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急流勇退

再郭州城下女直大敗高麗使得高麗對獲得鴨綠江以東的禿頂終於暫時死心,不過最令他們感到憤怒和疑惑的便是爲何女直人手中也有火器,高麗兵實力是遠不如女直人的,在以往的戰鬥中比女直搞的正是因爲鬱悶手中有女直人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火器。這一次女直人再郭州使用火器對高麗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女直人的部隊主力一旦渡過鴨綠江使得高麗沒有天險可守,高麗一邊派遣使者和女直進行和談,另外一邊也是遣使往大宋,準備質問爲何女直人手中也有火器。

對於女直人的賠償使得高麗再次嚴重失血,而女直也得到了相應滿意的報酬,這筆錢大部分將會用來支付大宋賣給女直的火器和兵器。頦裡鉢當初只是想用這批武器來解決部落內部不穩的問題,沒有想到當大宋火器運到的時候,他所面臨最大的危機是高麗,這批武器用在高麗人身上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頦裡鉢在對大宋武器軍售上還是頗令人讚賞的——大宋賣給他的武器都是象徵性的付了一些財物,主要教育手段還是賒購和預期的許諾。頦裡鉢一句答應大宋,在整合好女直各部後將會對遼國發動進攻合力滅遼,他的要求就是時間。

這在王靜輝的眼中也是沒有什麼,磨古斯聯軍在契丹人在黃河展開大戰,雖然不知道磨古斯聯軍如何,就衝着太慢所獲得的黃金、白銀和銅,大宋對他們所要求的火器和其他各種武器裝備從來不做阻攔,看這樣子本錢還是非常雄厚的。想對於契丹人,磨古斯支撐一年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而契丹人到現在也沒有開始調動燕雲大軍,這讓大宋高層非常惱火,除了加緊囤積作戰物資之外,便是對京東東路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加緊訓練,隨時準備出手在遼國腹地進行登陸作戰。

如果不是王靜輝不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大宋完全可以出兵燕雲和磨古斯南北夾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做只是平白便宜了磨古斯。歷史走到現在這一步,他反倒是不願意看到遼國這麼早滅亡了。有遼國再能夠對阻卜人形成最有效的威懾,而大宋得到燕雲則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北方安全——大宋立國之處國都選擇很有問題。遼國掌控燕雲十六州使得大宋與遼國的衝突之中只有再黃河以北進行一次次決戰,若是失利則直接威脅到國家政權。現在給大宋的選擇要麼是遷都,要麼便是奪了燕雲十六州爲自己謀取戰略生存空間,大宋發展到了今天這一步自然是奪取燕雲十六州的興趣要遠大於遷都。

不過王靜輝卻是再做着兩手準備——一個是積極爲發動對遼作戰而做準備;另外一個便是再大宋選取更好的位置——他不能肯定遼國之後會不會有其他草原遊牧民族崛起對大宋造成威脅,如果要是隻有金朝那養的水平有燕雲十六州也就足夠了,但是若出現後世元蒙那樣的狠角色,說不定大宋再未來還要退回黃河甚至是長江以南,提前做好準備經營南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算是爲後人多留下一層保險。況且開發南方也是大宋一個基本國策了。

當高麗使者坐船千辛萬苦來到大宋的時候,一句距離郭州之戰快兩個月了。大宋對此的解釋便是遼國和大宋一句達成了協議,大宋可以向遼國出售火器和其他武器裝備。至於女直人手中的火器,大宋是絕對不會認賬的,只是推脫契丹人買了火器送給誰使用不是大宋所能掌握的。

高麗使者對大宋的解釋也是無可奈何,他們沒有大宋那樣的情報系統,儘管高麗人也有一部分在幾年前藉着大宋發展海外貿易的時機來到了大宋。甚至有一些高麗人在大宋通過了科舉考試被任命爲大宋官員,但這鐘戰略層次的情報高麗人顯然無法弄到手。不僅如此,高麗人對遼國內部情況能夠摸得清的話,可以輕而易舉推算出大宋支持女直人。這樣雖然也不會拿大宋這麼樣,但也多少有些提防之心。

高麗使者再得到大宋的回覆之後,高麗使者除了對大宋皇帝轉達了高麗王對大宋君臣的問候之後,便接着與大宋再火器等軍火物資上給大宋軍工下了一份大大的訂單——高麗人對鴨綠江以東的土地已經是望眼欲穿。這一次的失敗還不能讓高麗人死心,他們還是會對女直人發動進攻的,這對大宋來說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大宋君臣對此已經看開了,即便女直人無法接阻卜人的班繼續對遼國襲擾,大宋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而且坐觀高麗人和女直人相互征伐,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符合大宋的戰略目標的,況且兩者之間還有很多的好處可得。

與外界北方的征伐不斷相比,大宋則是進入了發展積蓄階段,大宋除了在新獲得的西夏領土上新獲得大批戰馬來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之外,還要投入巨資來打造它的全新軍隊——一支完全由火槍和火炮武裝起來的熱兵器部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完全應用熱兵器作戰的軍隊,對此王靜輝和大宋君臣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這支完全由熱兵器武裝起來的軍隊是從各個禁軍精銳中抽調出來所組成的,人數再兩萬人左右,除了一萬三千人的火槍軍外,還有五千騎兵和兩千炮兵。火槍進裝備所以的弓弩大刀等武器之外,還有王靜輝提出的三眼火槍——設計距離更近只有四十步的有效殺傷距離,但是可以做到三連發,槍支大小有些像後世左輪手槍的放大版。

裝備了三眼火槍後大大增強了騎兵的近距離戰鬥力量,由於造價問題,每名騎兵裝備了兩隻這樣的三眼火槍,基本如此這樣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也是非常強悍了。至於兩千人的炮兵部隊則裝備了五十門火炮,與此相對是的開封城牆上足足裝備了一百門火炮,能夠做到這樣的比例還是拜最近十年來大宋軍隊沒有吃過敗仗的富。十年的勝仗多少讓大宋軍隊找回了很多自信。尤其是平復西夏更是讓大宋君臣對戰爭至少沒有什麼畏懼的感覺了,出來以往的“強幹弱枝”政策之外,再火炮應用對比上,能夠給部隊炮兵裝備五十門火炮,這在十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大宋組建這支軍隊並不是擺着看的,這樣一支軍隊僅僅最初的裝備費用就一句超過了七百萬貫,名副其實的“黃金軍隊”。好在“黃金軍隊”所使用的火槍訓練成軍並不是一件難事。火槍軍的優勢從訓練成軍上便顯示出了它優於冷兵器的實力——火槍兵不需要勇冠三軍,只有熟練掌握裝彈、瞄準射擊和清膛等基本動作基本上就算合格了。而且王靜輝也採用了十八世紀歐洲軍隊的傳統,使用大鼓來做火槍兵發射信號,以鼓手的敲鼓頻率來控制火槍手的動作,這樣做居然再訓練的時候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人說‘生而知之’本來某是不信的,不過看到此等景象也不得不佩服他了!”文彥博看着武器試驗場中進行操練的熱兵器軍隊後,撫着鬍子笑着對旁邊的官員說道。

“呵呵,有這等軍隊在。我大宋收復燕雲指日可待!不過聽說那個在加正準備收拾下江南呢。不知道皇上知道否?!”王安石說道。

“他下不下江南並不重要。這也是他的習慣了。朝堂之上若論逃避的本事非此人莫屬,聖上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想必也不會太放在心上!”文彥博笑呵呵的看着王安石。

在一旁的沈括能夠和蘇頌自然知道王安石和文彥博嘴中的“那個人”指的是王靜輝,現在王靜輝也確實正指揮家丁收拾物品準備到江南杭州,他留在汴都開封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爲,倒不如下江南以求得一刻安寧。

隨着大宋實力發展越來越雄厚。王靜輝思索着退隱的念頭也就越來越強烈,況且大宋日後的發展還是要看南方。有錢是南方荒蠻之地都需要大宋進行開發,他也想着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湖廣熟,天下足”的景象。以後世的標準來看現在的南方,相對於北方南方更有發展的潛力。對於後世遊牧民族席捲天下的威勢,王靜輝心中還是有非常大的隱憂,不光是除以南北方發展平衡的需要,也是威力謀求給大宋建立一個南北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更大的力量,王靜輝也會把目光投向南方。

“駙馬天縱之才如此作爲確實有些可惜了……”沈括輕聲說道。儘管沈括現在也是炙手可熱之人,從內廷傳來消息,據說沈括很有可能被升爲樞密副使,至於蘇頌也有可能要升任兵部侍郎。畢竟現在蘇頌的年齡比較大了,根據蘇頌的履歷他出任兵部侍郎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升任兵部尚書掛參知政事銜,這樣退休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儘管朝中有新黨和舊黨之分,但王靜輝一系的標記也開始慢慢在朝堂上顯山露水起來,拋去郭逵封人之外,想沈括和蘇頌還有戶部侍郎薛向之,這些人的身上明顯打着“駙馬”的印記。

相信以後朝中打着“駙馬系”的人會越來越多,現在也不過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因爲大宋最大的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都是王靜輝的私產,這兩所書院一南一北幾乎成爲兩個大宋學術中心,憑藉着令人豔羨的師資力量,天下英才無不向往,這使得兩所書院在三年一度的“論才大典”上出盡風頭。可以想象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遙遠的將來,這些畢業於兩大書院的學生在朝廷謀取了高位後,由於共同的出身難免會形成一個龐大是勢力,這是現在新黨和舊黨都力所不及的!

王靜輝在關注着宋遼雙方爭霸的同時,也不能不對自己以後的歸宿想好退路。他當初出巨資辦學的最重要目的便是把自己的思想傳給更多的人,讓這個時代的人的思想更加活躍,眼光更加長遠,相對於宋遼爭霸,他更加看重以後大宋的走向——他畢竟不是長生不死之人。儘管自己的身體健康可以預見自己活的時間會比普通人更久一些,“立百世基業”這樣狂妄的想法他是沒有的,但是能夠以自己的力量爲這個民族多做一些事情,他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這兩年因爲自己親傳弟子的事情他已經慢慢感覺到自己將會是學生最大的障礙,儘管他的學生對自己沒有任何怨言,但王靜輝培養出這些優秀的人才吧是放在自己家中消遣的,而是要爲大宋的繁榮昌盛做事情的。

讓王靜輝開始有退隱心情的還是因爲歐陽修終於去世了。由於他的出現歐陽修比歷史上多活上幾年,但終究壽限已到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不過歐陽修最後這幾年基本上成爲大宋華英書院的一面旗幟,有這麼一個人坐鎮華英書院使得書院得以快速發展,此老在華英書院培養學生無數,依照王靜輝的看法,歐陽修在政治上的成就遠不如他在教育上的成就,看來自己成立華英書院並且把歐陽修請來這也是做對了。

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死後由於韓琦、王靜輝和富弼的干預,朝廷給歐陽修的定論是一個“文”字。這也使得歐陽修這一代名家避免了歷史上因爲新黨某些小人的陷害。他不是王靜輝所處後世的“歐陽文忠公”而是現在的“歐陽文公”。這樣才能夠配得上歐陽修這一代文豪的風範。同時在王靜輝的主持下,在華英書院爲歐陽修鑄造了銅像,用這樣的方式來表彰歐陽修的功績,用以緬懷歐陽修,這樣的做法幾乎讓所有人多爲之稱讚——顯然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質疑歐陽修在學術上的成就,這也使得舊黨中一些對王靜輝有看法的官員重新認識了一番這個年輕駙馬。

不能不說華英書院爲歐陽修立銅像對朝廷施加了一定的影響,促使朝廷最後對歐陽修進行蓋棺定論的評價。這也使得常軼等人的算盤落空。“歐陽修銅像事件”在大宋士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王靜輝召集了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的管理者和衆多學術骨幹。宣佈了只要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人,都可以在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立銅像以做紀念和供後人緬懷,當然前提必須是這個人是在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教學或是學習的人才可以。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一脈相承,這樣的決定在大宋士子之間引起了轟動,衆多名流和學子對兩大書院趨之若鶩,優秀人才的加入也更加奠定了兩大書院在大宋的地位。

看到自己辦的書院能夠蒸蒸日上是王靜輝非常高興的事情,但是因爲因爲自己的特殊地位使得自己越發堅定了退隱的念頭,這也是防止一些人藉此話題來構陷自己。現在皇帝趙頊身體健康,皇室對自己的信任也是非常良好,但是這些在王靜輝的眼中並不可靠,還不如趁這個機會讓自己慢慢淡出大宋政壇纔是最好的選擇,沒有必要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再這麼做,那樣也無法取信於人——尤其是皇室的猜忌。

對於王靜輝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衆人的眼睛的,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這點上大宋統治高層心中都很清楚。當他們看到王靜輝的動作後,立刻反應過來是駙馬想要退隱了,也許這一次恐怕是真的要退居幕後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宋皇帝的夢想,趙頊明白王靜輝是想在自己完成夢想之前安然身退,這也讓皇帝趙頊心中有些興趣索然。

果然在熙寧六年二月,王靜輝上書皇帝趙頊,請求能夠攜全家在杭州定居。儘管這本奏章並沒有幾個人知道,但在大宋統治高層之中還是引起了一場小風波,最後還是太上皇出面平息了衆臣的言論,准許駙馬南下定居杭州。

王靜輝在得到皇室首肯後心滿意足,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南下的時候,皇帝趙頊他送來了一個最不想見到也是最想見到了人——皇子趙煦。按照皇帝趙頊的想法,皇子趙煦要跟隨在王靜輝的身邊接受其教導,這也是太上皇內定下來的,因爲趙煦現在已經快七歲了,是到選老實的時候,由王靜輝來擔任太傅這一角色新舊兩黨沒有一人反對。

第203章 決絕第65章 反覆第106章 賞賜第309章 烏龍第22章 想法第110章 蟻穴第397章 外交第309章 烏龍第84章 思想準備第250章 堅持第106章 賞賜第415章 諷刺第302章 取捨第408章 逆襲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112章 王韶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205章 血戰第9章 揚名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261章 答辯第319章 天變第266章 有別第415章 諷刺第170章 預示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43章 測度第58章 憂慮第381章 硫球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92章 謎底第422章 根本第380章 功成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408章 逆襲第178章 第一槍第35章 演戲第72章 妙用第269章 應對第169章 頂缸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404章 來州第352章 尾巴第120章 志向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99章 包公第413章 清單第175章 聯手第36章 上崗第304章 交換第175章 聯手第232章 武策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30章 施壓第126章 長相守第428章 安內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150章 賭局第120章 志向第304章 交換第209章 轉變第79章 新生第269章 應對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04章 交換第239章 沉醉第38章 收徒第37章 修書第331章 捨棄第19章 蜂窩煤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80章 參謀第203章 決絕第163章 雙刃劍第111章 巧合第365章 叛亂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8章 印鈔機第219章 許諾第38章 收徒第22章 想法第218章 狼外婆第248章 迴歸第279章 矛盾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207章 樑太后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409章 草原第256章 神壇第272章 威懾第73章 獻寶第18章 印鈔機第230章 施壓第36章 上崗第79章 新生第115章 退讓第329章 削藩第292章 西征第167章 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