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整合西軍

自回師長安後,徐衛倒也沒法閒着。.有功將士的敘功升賞,陣亡英烈的撫卹追悼,防務要更改佈置,部隊要重新整編。這樁樁件件,離了他不行。好在,再怎麼忙都在長安城裡,白天或在帥司,或在府衙,晚上總能回到家中,吃上可口的飯菜,睡上暖和的牀鋪。若有興致,還要邀三五弟兄來家中一聚,喝點小酒。興致再高一些,出去尋個酒肆,喚三五歌伎娛樂娛樂,張九月也斷然不會有意見。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徐衛對娘子更加的呵護疼愛,嚴禁她再幹家務。三品命婦就該拿出個樣子來,若還和從前在何府一樣作牛作馬,那你嫁給我姓徐的意義何在?

轉眼間至九月底,因宣撫處置司早有明令,於月末召各路帥守至秦州議事。徐衛遂將軍務託給吳玠等人,至於京兆府的政務向來是由司錄官打理,他一般不過問。而後帶着堂侄徐成,只領數十衛隊,奔秦州而去。之所以帶徐成同往,他是有考慮的。當初,徐大將次子託給堂弟,原因就在於,徐成是個浪蕩子,從來不安分,專好惹事生非。又因爲徐原已經蔭補了長子徐嚴,暫時沒有機會再安排徐成。因此,便送到堂弟徐九這裡來。一來,歷練歷練,二來,也圖個一官半職。

徐衛當然沒讓他失望,幾年下來,徐成的戰功雖然不如楊彥張憲這些將領顯赫,但也實實在在立下了汗馬功勞,並充任徐衛軍中的同統制,邁入中級將領之列。而且這幾年來,徐成一直身在西軍戰事最多的部隊之中,有着豐富的對金作戰經驗,已然成長爲一名幹才。

人才誰都想要,但徐衛並沒有打算將這個侄兒一直留在自己軍中。徐大接管了環慶的軍務,雖然宣撫處置司還沒有明確表態,但徐衛並不難看出,三叔的意思,是想把陝西諸路里最易守難攻的兩路拉成一片。既削掉了曲端這個刺頭兒的兵權,又便於涇原環慶兩路的整合。

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環慶最先是由王似掌管,後來曲端又去插一槓子,情況很複雜。大哥接手此地,想必也是頭疼得緊,可謂正是用人之際。這時候把他兒子送回去,應該是最合適的。

另外徐衛此舉還有一層意思,他和徐原之間,拋出個人感情不說。兩人都是現今陝西境內,手握重兵的方面大將。和徐原保持密切的關係,對徐九來講,是有利的。

其實現在,自徐紹到陝西之後,軍務這一塊格局的劃分已經初見雛形。涇原環慶,以徐原爲首。秦鳳永興,以徐衛爲首。熙州河湟一帶,雖然還是由熙河帥王倚掌管,但姚平仲已經回熙河任職,以姚家的背景來說,姚平仲早早晚晚是要接這個班的。而徐衛,與徐原乃是堂兄弟,和姚平仲又通過一系列事件,化解了早前的矛盾。如此一來,徐衛在陝西,基本上不存在對立的人。

卻說徐衛徐成兩叔侄溯渭水西進,縱馬於秦隴之間,沿途只見秋收已畢。隨處可見收割之後的田地和翻土的農夫。僅僅距此數百里之外,宋金兩軍不止一次的浴血拼殺,爭得你死我活。但這一地區卻並沒有受到影響。不客氣地說,這裡面徐衛的功勞最大。如果不是他拼死守住了長安一線,陝西恐怕還真得完全靠四川吃飯了。金軍雖然佔領了鄜延一路,以及關中平原的東部,但對陝西來說,尚不算傷筋動骨。至少在地理資源上,沒能掐住陝西的命脈。

九月二十七,徐衛到達秦州城。其實嚴格說起來,作爲秦鳳帥,這裡才應該是他辦公駐兵的地方。到館驛把住處安排妥當之後,他命軍士外出採買了一些禮品。畢竟於公來說,徐紹是長官,但於私,卻是徐家現在唯一的尊長。必要的禮數,還是要盡到的。

準備停當,他先去宣撫處置司報了個到,碰巧徐紹因公並不在衙署。遂回館驛,一直等到停晚時分,才帶着禮品投徐紹官邸而去。

徐紹的府邸在秦州城中心,很容易就找到。徐衛在門前下馬的時候,那看門的僕人並不認識他。見他騎着馬來,後頭跟着兩個挑着東西的士兵,便把他當成了來拉關係的官員。徐衛上前客氣地請他通報時,他居然昂首頭哼哼嘰嘰地問道:“這位官人打哪來啊?欲見我家宣撫相公,可是有公務?”

徐衛沒來得及回答,從府裡出來一人,卻是徐紹自東京帶來的。認得徐衛,慌得他三並兩作搶將出來,驚道:“哎呀,這是哪陣風把小官人吹來了?快請快請,宣相前腳剛回府,小官人後腳就到了,可不是巧得緊麼?哈哈。”

徐衛看他面熟,也想不起來姓甚名誰,遂打着哈哈往裡走。那人等他走出一段距離,訓斥幾個門子道:“瞎了你們的狗眼知道他是誰麼?一幫吃貨”罵完,趕緊跟了上去。

將徐衛引到花廳坐下後,又親自奉上了茶水,那人道:“經略相公安坐,小人這便去稟報宣相。”

“不急,你把這些東西收下再去,有勞。”徐衛客氣道。

“不瞞經略相公,若是旁人,小人還真不敢伸這個手。可經略相公是自家人,收了也就收了,哈哈。”看樣子,這廝似乎是徐紹府裡的管事,一張嘴倒是能說會道。

徐衛那杯茶還沒喝幾口,徐紹就出來。他甚至連那身紫色的公服都沒來得及換,快步從內堂轉出後,望定徐衛,笑道:“子昂一路勞頓,怎不在館驛歇息?”

“侄兒見過叔父。”徐衛站起身來,一本正經地要行大禮。

徐紹趕緊一把撈住他,責怪道:“你如今是一方帥守,又不是當娃娃,何必行此大禮?”

“再大也還是徐家的子侄。”徐衛笑道。

徐紹看起來很是高興,將侄兒上上下下打量,不由得嘆道:“真是難爲你在前頭苦心經營。罷罷罷,你先去後頭拜過你三嬸再來說話,她可時常唸叨你。”

徐衛依言入後堂,拜了嬸孃。一句“父母皆故,叔父便爲父,嬸孃即是娘”,聽得徐紹的老妻眼淚都快下來了,直說“我的兒,難得你有這份心。戎馬倥傯之際,多來看看你叔父嬸孃纔好。”

徐衛滿口應下,出了門,那府中管事直接將他請到了書房。

“坐下說。”徐紹並沒有坐在文案之後,而是在客座等候。徐衛謝過之後方纔落座,那管事自掩上房門,遠離不提。

“你此番出兵,在華州擊敗金賊,斬獲甚衆,行在很是滿意。”徐紹說道。

提起這事,徐衛就有些懊惱,嘆道:“不敢相瞞叔父,在華州其實和金軍拼個兩敗俱傷。最後雖然勝了,但損失也極重。本來欲圖鄜州,不料無功而返,這還是侄兒輕敵了。”

“你能這麼想,殊爲不易。但也不必過於執着,你以劣勢的兵力擊敗金軍精銳,已經是大功一件。叔父給鎮江行在的上奏,官家御筆親批,說你這一仗打得好。嘉獎你的詔書幾天以前就到了,等諸路帥守到齊,叔父再公開宣佈。”徐紹寬慰道。

對於什麼嘉獎,徐衛其實不太上心。他已經作到三品,再往上,也就是大宋武臣們夢寐以求,視爲至高榮耀的“建節”。但節度使到了宋朝,只不過是一個榮銜,他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過,他現在手裡已經有七八萬兵馬,防區幾乎囊括整個陝西南部。再想進一步,除非徐紹把陝西宣撫處置使的位置讓給他來坐。

不過徐紹提起這個,他倒想起一件事情來:“叔父,對陣亡將領的撫卹追贈……”

徐紹聽了這話,看着侄兒直咂嘴:“嘖,我就說,徐家子弟天生都是帶兵的料。無時無刻,心裡都裝着將士,好。這事上頭也批覆了,馬泰追贈同州觀察使,並賜葬銀,其父母、髮妻、子女,各得撫卹一份。馬泰是兒子吧?這孩子將來成*人,若願從軍,可隸其父生前所部,按他父親的級別,可直蔭正八品武職。這當然都是按朝廷的制度辦理,如果他家裡確有什麼特殊情況,那就再作計較。”

徐衛聽完,點頭道:“這些想來可以保障他的家人了。”

又說一陣,徐紹突然話鋒一轉,問道:“子昂,你可知此次召集你們到秦州來,所爲何事?”

看到徐衛搖頭之後,他繼續道:“你在陝西數年,叔父問問你,之前西軍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徐衛回答道。

“不錯西軍揹着百年強兵之名,自然是靠打出來的。但驕兵悍將,桀驁不馴,再加上朝廷有意牽制。鑄就了西軍之間互不統屬,互相制衡的局面。從前和党項人打仗,這些短處還暴露得不算充分。但女真崛起,十數年間席捲天下,其攻勢之猛烈前所未見。便如西軍,也在金軍面前栽了跟頭。經略陝西,治軍爲先,而治軍之要領,首重統一指揮。這一點,就是叔父現在要辦的。”

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八百五十五章第69章 密謀第八百七十八章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八百五十四章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10章 牛逼老爹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91章 援兵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41章 抱大腿第56章 論邊事第117章 好險第71章 整編第240章 挖祖墳第77章 韓世忠第117章 好險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113章 擴編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235章 煤老闆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116章 太上皇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七百八十八章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01章 新政第41章 抱大腿第八百七十一章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98章 政變(上)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7章 遼國完蛋第434章 回家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19章 一門三將第八百三十四章第四百零九章第44章 棋子第四百一十九章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64章 官油子第827章 天倫第662章 峰迴路第139章 競爭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七百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