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

文德殿中,趙禎看着緊張萬分的龐籍和皺眉沉思的包拯道:“若是無事便速速退下,朕這裡還有一大摞的奏疏要看,就不留二位在宮中用膳了!”

包拯搖了搖頭,直截了當的問到:“不知官家有何良策?”

同樣的,龐籍也是同樣的疑問,否則他也不會跟隨包拯一同拜下,官家剛剛說的話讓他們心中實在沒底了……他們只能得到皇帝的準確計劃後,才能安心的離開。

瞧着他們倆執着的模樣,趙禎知道,若是不告訴他們,這兩老貨便能在文德殿中一直耗下去,且還會把事情傳遍整個兩府,畢竟對他們來說兩府相公一齊對皇帝施壓纔是最好的辦法。

這是文人養成多年的習慣,趙禎知曉不告訴他們也不行,其中許多事情甚至需要他們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天衣無縫,少有破綻。

走下文德殿的御階,趙禎揮了揮手,殿中的內侍走得一乾二淨。

“其實道理也是簡單,朕讓狄青秘密調遣將士們回朝,逐漸減少國朝在西北的兵力,做的越隱秘越好,這樣一來首先是不會被党項人發現,以此壯膽作亂。

二來是爲了避免遼朝密探得知情況,這時候他耶律洪基應該也已經從東套之地開始向中京道而去了。

三來便是給遼人造成一種假象,仿若我大宋現在依然把兵力放在西北,而無暇顧及北平府的防守,朕這是在引誘他們動手,至於遼人會不會南下,這還說不定,有備無患吧。”

趙禎說的輕鬆,但龐籍和包拯兩人卻的駭然變色,北京城現在是大宋的中心,一國帝都之所在,官家此舉很顯然是在賭博,而且是壓上大宋最爲重要的東西的一場豪賭!

不單單是北京城,北平府,大同府,乃至整個燕雲之地都是已經超越東京臣開封府的存在,這裡的繁盛已經超越了原本的大宋四京,是整個大宋最爲繁榮昌盛的地方,來不得半點差池!

若是遼朝真的來攻伐燕雲,一旦出了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萬萬不可!”

包拯幾乎是驚恐的開口反對:“燕雲之地乃是我大宋京畿,西夏既然已經平定,只不過是党項人內遷而已,本事不需如此多的兵力,不如讓將士們班師回朝,以壯國威。”

龐籍默默不語,他知曉包拯的意思,這是讓官家調兵回來,並且是光明正大的調兵,以此恐嚇遼人,讓他們不敢隨意的妄圖南下。

可若是官家早有如此想法,也就不會犒賞三軍並秘密調遣他們回來了,既然西夏已經歸降,党項人已經內遷,本就是用不了這麼多兵力的,官家這麼做必然是要給遼人一個措手不及。

龐籍瞧見準備反駁的官家,躬身道:“陛下的意思臣知曉,這是在給遼人以虛妄之相,讓其以爲我大宋兵甲多在西北,若是遼人來犯,我大宋當迎頭痛擊之,以破其謀,若遼人不來,則這些兵甲則可駐紮輪換,休養生息?”

雖然是帶着反問的語氣,但每一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趙禎微微點頭:“龐相公此言大善矣!朕便是此意,如今我大宋剛剛吞併西夏,此乃休養生息之機,不可連連用兵,但若是沒有萬全,如何抵禦北患?說是以北平府乃至整個燕云爲誘,其實也只是朕一廂情願罷了!”

趙禎說完便帶着兩人走向文德殿的後殿,巨大的宮殿之中是一張測繪的極爲精細的輿圖,上面的山川河流,甚至人文地貌都描繪的一清二楚,這是崇文苑的文人整理黑手從遼朝發回的各種情報最後繪製出來的,着實花了不少的功夫。

趙禎指了指輿圖道:“若是遼人南下,我大宋以戍邊之軍抗之,且輔以奇兵,伏兵,側擊之,不以大勝爲要,只以殺敵多寡爲要務!朕要讓遼人之兵損失慘重!即便是放棄密雲之地也要多多留下遼人的性命!”

龐籍和包拯稍稍不解的對視一眼:“不知陛下此舉何意?遼人死傷再多也是在我大宋的土地之上,我大宋一塊土地也沒有多,反而是密雲有險,得不償失。”

趙禎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但朕要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殺傷遼人,這是朕思前想後的結果,戰爭打的是錢財沒錯,但同樣的也是打的國內壯丁,遼人若是在今冬受災,揮兵南下找補,朕便讓遼人吃痛,殺的越多,遼人的力量越弱。別忘了我大宋人口萬萬之數,絕不是區區遼人克敵。”

抽絲剝繭,慢條斯理,趙禎把自己的陰謀合盤對龐籍與包拯兩人托出,毫無疑問,兩人被趙禎的話所驚呆,這麼說來官家是打算利用大宋的燕雲作爲毒藥了?

包拯稍顯擔憂的開口道:“那……若是遼人並不南下犯邊呢?”

趙禎稍顯尷尬的說道:“若是遼人安穩本分,那朕的如此動作便是真的調遣西征的將士們回京,反正是輪番戍邊,總有他們能回家的時候。”

包拯不再說話,沒錯,官家此舉確實是進退兩可,只不過消耗的費用卻着實有些多了,單單是党項人內遷便耗費了朝廷半年的稅收,犒賞三軍更是用掉了內藏庫許多錢財,三才最近看向國庫的眼神都有些發紅了……

趙禎在安樂椅上坐倒,一邊搖晃一邊問到:“朕召兩位相公留身奏事,爲的就是讓兩位般朕想想,遼人今冬南下有幾成?”

原來是這事,揣摩一個國家與揣摩一個人其實差不多,都要看這個人現在身處的狀態,龐籍開口道:“官家,臣以爲遼朝南下應是和今冬寒冷的程度有關,若是天大寒,硯冰堅,遼人南下的可能便大,若是不然則小矣……”

對此包拯卻有不同的看法:“臣以爲,遼人南下主要還是該看遼朝的準備,遼朝得了河套之地大半,糧食定然是掠奪殆盡的,又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若說遼朝沒有應對之法乃是萬萬不可能。

若是儲備充足,即便是今冬奇寒,遼人也能扛過這個冬天,待春暖花開,他們便會注重糧食,屆時定然會以一切可能之手段籌糧,以防冬災。”

包拯的話說的有理有據,並且正好刺中了趙禎的擔憂,沒錯,他就是擔心遼人熬過這個冬天,人在那裡跌倒就會在哪裡爬起來,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若是遼人熬過這個冬天,那可就麻煩了……

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