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賞賜

王靜輝之所以這麼快便開始推銷他的農墾兵計劃,一方面是因爲楚州水利工程誕生了五萬頃淤田不能夠荒廢,必須讓人來開發,採用廂軍這個包袱正好合適;另外一方面便是因爲王安石六月二十三接到聖旨入汴都開封,接受翰林學士的職位。

當王靜輝當天得知這個消息後,正在喝茶的他失態的沒有拿穩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王安石的升遷速度還是太快了,從江寧府至翰林學士,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官職得到這麼大的提升,這讓王靜輝心頭不禁一跳,眉頭緊緊的鎖了起來。

王靜輝雖然沒有見過這個“拗相公”,但從歷史書上他可是記得王安石辯才無雙,從江寧府一步到翰林學士這樣的跨越還不足以讓他如此驚慌,他現在最擔心的便是王安石當上翰林學士後,和皇帝的接觸日益增多,以他的口才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王靜輝心底還真沒有譜。

王靜輝拿起趙頊的來信,上面說到王安石曾於月餘前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深得英宗趙曙父子的推崇。他看過後不禁苦笑的搖搖頭,王安石這篇札子他當然知道,現在他有些後悔盜版了後世這麼多的詩詞,怎麼沒有想到把王安石這篇著名的札子給盜版過來?!

現在說什麼也晚了,王靜輝覺得越來越緊迫,自己該拋出自己的殺手鐗了:處理廂軍!幹出常人所不能有的政績,自己要在楚州加快改革試點的腳步,以後如果王安石要是在英宗趙曙面前推銷他地變法地話。自己也要在老丈人耳邊唸叨唸叨。來個釜底抽薪——論改革誰還能比我更有資格?

在這樣的想法下,王靜輝便向英宗趙曙上了這道他寫得最短地奏章。也是最能表現其政績的奏章。原本這五萬頃新開發的淤田今年不打算有這麼大動靜的,準備在明年纔開始正式投入使用,但王安石地出現使他不得不加快腳步了。處理了這些廂軍後,但不論他們在這些淤田上勞作的收益。單憑解決了朝廷養活他們的軍費,相信也會令朝廷高層統治者對他另眼相看——王安石有名望,王靜輝有才幹,孰優孰劣自有公論!

英宗趙曙看到這道奏章後,簡直跟見了鬼一樣,不過臉上除了掩飾不住的驚訝外,眼中流露的全是喜悅的神采,他擡起頭看見在旁邊的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這兩個帝國重臣之首對他有些疑惑,便把奏章隨手遞給了宰輔韓琦:“兩位愛卿,看看駙馬的奏章吧!”

宰輔韓琦看完後縱使他縱橫大宋政壇數十年。也很是驚異,而富弼正是他把這道奏章交到英宗手中的,看過後也是不禁動容。韓琦和富弼相互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對駙馬能力地讚歎:帝國纏身數十年的廂兵政策,居然讓王靜輝三下五除二的解決了,並且楚州的兩萬廂軍自此裁汰一空不算,還要再向裡面補充一萬多廂軍纔可以滿足。

韓琦和富弼上前恭喜英宗趙曙得了個能幹的駙馬,具有識人慧眼。樂得趙曙半天合不攏嘴。英宗趙曙在笑過之後對樞密使富弼說道:“富公,準備一下,駙馬需要的廂兵,他要多少就給多少!”

富弼聽後點點頭,他自然知道現在廂兵對國家財政的拖累,能夠裁汰是最好不過的了。他當然贊成,不過他又問道:“駙馬在奏章上所請地除去那些廂兵額頭上刺字該怎麼處理呢?按慣例只要入廂兵者終身爲廂兵,但廂軍始於太祖皇帝,太宗、真宗、仁宗朝時期廂軍逐漸增多,但也沒有裁汰,直到現在廂軍支出太大,必須裁撤。臣以爲這些裁撤的廂軍將會成爲平民,以後這額頭上的刺字還是除去的好!”

英宗趙曙今天接到王靜輝的奏章顯得很高興,在裁汰下來廂軍刺字問題上,到沒有什麼太多的介意,原本就打算按照王靜輝地建議,打算除去裁汰廂軍額頭上刺字的,但由樞密使富弼主動提出來更符合他的心意,旁邊的韓琦自然不會反對,所以趙曙也藉機照準了。

潁王趙頊說道:“據駙馬信中所言,每個廂兵可以耕種二十畝淤田,兩萬五千名廂兵可以耕作五十萬畝。楚州興修水利得淤田五萬頃,由於楚州廂兵人數不夠,所以駙馬對剩下的二十五萬畝淤田上書請朝廷明示,父皇準備如何答覆呢?”

王靜輝之所以沒有將全部的淤田交給廂兵來處理,一方面楚州的廂兵就這麼多,再找也沒有了;另外便是他怕自己向外請調廂兵來轉行耕田,數目少些到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多了,恐怕會遭到御史臺那些神經脆弱的傢伙彈劾他,畢竟現在御史臺的老大是專門和韓琦過不去的王陶,自己是韓琦的義子,做起事來難免有些畏首畏尾,在處理有關於軍隊方面的事情的時候,生怕觸及到什麼忌諱,糊里糊塗的便捱上一本。

王靜輝想留下這二十五萬畝的淤田來專門獻給朝廷,用來賞賜給朝中大臣用的,畢竟現在財政緊張,老是賞賜錢財對於朝廷來說短期內的負擔是很重的。這種借興修水利得到的淤田,土質肥沃,往往開發出來的都是優質良田,這對於那些背後有大地主背景的官員來說,與其要錢財的賞賜,還不如得到這種淤田的獎賞,其誘惑力是巨大的。

王靜輝試行推廣免役法和正在實行中的青苗法,已經得罪了不少人,要不是自己在楚州的地頭上沒有犯錯,再加上英宗趙曙對自己聖眷一時無二和宰輔韓琦、歐陽修、司馬光等人的聯手壓制,恐怕自己老丈人的御案上的彈劾自己地奏章已經堆積如山。這二十五萬畝地淤田正好是王靜輝借花獻佛之意,來緩和一下他和朝中大臣隱隱的裂痕。

對於這樣地解決方案,王靜輝是頗爲無奈的。畢竟這二十萬畝肥沃的淤田不是個小數目。按照大宋現在的糧食畝產三石地平均水平,楚州的淤田在條件好的情況下普遍都是五石甚至是六石的畝產。配合現在正在試種的雙季稻,一年下來光是賣糧食就可以達到一百三十萬貫啊!要是種上棉花等更高價值的農作物,那就更不敢想象了!楚州的水利工程也不過投資在四十萬貫多一點兒,這筆買賣要是合理運作的話。就是幾倍的利潤回報,更可怕的便是這個利潤可不是一榔頭地買賣而是每年都有,而王靜輝當初可沒有想到這中間還有提供給楚州的是無息貸款,這筆帳算下來,差點兒讓他吐血而死。

英宗趙曙聽了潁王趙頊的話後,笑着說道:“朕也是不知道駙馬爲何不把這二十五萬畝淤田一起來安置廂軍,韓公可知駙馬的心意嗎?”

韓琦在家裡來之前便接到了王靜輝的急件,知道自己這個能幹的義子想把這二十五萬畝淤田留給朝廷做賞賜用,他也知道王靜輝最近在楚州一道又一道策論發過來,免役法和青苗法雖然得到了英宗趙曙的大力支持還有自己的幫襯。但終歸是樹敵了,隨着這兩項新法如果試行成功將來推廣到整個大宋,那得罪地人可就大發了。最近自己老是受到來自御史中丞王陶的彈章,受到這位御史臺老大的鼓勵,整個御史臺似乎吃了興奮劑一樣跟自己做對。雖然他以擁立首功在趙曙的心中地位非常重要,但這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王靜輝留下這二十五萬畝淤田給朝廷作爲賞賜官員之用,這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目前他和王靜輝所受到的壓力,分化那些跟風與自己過不去地官員。

宰輔韓琦也笑着說道:“臣也是剛剛接到駙馬的來信。信中也提到了這些剩下的良田。駙馬的意思是想把這些良田留給朝廷作爲賞賜有功官員所用,可以節省下朝廷的額外開支。臣也想駙馬的安排的周到,還請聖上成全駙馬的一片爲國分憂的孝心!”

英宗趙曙聽後,笑着說道:“駙馬也不是你的兒子嗎?呵呵!好!好!駙馬果然是思慮周到,也難怪蜀國公主對他青眼有加……”

“咳……咳……!”旁邊的潁王趙頊聽到父親趙曙越說越離譜,蜀國公主跟着自己到處亂跑。底下的大臣可都是不知道或是睜一眼閉一眼,趙曙這個時候自己張嘴說出來,那不是讓御史來上一道彈章嗎?連帶自己也不會好過,所以他見趙曙說的高興,就假裝咳嗽來打斷趙曙的話語,以示提醒不可明言。

英宗趙曙聽到兒子的咳嗽聲後,立刻意識到自己是有些高興的過頭了,臉上一紅,所以連忙收住話頭,轉移話頭問道:“頊兒,最近身體不好嗎?要注意身體啊!”

潁王趙頊爲了挽回自己和皇室的面子,也只好任命的頂缸了,說道:“稟父皇,孩兒最近偶爾受了些風寒,沒有什麼大礙,父皇不用爲此擔心,倒是父皇乃是國家柱石,萬萬要保重身體!”

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對這兩父子欲蓋彌彰的對話,在心中都快要笑破了肚皮,但還是忍住了。潁王趙頊經常帶着蜀國公主出宮去找王靜輝,這在他們眼中早就不是秘密了,要不然王靜輝爲什麼還費這麼大的功夫去考狀元,還要拜韓琦爲義父幹什麼?不過此事涉及皇家的顏面,即便自己的資格再老,也要把嘴巴管的嚴些,否則自己的聖眷便會受到影響,不要到最後臨老退休後還要被皇上穿小鞋。

對於潁王趙頊,他可不明白王靜輝爲什麼要白白放過這二十五萬畝的良田,他認爲這些良田交給廂軍順便裁汰廂軍更爲划算的多。這段時間他的老師之一韓絳升職爲三司使,這個位置有“計相”之稱,他從那裡翻閱了大量的卷宗。王靜輝曾經告誡他:治理國家就像持家過日子一般,必須對帝國的各項數字熟記於心,並且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針對問題有的放矢提出解決方法。

對於王靜輝這位在趙頊眼中亦師亦友的人。由於他一貫地成功和足智多謀贏得了趙頊地信任。幾乎對他的話深信不疑。這段日子趙頊在三司翻閱卷宗使得他對大宋地現狀有了更清楚和更深刻的瞭解:大宋現在真是太窮了!看着眼前的繁華,誰有能夠想象的出現在地大宋每年的財政赤字居然高達數百萬貫?!大宋現在在嚴重失血。改良現有體制其緊迫性遠在那些滿口文章道德士子說得要急迫的多!

此時聽到王靜輝打算把這些淤田用來供朝廷賞賜所用,他當然有些不以爲然,但這是王靜輝提出來的,肯定是有他的理由。所以潁王趙頊在一旁也表示同意這樣來處理耕地。不過樞密使富弼則表示還是用來做進一步分流廂軍所用。

英宗趙曙考慮了一會兒說道:“還是按照駙馬的意思來做吧!不過駙馬在楚州是有功之臣,要賞賜也要先賞賜他,據說他爲修正楚州的水利,無償借出四十萬貫?兩位愛卿看看該如何賞賜駙馬?”

宰輔韓琦說道:“賞賜駙馬也不難,這楚州的土地正好能夠派上用場!”然後他有停頓了一下,笑着說道:“駙馬家不缺錢!”

韓琦這句話多少有些開玩笑調侃的口吻,英宗趙曙等人聽後也不禁笑了起來。趙曙說道:“駙馬在楚州是花了大本錢的,咱們也不能虧待了他!嗯,就賞賜他良田萬畝吧!兩位愛卿看這樣如何?”

韓琦和富弼聽後,心中覺得這樣地賞賜雖然重了些飛庫手打。但與王靜輝在楚州的功勞相比,卻也不算多了,反正這些良田都是駙馬在興修水利的時候的意外所得,就是再多些對於朝廷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便同意了。

王靜輝街道英宗趙曙的聖旨的時候,知道自己被賞賜了一萬畝良田後,心中總算是平衡了一下:總算老子沒有白乾,這萬畝良田便算作是興修水利的利息了。老丈人看來還是滿通情達理的嘛!

在七月獎賞王靜輝在楚州所創下地功績後,宰輔韓琦在朝中所受的壓力更重了,御史中丞王陶彈劾韓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所以說韓琦跋扈,並且還引用霍光、樑冀專橫的例子。韓琦和曾公亮都上表待罪。英宗趙曙把王陶寫的彈章出示給韓琦,宰輔韓琦跪下脫掉官帽叩首說道:“臣非跋扈者。陛下可遣一小黃門到臣家中,則可縛臣以去矣!”韓琦自己也沒有想到當年他和衆臣在狄武襄出任樞密使後,大加猜忌的報應居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想到這裡心中也是不僅黯然心死,也體會到了當年狄武襄心灰意冷地心境。

韓琦的這番話令英宗趙曙極爲感動,想到自己能夠登基,再到實現追封生父濮安懿王,再到治理國家,這中間韓琦功不可沒!

但是王陶卻沒有就此打住,反而連奏不已,英宗趙曙向知制誥滕甫諮詢,滕甫說道:“於是彈劾宰相,宰相固然有罪,但因此指宰輔韓公跋扈,然臣不敢芶同,臣以爲這是欺天陷人矣!”

英宗趙曙聽後點點頭,表示同意。爲了平息這場盪漾在大宋統治高層的風波,英宗趙曙任命御史中丞王陶出任翰林學士,司馬光來代替王陶,再一次坐上御史中丞的位子,這是他第二次出任這個職位。司馬光接到任命後進入福寧殿拜謝,說道:“自頃宰相權重,今王陶以論宰相罷,則中丞不可復爲。臣願待宰相押班後就職!”

英宗趙曙答應了司馬光的請求,司馬光正式成爲大宋御史中丞,而王陶的翰林學士的任命在中書受到了抵制。吳奎、趙桀面聖,堅決請英宗趙曙下手詔將王陶貶黜到外地,但趙曙唸到王陶曾是太子潁王趙頊的老師,所以不從。

宰輔韓琦對於吳奎和飛庫手打趙桀力量人來說是極爲複雜的,韓琦有無人能相媲美的聲望,但正如他給富弼的感受一樣,吳奎和趙桀在心中也是對韓琦獨斷專行感到有些不滿。但這與那個最近風雲集一身的王陶相比,這點兒就算不得什麼了,畢竟韓琦對大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沒有他中書運轉都會成爲問題,韓琦在此時萬萬不能倒下,否則自己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吳奎和趙桀見英宗趙曙念在王陶是穎王趙頊老師的份上,不肯答應將王陶貶黜到外地,便建議趙曙讓王陶出任羣牧使。英宗趙曙飛庫手打現在對王陶也有些厭煩了,王陶必須離開御史中丞的位置,否則會搞得朝中重臣雞犬不寧。

第415章 諷刺第100章 成果第415章 諷刺第74章 心事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56章 圖謀第240章 禁忌第300章 反對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272章 威懾第286章 契機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91章 突襲第192章 難耐第322章 期待第160章 驚雷第93章 病危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43章 轉機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116章 伏筆第7章 讓利第383章 取捨第227章 狀元第44章 目的第216章 亮旗第80章 參謀第103章 準備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227章 狀元第170章 預示第278章 顧忌第281章 西北第261章 答辯第116章 伏筆第243章 測度第417章 格局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369章 奴隸第98章 俘虜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430章 相聚第193章 書童第241章 持平第225章 舌戰第120章 志向第327章 埋伏第90章 前奏第375章 海上第127章 利誘第65章 反覆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11章 巧合第280章 毒藥第282章 定策第167章 種子第326章 談判第219章 許諾第220章 三封信第403章 稅法第329章 削藩第11章 手術第288章 序幕第273章 奠基第425章 正名第239章 沉醉第37章 修書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336章 鐵與血第235章 教誨第85章 外放第411章 功成第420章 馬屁第383章 取捨第173章 拒受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112章 王韶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發現第28章 文聯第237章 天上掉餡餅第160章 驚雷第335章 定西軍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85章 教訓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352章 尾巴第58章 憂慮第11章 手術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162章 首富第347章 賀壽第236章 人情第430章 相聚第386章 疑惑第260章 紅利第200章 誘敵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