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

背嵬軍中騎術最好的是先鋒重騎兵,人馬具甲,武裝到牙齒的他們乃是名副其實的移動堡壘,作爲騎兵中鋒利的剃刀殺敵破陣全靠他們,所以他們大多裝備騎槍和馬槊。

在他們身後則是中型騎兵,有了重甲騎兵的衝鋒成熟了大量傷害,中型騎兵的戰馬對馬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明顯,是和敵人白刃相交的時候,馬背上的騎士依然穿着板甲,只不過他們板甲的重量與防護水平要稍稍弱於重甲騎兵。

不過他們在犧牲一定防護的時候,所獲得的卻是更加需要的靈活性,雖然是削弱了他們的板甲,有些部分以鎖子甲相連,但防護性依然卓越,靈活的他們多使用馬槊作戰,揮舞起來帶起血光一片。

就在這個時,大宋的胸甲騎兵衝入已經被重騎衝散的遼人軍陣之中,他們的身上只有一塊胸甲作爲保護,在胳膊肘以及膝蓋等部位鑲嵌了護甲,大大提升了他們的靈活性,鋒利的馬刀是經過軍械司特意改造的,刀背變寬,刀身重量和長度都得到了加強,並且相比橫刀多了一個稍稍彎曲的弧度。

大宋的馬刀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刀柄相比橫刀要短得多,只能單手持握,並且有一個弧形的護手,這是爲了有利於在馬上劈砍,在馬上很難使用腰力,騎兵多是單手揮刀用上臂力和馬的衝擊力,單手馬刀靈活多變,左右揮舞都能帶來極大的殺傷力。

三種不同護甲,兵器的騎兵在遼軍中左突右殺,若飛雲擊電,若驚鳥還林,但這樣的行動卻令遼人猝不及防甚至驚歎,和遼朝騎兵相比,大宋的騎兵更加重視整齊劃一,即便是兩軍交戰,殺的難捨難分的時候,大宋騎兵依然以最基礎的班爲單位,八到十人一起行動。

更加可怕的是大宋騎兵的號令程度,隨着不同哨音的響起,大宋騎兵不斷的改變衝殺的方向,使得遼人沒有一處是安全的,交錯衝殺之下遼人的鬥志很快被瓦解,而在此時,大宋的最後一支騎兵兵種也已經到達,他們便是弩箭騎兵。

這是從沒有出現在騎兵中的兵種,弓騎兵倒是有的,因爲弓箭輕便,易於攜帶,即便是近戰亦可短兵相接,但弩箭笨重,爲了發揮弩箭的力量,往往都需要用腳踩踏才能上弦,如何在馬背上作戰?

大宋弩箭騎兵卻不相同,他們或是把弩箭用繩子掛在脖子上,或是用馬鞍前面的凸起架設弩箭,上弦的方式也是採用的棘輪,在多個精密組合的齒輪作用下,棘輪弩的上弦速度快了許多,並且費力較少。

這使得大宋的弩箭騎兵成爲機動的遠程力量,並且他們出現的較晚,只有在大宋騎兵得勢的情況下他們纔會出現,爲的是進行遠距離的拋射擊殺潰退的遼兵。

大宋騎兵的主陣已經死死的把遼人壓制住,不斷在四周遊走的踏白軍就如同毒蛇一般,行動迅速的他們瞅準時機猛然竄向遼軍的軟肋,殺敵百餘人之後便拍馬而走,這時宋軍的主力已經衝殺過來,遼人根本無力分兵追擊踏白軍,可況這時候分兵追擊,正中了踏白軍的圈套。

遼人後軍中有千餘人的騎兵衝向不斷騷擾如噎在喉的踏白軍。

大宋能參加踏白軍的是一些精明強悍、智勇雙全的人,他們最善於戰術配合,作戰時如鷹飛風捲,可以在萬人之中擒獲敵人,出入自由,如入無人之境,因自恃勇猛,敢於誇口,對遼軍很有威懾力,大宋打穀草用的便是踏白軍,爲的是不斷訓練他們的騎術以及戰法。

踏白軍身着銀色板甲,全副武裝並且配有白色斗篷,這種斗篷和披風類似但卻並非是披風,這麼做位的是在戰場更加醒目,震懾敵軍的多用大於實戰,遠遠的看去就如一片白雲。

當交戰時,這些白色的斗篷會被收緊,穩妥的貼在他們的身上,不會有任何影響,踏白軍人如其名,就連長槍上的槍纓都是白色的,爲的是吸取粘在槍頭上的鮮血不至於流到槍桿上造成打滑。

吸飽了鮮血的槍纓從白色變爲血紅,一身白甲的踏白軍手握銀槍,那一點的血紅格外顯眼!遼人的千餘騎兵就這樣被他們吞噬的一乾二淨,只有鮮血從槍纓上滴落。

遼朝騎兵在和大宋騎兵交戰的一瞬間就感覺出了不對勁,這不是大宋以往的騎兵,遼軍與大宋交戰就如同撞擊在了堅硬的岩石上!

而接下來宋軍不光頂住了壓力,甚至遼軍驚恐的發現他們無法阻擋宋人騎兵在軍陣中的前進腳步,這是非常可怖的事,一旦宋軍殺透軍陣,遼人將會被左右分隔開,被分割包圍的同時也就意味着自己變成任人宰割的魚肉!

奮力反抗的遼人兇狠異常,生死存亡之時,若是不拼盡全力如何能挽救危局?遼軍的校尉不斷的高聲呼喊,而宋軍的首要目標就是這些不斷髮布命令的校尉,他們其實才是遼軍的掌舵人。

大宋的軍隊和遼人的不同,他們在作戰之前便已經分工完畢,這和步卒頗爲相似,一旦抵達戰場上,便是按照計劃進行衝殺,若是有阻力,則會有銅哨聲傳達聯繫,自會有對應的騎兵趕來支援,這便是背嵬軍,而遼人則不同,他們兵種單一,作戰的戰術改變只能靠這些軍中校尉的命令。

背嵬軍中的橫刀手從馬鞍上抄起一柄小巧的手弩,對着那不斷呼喊的遼人校尉便是一發弩箭,如此近的距離使用鋼臂手弩幾乎是百發百中,那校尉應聲倒下,很快便被慌亂的馬蹄踩成肉泥……

兩軍交戰時,遼人的基層軍官很快便戰死大半,這也給遼人帶來了恐慌,他們已經習慣了軍中校尉的指揮,可以說這些校尉就是他們的大腦和眼睛,一旦消失,遼軍便開始如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最終難逃被大宋騎兵圍殺剿滅命運。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