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功成

沈括等人制造的火炮原料爲鋼鐵,原本王靜輝打算採用青銅的,不過隨着鋼鐵冶煉技術地提高,使用鋼鐵替代青銅變成了可能,這也使得火炮的重量大大降低,看着眼前這門馬上就要實驗的火炮重量應該不會超過五百斤,粗大的口徑整體就像一個被拉長的酒罈子,火炮身管下面還裝有兩個大木輪以便實現這個大傢伙的機動和運輸。

大宋火器實驗場今天頭一次迎來了皇帝的親臨,儘管事先都得到了通知,但所有的人都不禁有些激動,實驗場周邊地區的防衛警戒力量比平時加強了許多。來檢閱火炮試射的人數並不多,皇帝趙頊、王安石、司馬光、郭逵、曾公亮、馮京,當然還有駙馬王靜輝。爲了取得最佳的效果,沈括等人都已經把火炮試射過很多次了,對火炮的各項數據記錄得非常詳細,這當然也離不開王靜輝龐大財力的支持——開花彈早在半年前便已經研製成功,火炮在那個時候便已經開始試製投入實驗了,這中間經過了無數次試製、實驗、修改、再設計製造,無非都是以現有基礎追求火炮威力最大化,並且爭取在試驗當中能夠得到朝廷各位大佬的青睞,以緩解火炮研製時間過長給他們帶來的被動。

沈括和蘇頌在昨天便趕到靜園給王靜輝就火炮的各項參數和研製工作作了最爲詳細地說明,對他們的工作王靜輝已經是十分滿意了——他固然需要先進的火器來剋制敵人,不過他也明白沒有誕生像後裝速射炮和機關槍這樣的熱兵器,對騎兵的威懾力還是比較有限,現在他所做的不過是個開頭,以後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儲備後,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就算退上一萬步,只要沈括他們的火炮表現不是很差勁,用來攻城的時候也會大大降低宋軍的傷亡,更不用說是守城了。在這個時代來說那簡直應時攻城一方的噩夢。

火炮的各項參數王靜輝早就通過沈括等人的彙報知道了,不過他還是想親眼看看這個時代頂尖兵器的風采,這是集合了恐怕這個時代最爲優秀的科學家幾年苦心研究的結晶。至於能夠達到什麼地步就不是他所能知曉了,畢竟數字是死的,真正的火炮發射纔會更加直觀地體現這種兵器的威力——它可能是這個時代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熱兵器!

靶場中央前擺放着一門用於試射的火炮,在它的後面還有四門一模一樣的樣炮,而靶標卻設立了兩個——一個是兩百丈遠,另外一個則放置在硨百丈遠的地方,比較近的靶標建得比較小,是一座仿製城門;而另外遠處的靶標則分佈比較大,是幾十根木樁散亂排列,上面拴着羊。前者是檢驗火炮的攻城威力,而後者則是模仿對騎兵或者是步兵的殺傷力。

王靜輝和郭逵對視一眼後都點點頭——這樣的靶標設置不僅僅是爲了檢驗火炮的攻堅和殺傷有生力量,也是考慮到火炮發射精度的問題——沈括的彙報材料中對火炮的射程朝廷了詳細的說明,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的,火炮上設有刻度和準星,兩百丈是最佳準確射擊距離,而四百丈則是交火炮發射仰角提高後的最遠距離,產人對武器性能的保密程度非常高,在射程上更是保守。《武經總要》中所記述的武器射程基本上都被打了六折。這也是防止敵國探子獲得這些武器準確資料所致,雖然效果有限,但在初期的時候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遼大戰的時候,契丹大將蕭達欖陣亡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對宋軍的牀子弩性能不瞭解,結果直接被射殺致死。現在所朝廷試射的火炮精確打擊和最遠射程當然遠遠不止兩百丈和四百丈。不過爲了得到朝廷各位大佬的支持,在確保打擊精確度的基礎上也是儘量向極限靠近。要不然打出的空靶太多反而會弄巧成拙,當然最遠射程再向前提高五十丈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不過即便是兩百丈遠的距離也是遠遠超過現今宋軍武器庫中射程最遠的迫擊炮射程近三十丈遠,更不要說是最遠射程了,光是瞧這個射程也足以使像郭逵這樣真正的軍人動心。

一門火炮的操作人員標準是四人,因爲試驗的緣故還要加上兩個火炮研究技術人員,所有參觀試射的人都接到了一件小禮物——棉花耳塞,所有的人在拿到耳塞後都相互笑着看了看,不過他們還是非常老實地帶上了耳塞,畢竟他們觀看火器試驗也不是一兩次了,每一次動靜都不小,帶上耳塞反而會好受得多,畢竟在場的王安石、司馬光和曾公亮等人年齡都非常大了,他們可以不起這麼折騰。

衆人戴好耳塞後,沈括上前請求是否進行試射,皇帝趙頊微微笑着擡擡手示意可以進行了,沈括纔信心滿滿地對着靶場內的蘇頌興起手中的紅旗揮了揮,蘇頌得到信號後便命令不遠處的試射人員開始操作。六個試射人員除了兩名技術人員站在一邊以及時發射火炮人員的不當操作之外,另外四名炮手迅速行動起來——裝藥填彈完成後便舉起手中紅旗分列在火炮的兩側點燃炮身後部的引線。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儘管戴着耳塞,但火炮發射的巨響還是把在場的衆人嚇了跳,只見火炮周圍一陣濃煙,還以爲發生了什麼事故,不過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便又聽到遠處傳來一聲爆炸巨響,再看兩百丈外的城門靶標處又起了一陣濃煙。

等到火炮周圍濃煙散盡後,纔看到火炮周邊六人都沒有事,不過他們都死死捂住雙耳半蹲在地上,至於那門發出巨大響聲的火炮則被髮射炮彈時的後座力向後推出了半丈多遠。一次發射完畢後,四名炮手立刻站起來一邊晃晃腦袋一邊快速跑到火炮前又將火炮恢復到原位,其中一個從旁邊拿來一個墩布一樣大小的長把刷子從炮口處伸進去清理炮膛內的火藥爆炸所產生的雜物,兩個人用水慢慢地清洗炮身以便加快火炮炮身溫度的降低,最後一個則是從後面不遠處搬來炮彈和發射藥,當炮彈和發射藥就位後,清洗炮膛和給身管降溫的工作也同時完成,四人又開始新一輪的裝藥填彈準備發射。

王靜輝面無表情地看着場中幾個炮手在忙碌着。心中卻開始默默計算髮射頻率——差不多是近兩分鐘一發炮彈的樣子!這樣的發射速度已經非常令人驚歎了,要知道拿破崙時代的火炮懊頻率也不過才一分鐘一發的樣子,宋人能夠將火炮懊頻率提高到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已經非常難得了。如果和騎兵下面作戰的話,只要有足夠的大炮分梯次開火,那絕對是敵人的夢魘,不過顯然敵人的領兵將領是飯桶,否則吃過一次虧後肯定不會上當了,但是話又說回來,騎兵對陣火炮的時候有很多戰術還可以採用,如何進一步在對陣騎兵的時候發揮火炮的威力是郭逵這樣的將領所要操心的事情。儘管這一炮沒有將城門攻破,但城牆可不會像騎兵那樣長上四條腿到處亂跑,足夠的火炮行成火力規模後,城牆的攻陷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王靜輝和皇帝趙頊所坐的公交車,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專門靶標上絕色的城門上有一個清楚的黑印記,那是炮彈在城門上爆炸的結果,看樣子就知道威力不小,就是不知道這樣依照大宋中等城市的城門能夠經得住幾次炮轟,不過衆人通過望遠鏡的觀察後心中都明白得很,這樣的城門用火炮去轟炸的話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王靜輝放下手中的望遠鏡,身體站起雙手開始鼓掌起來,而其他人也像他一樣開始爲火炮試射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而鼓掌。儘管這個時代還不興鼓掌祝賀,但這並不妨礙衆人領會王靜輝的意圖。曾公亮更是在第一時間走到皇帝向前躬身道:“聖上洪福,我大宋得此利器從此不再懼北方契丹淫威!”

“果然是老滑頭!”王靜輝心中好笑地想到,他也是微微笑了笑,給皇帝幹事也不是這麼容易的。曾公亮沒有特別顯著的政績,但在政事堂中資格之老卻是僅次於那個人形圖章王圭。不過王圭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來參加如此機密的事情,可見曾公亮從龍有術,這也是人家混跡官場生存的本事。

曾公亮開始祝賀後,衆位大臣也開始輪番向皇帝祝賀,而王靜輝則非常知趣地排在最後一個,不過皇帝越頊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接受羣臣的祝賀——他做皇帝也四年多了,對這些官場的事情早就已經看淡,唯一能夠讓他永不疲憊爲之奮鬥就是擊敗遼國奪回燕雲十六州故地,他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遠遠比太祖太宗皇帝還要偉大,他要成爲中國歷史上最爲偉大的君王,同時也要證明給他的妹夫看!

羣臣祝賀之後,火炮實驗得以繼續朝廷,第一次實驗不過是爲了向朝廷統治高層證明火炮的射程和準確性而已,剩下來的項目便是多門火炮聯合射擊,這纔是集中體現火炮威力的時候。

四隊士兵開始進入靶場,他們將操縱另外四門火炮和第一門火炮進行聯合演練,火炮都進入陣位後,裝藥填彈後立刻進行發射,靶標依然是仿製城門,這一次五門火炮幾乎是同時發射,目標都是正前方兩百丈處的城門,一陣更大的濃煙過後,所有人通過望遠鏡看到靶標處緊團的城門變得殘破不堪,甚至有半邊城門直接變成了碎片。

對城門的靶標試射完畢後,有更多的士兵牽着馬匹進入靶場,他們把火炮拴在馬匹上拖動進入新的發射陣位,開始對四百丈距離的靶標進行試射。四百丈外的靶標是方圓數丈散佈幾十人拴着羊的木樁,以證明火炮對騎兵和步軍的殺傷能力。這一次炮手們將火炮的發射角度調高,技術人員也協助炮手完成火炮對攻擊目標的校對,以全增加火炮命中的把握。

經過一陣準備工作之後,火炮發射準備就位,蘇頌手中紅旗一揮,一陣濃煙過後,四百丈外的靶場上一片狼藉,儘管有一發炮彈明顯脫靶了,但這並不影響射擊效果。四百丈外靶標實驗所用的羊全部斃命,除了被火炮直接命中粉身碎骨的之外,還有更多的羊是因爲外傷或是直接爆炸衝擊波震斃,無一存活。

火炮度身取得了完滿的成功,巨大的威力和超遠的射程立刻征服了在場所有的人,就連也不例外,雖說他總是反對戰爭,但那也是怕戰爭拖累了國家發展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這老頭兒多少和他的前輩司馬遷差不多,不過幸運的是皇帝趙頊並不是漢武帝,對待司馬光非常尊重,並且爲了能夠讓司馬光完成《資治通鑑》是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並且所有的藥費直接從內庫的賬上走,還派出宮廷太監爲其生活起居提供方便,這種榮耀在大宋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就威力而言,火炮也許算不上大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因爲在西夏上宋軍所使用的特大號燃燒彈那恐怖的威力使得每一個見過燃燒彈爆炸場面的人都印象極爲深刻,種諤便是用燃燒彈爆炸威力的效果直接震懾了回鶻和吐蕃諸部不敢對河西走廊染指。燃燒彈的破壞力是目前火炮威力所不及的,但是火炮最關鍵的優勢便是在於它的投放能力。燃燒彈通過大型投石機投射距離最遠不過一百丈左右。這樣的距離對付科技尚不發達的西夏是足夠了,但是對付投石機制造水平和大宋頗爲接近的契丹則遠遠不夠——契丹人可以將他們的大型投石機安裝在城牆上,燃燒彈的一百丈射程正是在其射程之內,若是一旦被擊中後果不堪設想。

火炮則沒有燃燒彈在射程上的這個弱點,就射程來說這個時代就是射程最遠的牀子弩的射程距離火炮精確射程還差上五十丈左右,更可怕的是火炮加大仰角射擊,儘管這樣的射擊精度要差上很多,但在三百丈的範圍內攻擊城頭是在欺負守城一方。宋軍想要攻克敵方城池的難度到現在算是已經降低到了極致,就算拿來用於守城,契丹人對大宋城池則一點辦法也沒有,唯一的辦法便是隻有等守城宋軍彈盡糧絕纔可以,但那需要用人命去填,這個代價同樣是契丹人也無法承受的!

沈括、蘇頌等一些火炮研製工作中成就非常突出的研究人員隨皇帝趙頊一行人一直返回了汴都開封,等到達皇宮的時候已經是夜幕降臨了,不過趙頊等人興致因爲火炮的原因非常高,當即賜宴與皇帝共樂。賜宴過後大宋統治高層和這些研究人員一同來到福寧殿,對研製工作中的細節朝廷了詳細的彙報。

在王靜輝眼中,火炮研究項目在這個時代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型曼哈頓工程了,當然沒有後世原子彈研製過程中那麼壯觀,但就其複雜程度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是很難想象的。儘管王靜輝一路給這些研製者掃清各種人爲障礙,但這人項目下來光是鋼鐵冶煉作坊便有十四個之多,而火炮裝藥與開花彈的研究也是數十個作坊相互配合,更有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的鼎力幫助,他們爲研製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正是在這麼一個團體的精誠合作之下,火炮才得以順利誕生。

王靜輝不清楚火炮的發展史,但就他估計而言其製造水平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了清代的水平——至少他知道康熙的紅衣大炮可是青銅炮,就是不清楚紅衣大炮的射程與如何,而沈括和蘇頌等人的火炮可是劃時代的鋼鐵產品,而且發射的還是開花彈,開花彈這東西他所知道的便是清末太平天國中所使用的,而炮身更是能夠滿足火炮發射所用的鋼鐵,這對宋代冶金水平的發展是難以估量的——採用先進冶煉工藝所生產的鋼鐵不僅可以用在火炮上,其用途更是廣泛地很,整個大宋的工業水平也會因此提高很大的一截!

皇帝趙頊聽後對這些參與火炮研究的人員賞賜不可謂不重,全部都加爵,而且還有“開國”。晉、宋開始便在爵號前加“開國”的字樣以表示尊貴,如果不加“開國”的則稱爲散爵。沈括和蘇頌就是散爵,這次直接加開國,他們的官品雖然比較高,但爵位可是一大軟肋,這也標誌此人是否受到皇帝寵信,代表了無尚榮光。

第423章 抽血第180章 默契第165章 富而有道第351章 佈局第105章 銀行第350章 釋疑第422章 根本第135章 互算第398章 脅迫第384章 公益第249章 陣地第192章 難耐第58章 憂慮第393章 扯動第357章 迷霧第363章 團聚第244章 一語成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2章 求助第37章 修書第3章 壯麗第139章 關節第389章 貿易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49章 道義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183章 情報第145章 急招第269章 應對第252章 攤牌第207章 樑太后第78章 制舉第197章 搶劫第5章 競拍第15章 印刷第21章 出書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59章 潛移默化第7章 讓利第246章 燃燒彈第265章 解煩第169章 頂缸第46章 收官第201章 追殺第419章 志向第84章 思想準備第380章 功成第113章 推銷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359章 責問第356章 圖謀第154章 軍火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19章 體檢第195章 放火第146章 傳位第51章 難眠第150章 賭局第414章 做戲第14章 策論第391章 突襲第152章 歸來第103章 準備第6章 贈杯第99章 包公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7章 修書第160章 驚雷第4章 鑑寶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90章 前奏第151章 同行第68章 平息第424章 留學生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20章 強弱第247章 水利第77章 兩難第399章 接力第251章 乘風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48章 治療(下)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83章 取捨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403章 稅法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209章 轉變第292章 西征第369章 奴隸第61章 雨至第102章 安石第350章 釋疑第365章 叛亂第380章 功成第23章 請帖第366章 遠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