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

大宋自開國以來,服過軟,納過貢,甚至連土地都丟掉,但唯獨沒有做過的便是和親,中原王朝的強大自尊心在經歷過五代十國的蹂躪之後變得空前強大。

燕雲是兒皇帝石敬瑭送給遼人的,並非是從大宋手中丟失的,而納貢乃是大宋爲了天下蒼生着想,用錢換取和平的同時也在養精蓄銳……但和親卻是萬萬不能的!

在滿朝文武以及士大夫看來,和親便是和番,他們從歷史中總結出的教訓是,即便如漢朝和唐朝那般強大都需要和親,以如今大宋的實力自然也應該和親,但是!和親有用嗎?

更何況在朝堂官員的眼中,大宋乃華夏文明之正統,正朔!公主外家乃是非我族類的結親,自然會被朝臣甚至百姓視爲奇恥大辱,他們單純的認爲,中原王朝的公主下嫁番邦蠻夷有失體面、有失尊嚴,甚至朝中還有和親辱國的極端看法。

遼朝雖然建國早於大宋,只不過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在大宋朝臣們的眼中依然是不上臺面的東西,即便是他們比大宋強大,大宋依然是華夏正朔,什麼是中華正朔?

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鍾也,人心之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很簡單一句話,天子出自漢室血脈,繼承漢家華夏正統的便是中華正朔!

自始自終,大宋朝臣以及百姓的心中都沒有過屈居人下的感覺,這種強大的民族自尊甚至讓人感到恐懼,最直觀的便是一賜樂業人的拉比對趙禎說過一句話:“大宋百姓之自尊非他國可比也!”

連一賜樂業人這樣到處流浪,受過許多白眼的民族,都覺得大宋百姓的民族自尊天下第一,可見這種民族自尊已經到了極高的地步。

這樣強大的民族自尊便會爲自己的服軟找藉口,議和是可以的,納貢也是可以的,但唯獨在和親這件事上絕不可行,因爲和親這種沒辦法的辦法無法說的高大上……

看似不和親是強大的自尊在作祟,其實大宋的朝臣們看似膽小怕事,但他們卻自始自終奉行一個目標:外求謀和,內嚴守備,待機消滅之!

也就是說大宋的朝臣們從沒有打消過“消滅之”的念頭!若是和親,除非嫁去的公主不生育,否則兩國很可能就成爲宗親之國,儒家的禮法在大宋可是一大牽絆,宗親殘殺讓世人怎麼看?

大宋攻伐宗親之國不可,但所謂的宗親之國卻可攻伐大宋,原因是他們乃是番邦蠻族,連綱常倫理都說不清楚,還說什麼禮法,談什麼道義?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拒絕和親,不和親便不會有這一系列的問題和擔憂。

所以當遼朝使臣耶律賈在拜見太子,說出遼朝希望與大宋和親的時候,乾宇殿中滿朝文武臉色大變,文臣還能剋制,委婉的拒絕,而武將卻沒有這麼好的性子,呵斥遼人癡心妄想。

作爲太子的趙旭自然不願自己的親姐姐遠嫁遼朝,但政治上的事情又不是他能決定的,只能以父皇不在京中,待父歸而決斷。把問題留給趙禎親自解決。畢竟他只是個監國的太子。

耶律賈自然是開心的,若是能見了大宋皇帝,他相信憑藉自己口才,和太后開出的價碼,大宋皇帝一定會同意和親一事,況且他是見過大宋長樂公主的。

長樂公主的名號大宋皇帝的親妹妹曾經用過,後來封了秦國大長公主後,大宋皇帝便把長樂的封號給了自己的女兒,由此可見大宋皇帝對女兒的疼愛。

若是能把大宋的掌上明珠娶回大遼,嘿嘿,最少在大宋皇帝趙禎的有生之年,宋遼兩國不會有太大的戰爭,太后的計策果然高明啊!

事實上,耶律賈對大宋,對趙禎的瞭解非常透徹,他是遼朝常駐大宋的使臣,遼都亭驛的官長,這麼多年來旅居大宋,讓他對大宋的風土人情,政治風貌瞭若指掌。

就是這一份瞭若指掌才讓他下定決心務必要促成宋遼之間的聯姻,耶律賈所看到的大宋太過繁榮強大,也太過猙獰可怖,他是見證大宋如何從任由遼夏壓迫而轉守爲攻的,也見證了大宋的遷都奇蹟,這一切已經完全超越了他的認知。

而所有改變大宋這一切的人便是大宋皇帝趙禎,這位十二歲繼位的少年天子,不到二十栽春秋便使得大宋強悍若斯,耶律賈比誰都清楚趙禎纔是讓大宋崛起的帝王,大遼若斯想解除大宋的威脅,最簡單也是最一勞永逸的方法便是刺殺大宋皇帝,除萬世之威脅!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而且耶律賈擔心,一旦真的刺殺成功,大宋很可能會同仇敵愾,全民皆兵的傾巢而出!

因爲在大宋,他趙禎已經不是再是簡單的一國之君,更是這個國家的命脈所繫,是這個大宋王朝的神明,耶律賈親眼見過大宋無數百姓家中供奉的長生牌位,上面無一例外的寫着大宋官家的名號。

在大宋民間,百姓們幾乎是瘋狂的崇拜這位“聖天子”,家中不光有長生牌位,甚至還有建廟的……在大宋只有聖人才能享受和佛祖三清一樣的廟宇香火……

越是瞭解大宋,耶律賈越能感受到趙禎的可怕,他確實不能算得上是個人,他的手段和認知已經超越了人的定義,若是非要給他一個稱呼,耶律賈覺得還是人君更爲妥當些。

聖人他趙禎不配,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一點就衝他趙禎聯合青塘,西域殘兵鑄就京觀一事便徹底不可能達到。

爲了大宋他趙禎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滅了大理,征伐南海諸國,奪取西夏兩州之地,北擊燕雲,奪取燕雲又西滅党項,那接下來呢?很顯然,遼朝已經成了大宋的下一個目標,準確的來說成了他趙禎的下一個目標。

從大宋皇帝迎娶西夏太后開始,耶律賈便知曉,西夏完了……當西夏答應內遷內附的時候,耶律賈便知曉党項完了,大宋皇帝絕不會無的放矢!耶律賈知曉漢人的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也很強,強大到令人髮指,勝過他們的刀劍,勝過他們的甲冑!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