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

對於蔡伯俙的出現,親衛和三才都十分驚訝,但在趙禎看來卻很正常,這小子怕是又偷偷揹着妙元溜出來吃“路邊攤”了,也不知爲何趙妙元對最近迷上了飯食的製作,從炒菜到糕點,從熱飲到茶水無所不做,可味道……看看蔡伯俙出來覓食的餓狼模樣便知曉了……

“你倒是生得一副狗鼻子,聞着骨湯的香味而來?”

蔡伯俙笑了笑道:“這條東西大街上就數這家的餛飩最好吃,官家用過了?”說完他便拿出一個紅色的小瓶子搖晃一下又道:“臣特意帶來了辣椒粉,相佐胡椒味道更佳嘞!”

趙禎面色平淡的點了點頭:“朕已經用過,正打算去你的駙馬府轉轉,聽說妙元最近在吃食上倒騰,朕也好去品嚐品嚐,順便問問她爲何駙馬不喜歡吃這麼沒味的吃食……”

“官家說的極是,臣這就回家用飯,不知官家可要去轉轉?臣最近琢磨蒸汽機,稍有成效嘞!”

只要一提趙妙元,蔡伯俙這小子就秒慫,他在家中的地位可不高,趙妙元可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單單是蔡伯俙的父母,趙妙元的公婆就把她捧上天去了。

今天要是被趙妙元知曉蔡伯俙溜出來吃別的東西,怕是回家又要一頓說教,趙禎哈哈大笑:“走吧!你溜出來的時間多的是,朕可沒有多少,若是天黑之前不回宮,宮中的起居錄定然要記上一筆。”

蔡伯俙連連點頭:“可不是,官家可莫要在駙馬府盤桓太久,讓人知曉了定然要上疏彈劾我,以奇技淫巧之術熒惑帝王嘞!”

趙禎眉頭一皺:“可是已經有人對格物頗有微辭了?”

蔡伯俙長嘆一聲道:“何止是頗有微辭,往日裡朝中臣子不乏有針對格物,但格物這麼些年來給大宋帶來如此多的利益,出於益大於弊之說,朝臣們早已習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會在明面上說起。

可前段時間不知爲何,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許多朝臣認爲興格物,乃是禮樂崩的前兆,謂之不祥……”

趙禎揮了揮手:“這些朕都知曉,你這麼說來,定然是有所發現的,問題歸根結底出在什麼地方?”

蔡伯俙稍稍有些猶豫,低聲說道:“主要是那些被官家打壓的佛門子弟,他們牴觸格物之說,認爲格物是與他們佛門教義相反,與儒家禮樂之道也是相反……”

“荒唐!這些和尚自稱是佛門中人,卻不知修身養性,朕推崇格物,乃開化民智之舉,民智越是提升,佛門教義便越難得到百姓的重視,禮樂崩壞更是無稽之談,他佛門的高僧大德不過是想聯合那些酸儒,所以纔會由此之說,如此朕便要好好的和他們爭上一爭,以格物致知爲本結合儒家的經史子集,爲道爲學!”

趙禎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眼中閃爍着晶亮的光芒,蔡伯俙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他相信,若是官家提倡併爲格物創立學說,很可能是對反對聲音最好的駁斥,可如果官家錯了呢?

“官家所言甚是,可官家您貴爲天子,乃一國之君,如何能有時間?朝臣們當中雖有曾公亮丁度二人主管將作監,可他們二人距離格物還是差了些的,總不能讓那些匠人官編篡書籍,主持格物學,這樣一來總會讓人看輕了些……”

趙禎笑了笑:“朕既然要開設格物,那便要有一個完備的格物學,匠人們雖然知曉其中的道理,但怕是不會講出來,朕要的是能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自然需要那些把格物與儒家典籍相結合的人,讓他們在通曉儒家典籍的情況下,把格物融會貫通進去,只要有耐性,總能解釋的通。

反正《禮記?大學》之中只有格物致知四字,並沒有解釋何爲格物致知,不是嗎?既然沒有解釋,朕便做出解釋,難道你會覺得朕的解釋不對?或是有所偏頗?!”

蔡伯俙苦笑着說道:“官家英明,微臣不敢……”

“那不就是了?去你家看看你的蒸汽機械造的怎麼樣了,聽說之前你家的鍋爐炸了一次,趙妙元可是說了什麼?”

一說到這裡,蔡伯俙便露出幸福的笑容,憨笑着說道:“妙元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是支持微臣,又是花錢請來製作蒸汽機的能手趙小五,一邊是把家中的後院專設爲微臣用度之所。”

“這倒是難得!”

趙禎知道,其實自己的這位皇妹是極爲心疼蔡伯俙的,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相當不錯,雖不是如膠似漆,但愛也是默默的,深沉的,不容易體現的。越是這樣的愛情,越牢靠,越是這樣的愛情,也能持久彌堅。

蔡伯俙終究是沒能吃到東西大街上的那碗骨湯餛飩,誰讓他在趙禎面前得瑟,最後連那瓶辣椒也被趙禎沒收了,不過還好,已經有辣椒種植運往川陝四路以及潭州種植。

不過蔡伯俙實在不明白爲何官家一定要在那裡推廣種植,就在北平府附近不是很好嗎?

但官家的回答是:“因爲那裡潮溼!”

趙禎說的沒錯,因爲潮溼的環境容易滋生真菌,真菌對種植有着破壞作用,而辣椒素有着抑制真菌滋生的能力,這就像是一場軍備競賽,越是潮溼的地方生長出的辣椒越辣。

在蔡伯俙的引領下,趙禎一路抵達位於東城面積最大的宅院,若不是蔡伯俙指出來,趙禎都懷疑這是買下了多少家的宅院打通在一起的。

趙禎笑道:“你這宅邸可是夠大的,若不是你外戚的身份,怕是早已經被朝臣彈劾了。”

蔡伯俙苦笑連連:“微臣真的冤枉,其實在北京城中購置如此大的宅院根本就不是微臣的想法,而是妙元,自始自終都是妙元在擡高房價,微臣只不過稍稍迎合一下……”

趙禎翻了個白眼:“稍稍迎合?在東城開設整整六家蔡記酒樓是迎合?怕不是你也看到了此處的發財機會了吧?!”

“官家英明……”

應是迎接皇帝這般尊貴的人,駙馬府的中門洞開,門前護院,家丁,侍女上前行禮,就連蔡伯俙的父母皆是如此,而趙妙元看見趙禎身後的蔡伯俙,狠狠的颳了一眼上前道:“臣妹恭迎皇兄。”

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