷了。

王靜輝身邊的人都知道這個年輕的駙馬也許對財產的多少並不放在心上,但卻對黃金、白銀這樣的貴重金屬非常在意,不止一次的提醒過徐氏要幫他多多地存儲黃金和白銀。衆人都不明白這其中到底隱含着怎樣的深意,不過作爲商業上的合作伙伴,徐氏對王靜輝的眼光已經達到了近乎迷信的地步。在爲王靜輝存儲大量的貴重金屬同時,自己也開始慢慢的積累黃金白銀的儲備。

其實王靜輝對黃金和白銀的重視無非是想爲建立銀本位或是金本位做些準備罷了。不過不可否認當大宋朝廷決定將黃金和白銀作爲自己的庫金,在王靜輝的引導下有意識的以此建立一套新的金融體系的話,那王靜輝和徐氏無疑在這上面佔據了很大的優勢,發一筆橫財還是非常容易的。

就王靜輝所知道的中國古代貨幣,不要說是黃金,就是白銀也是在明清時期纔會作爲社會主要流通貨幣的。在歷史上也沒有少見過關於盛世時期,皇家國庫中因爲銅錢氾濫成災,穿錢的繩子都在國庫中爛掉的記載。王靜輝也召集了在商業和金融上有一定造詣的人才,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卻和表面上看到的恰恰相反。這種事情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王靜輝所生活的那個時空中的宋朝,白銀進入貨幣流通領域只是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但是遠未達到成爲主流流通貨幣的水平。不過在王靜輝大力提倡海外貿易以來,大量的白銀和黃金涌入大宋,這個時候至少白銀在流通領域中的地位已經遠遠高於原來歷史的水平。至於原來歷史上爲什麼到了明清時期白銀才登上貨幣主流領域,王靜輝所得出的結論大致是因爲中國並不是一個白銀豐產國家,這大大制約了白銀在貨幣流通領域中能夠進一步發揮其作用。連白銀都成這樣就更不用說是黃金了。

歷史上正是因爲明清時期對外貿易,中國處於絕對的優勢,再加上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和美洲的掠奪,在和中國的貿易當中造成了白銀大量流進,才使得中國白銀數量能夠支持其進入流通領域並且佔據重要的地位。不過這也讓王靜輝懷疑當初他所生活的那個時空中,從清代中後期開始西方對中國展開的鴉片貿易是不是其根本原因也在於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過於強勢,白銀只進不出加劇了西方金融體系的動盪,纔會想到用鴉片來平衡雙方的貿易中的“白銀逆差”。

不管怎麼樣,這些事情對於王靜輝來說都已經並不重要了,因爲他原來所生活的時空中的歷史只能夠當作參考和教訓。到了現在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宋已經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弱宋”了,他所要做的事情是好好總結他所知道的歷史教訓,並且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和努力避免大宋犯同樣的錯誤。

大宋能夠發行紙鈔,這他早就見識過了,事實上與朝廷對紙鈔的觀點不一樣,他還是非常支持紙鈔在商業上的應用的。他所主持的興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在朝廷的許可下都發行了自己的紙鈔,不過和朝廷的不同,他們所發行的紙鈔在大宋百姓眼中和真金白銀沒有什麼區別,因爲兩家發行紙鈔的依據都是由兩家銀行中所儲備的黃金白銀數量而定的。只要經過鑑定紙鈔有效,就可以隨時從兩家銀行中兌出同樣數量的貴重金屬。

其實這也是王靜輝所主持下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爲了日後大宋能夠發行真正意義上的貨幣而做準備。王靜輝的這個金融實驗也是得到大宋皇帝和其他少數幾個知情大臣的支持的,要不然兩家銀行也不會在朝廷的許可之下發行自己的紙鈔,要知道這已經不是紙鈔剛剛出現的年代,到現在只有朝廷纔可以發行紙鈔。

“把這些黃金都存進興國銀行吧!另外告訴他們以後不要再耍這樣的小把戲了,要是讓那些大臣們知道了,還不知道該怎麼看我呢!不過這倒是提醒了我,告訴遼國的情報網落,只要是屬於我的產業,都儘可能的將手中的閒散資金兌換成黃金或是白銀,所掌握的銅錢儘可能的都拋售出去!”王靜輝有些無奈的笑了笑說道。

“師兄還讓學生代爲轉達,希望先生能夠儘快的將手中遼國的產業都拋售出去套取現錢,等到我大宋的軍隊一到,那些收購我們資產的遼國權貴按照規矩其財產都會被沒收,到時候我們可以從容的收回自己的資產,相當於把自己的產業變賣兩次!”羽月笑着說道。

王靜輝想了想說道:“涅心是不是讓你到我這裡來補上自己的窟窿的?他恐怕已經把我在遼國的產業都賣的七七八八了吧?!”

羽月笑着說道:“先生說笑了,師兄哪裡會這麼做?沒有先生的指令他是不會隨意變動那些資產的。不過師兄通過馬人望在遼國空賣空買很是賺上了一筆,尤其是前段時間遼國太子被幹掉後,衆多遼國官員在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構陷下身敗名裂,其資產多半都落到了師兄的手中。這四千兩黃金中有兩千五百兩都是那次行動所獲得的收益,而且在大定府中師兄那裡還埋藏了將近三千兩黃金。要不是這次不能夠運得太多,師兄他們早就把這些黃金都一道轉移出來了!”

“你剛從遼國東京道那邊剛回來,不知道你自己對那裡的親身感受如何?”王靜輝撇開剛纔的話題開始仔細詢問東京道女直各部的情況。雖然他沒有少看羽月他們從東京道那裡發回來的情報,但是情報文字終究是死物,親身感受遠比情報本身更能夠說明問題。

算算女直人還有四十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崛起,不過在王靜輝來到這個時空後,爲了挖遼國的牆角,對東京道的女直人進行了一定的扶植。別的不說,就單單從樞密院賣給女直人這麼多兵器和火器,連高麗人都拿他們沒有辦法。高麗人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還很難說,但是女直人能夠打敗高麗人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了女直人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防患於未然是王靜輝的策略,現在形勢變化太快了。契丹人對大宋來說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再也不能夠構成威脅,但是以後的時間還很長,對於歷史上能夠最終滅遼,並且連北宋也一鍋端的女直人,他是絕對不會大意的。

“現在也許是該勒緊女直人脖子防止他們坐大的時候了!”王靜輝心中暗暗地想道。

“女直各部到現在雖然以完顏部爲首,剛剛大勝高麗人,使得他們內部凝聚力更加緊密了一些。從現在的局勢來看,女直各部是不會反遼的。他們對高麗人更有興趣,畢竟論富庶,高麗和遼國差不多。契丹人雖然實力大減,但是女直各部對於曾經打敗過他們的契丹人還是心存畏懼,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願意面對契丹人的,所以高麗就成了他們的目標!”羽月說道。

“難道他們又準備南征高麗了麼?!”王靜輝好奇的問道。

“女直人受到勝利的刺激內部會暫時比較團結穩定,但是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只有在不斷的勝利刺激下,他們纔會抱成一團來認可女直節度使的地位。學生觀女直各部實力非同小可,作戰兇猛狠辣實乃一大勁敵,唯一可幸的是他們並不於大宋接壤,而且他們對大宋的敬畏也是非常高的……”

羽月如實的把他在東京道看到的事情陸續的介紹了一番繼續說道:“上次戰爭完全是由高麗一方垂涎鴨綠江東岸之地主動發起的攻擊,女直各部只是倉促而戰,不過他們得到了大宋的支持,在武器上還是火器上都要精良的太多,再加上他們勇猛作戰,使得高麗大敗而歸。以學生看來這並不是最終的結局,也許高麗一方會偃旗息鼓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但是獲得巨大好處的女直各部卻未必會這麼做,而且他們對高麗的戰爭中也切實感受到了高麗士兵的懦弱,對於這麼一隻肥羊……”

“你是說女直人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再次攻擊高麗?!”王靜輝說道。

“以學生看來這是非常有可能的,至少在學生歸來之前,女直各部還都在加緊時間將從大宋購入的鐵打造成兵器,學生想女直人不會讓這些兵器爛在自己的手中,估計很有可能是攻打高麗的前奏!”羽月肯定地說道。

“嗯,好!羽月,你的情報很重要。這將會對大宋未來幾十年產生重要的影響,回去後好好想想,然後把你在東京道的見聞還有推斷都寫成一份書面的奏章,你彥生師兄現在是大宋情報局提舉,經過他的修改潤色後會由我直接交給聖上審閱,注意一定要認真的寫好這份奏章!”王靜輝囑咐羽月說道。

“學生自會下番功夫,相信有先生和彥生師兄潤色把關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先生,這女直人和高麗人都不與我大宋接壤,而且高麗一直向我大宋稱臣,據學生所知高麗也是大宋重要的貿易伙伴。那大宋將會幫助哪一邊呢?”羽月問道。

“不要忘記高麗也一直向契丹人稱臣,而且遼國都成了這個樣子了,高麗還不忘抱抱契丹人的大腿,可見高麗對我大宋來說是極爲不可靠的!羽月,我以前也和你們這些弟子反覆強調過,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沒有固定的關係的,無非是一個‘利’字在維繫着兩國或是多國之間的關係。若我大宋本身不夠強大,天下各國還有幾個能夠和我大宋結交呢?更有幾個能夠向我大宋稱臣?!儒家之道對治國還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論其國家外交那是誤國!”王靜輝冷冷的說道。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羽月躬身說道。

王靜輝擺擺手說道:“你們畢竟還很年輕,有些事情還無法看透。不要說是你們了,就是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們又有幾人肯跳出這個小圈子來放眼看看這整個天下?!有些事情儘管現在還無法做到,但是我們必須提前準備,待到時機成熟之際便可一顯身手!無論是高麗人還是女直人,他們對於大宋來說都是潛在的敵人,也許在你心中女直人對大宋的威脅才更現實一些,不過我要告訴你的是,在我心中,高麗遠比女直人更加有威脅!”

對於一個能夠延綿兩千年之久的民族,王靜輝對高麗還是非常有警惕心理的。想想千年以後的時空,所謂党項、契丹還有其他阻卜人等強大一時的民族到那個時候都煙消雲散,連個渣都剩不下,而現在看似弱小的高麗居然還能夠渡過後世時空中類似元蒙的殺戮存在於後世,其中的道理已經不能夠用‘實力’來形容了。高麗,它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有了非常強的民族凝聚力,這都不是實力所能夠取代的,也許實力能夠讓諸如契丹、党項等民族顯赫一時,但這決非是長久之道。

“女直人去找高麗人的麻煩這對我大宋來說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讓這些草原強盜對高麗造成難以控制的破壞,只有這樣我大宋才能夠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對付女直和高麗!另外我還想告訴你,商貿夥伴的另外一面便是商貿對手,如果積累到一定程度,雙方開戰是必然的!”王靜輝笑着對羽月說道。

王靜輝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中不由的想到自己原來那個時空中的英國,其發家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和它的商貿夥伴開戰,還有什麼比發動戰爭來掠奪對方的財產更能夠獲得暴利的手段呢?!

儘管羽月對王靜輝的話並不是很明白,但是羽月能夠從數百孤兒中脫穎而出成爲王靜輝的二代弟子,其心智是非常高的。而且他們師兄弟之間關係遠比那些從華英書院或是西湖書院出身的官員緊密的多,消息來源非常廣泛。王靜輝的話多少讓他想到前一段時間高麗和女直之間發生戰爭時,高麗派遣使者到大宋來責問,大宋是如何態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問題所在。而且大宋和高麗之間的商貿關係近幾年來也開始出現一些不太協調的聲音,傳聞高麗朝中有很多大臣希望能夠執行禁海令,對大宋出口到高麗的商品除了要加重賦稅還要進行更加嚴厲的限制。

大宋熙寧七年的冬天對於朝廷來說是收穫的季節,經過近一個月的談判,大宋終於確立了在長城以南的絕對統治地位,遼國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對大宋造成任何威脅,並且來州也被劃歸到大宋的版圖之中。可以預見的是來州必然成爲日後大宋對遼國發動攻擊的前進基地,遼國腹地包括國都大定府都在大宋的威脅之下。從來州出發,騎兵只用五天時間便可以兵臨大定府城下。以前宋遼格局經過百年的演變到現在正好對調了一下,而且現在的遼國遠比百年前的大宋局勢更加危險。以前遼國居高臨下進攻大宋,至少大宋還有黃河作爲天險來阻擋一下,並且在黃河以北的國境內可以組織兩次以上的戰略決戰。而現在的遼國大定府卻是一馬平川,只有將重兵部署在大定府周邊不算很開闊的地方,對於契丹人來說卻只有一次決戰的機會,如果輸了就只有皇帝和百官北逃纔有希望,這對契丹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的,但是這種格局他們還是接受了!

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118章 不悔第392章 謎底第280章 毒藥第258章 統計局第57章 天機第307章 投身第291章 蛻變第229章 軍費第197章 搶劫第115章 退讓第278章 顧忌第137章 試探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27章 狀元第19章 蜂窩煤第37章 修書第41章 點撥第424章 留學生第8章 起步第103章 準備第171章 暢談第275章 誘惑第358章 挑撥第394章 生疑第97章 捷報第45章 試探第74章 心事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19章 體檢第245章 訟師第65章 反覆第419章 志向第66章 互援第284章 野心第323章 倒計時第356章 圖謀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74章 質疑第433章 出擊第390章 摩擦第248章 迴歸第275章 誘惑第30章 經濟侵略第110章 蟻穴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7章 身份第50章 進策第170章 預示第249章 陣地第331章 捨棄第24章 赴宴第286章 契機第50章 進策第320章 強弱第210章 獵人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88章 序幕第186章 漂白第389章 貿易第112章 王韶第409章 草原第168章 傳警第420章 馬屁第45章 試探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79章 矛盾第220章 三封信第151章 同行第270章 推薦第285章 退卻第93章 病危第51章 難眠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52章 尾巴第283章 天波第417章 格局第302章 取捨第266章 有別第390章 摩擦第210章 獵人第284章 野心第433章 出擊第14章 策論第387章 法律第387章 法律第393章 扯動第135章 互算第386章 疑惑第110章 蟻穴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90章 前奏第46章 收官第189章 說親第211章 王霸之論第64章 懇求第336章 鐵與血第102章 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