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

十月初八,四海之內,瑞氣生平,八荒之外,祥雲和泰,天下大吉。這是今年一年之中之中最好的日子,在這一天整個北京城,整個北平府熱鬧起來,百姓萬人空巷的擠在御道兩旁圍觀,因爲今天是陛下出徵的日子,亦是陛下迎娶西夏太后的日子。

御駕親征,迎娶皇妃,這兩件事本不可能同時出現,但在大宋還真的就出現了,亙古未有之事在整個北京城傳開,趙禎的天子之威,趙禎的果敢氣魄被宣揚開,同時也離不開郝一口這位北京城說書頭頭的功勞。

現在的郝一口是整個北京城說書人的頭頭,北京城的說書人該說什麼,能說什麼都由他拿主意,爲此還弄了個說書行會。

在百姓們的理解中,官家是御駕親征以防不測,是去向西夏展示大宋天威的。這是上朝威儀,是大國氣度,百姓們又不是傻子,在他們眼中,這就是大宋的一次搶婚,搶的是西夏的太后!這是多麼漲臉面的事情!

更讓他們激動的在後面,趙禎一身金甲披掛在身宛若天神,金光閃閃的板甲充滿流線型的美感,大紅的披風在後隨風飄動,腰上的天子劍,頭頂的長長的冠羽無不顯示他的英氣。

當他一馬當先出現在御道之上的時候,引來了百姓們的大聲讚歎,這時代皇帝就如明星一般閃耀,本就賣相不錯的趙禎一下成爲百姓心中的英主,本來他的功績也當得起這樣的稱號。

人羣中有人在賣力的宣講趙禎的功績,文治盛世,武功空前,說的趙禎都有些不好意思聽,但百姓們的聲浪一陣高過一聲,如潮水般響徹北京城。

被人崇拜的感覺很好,趙禎橫刀立馬拔出天子劍,隨着龍吟聲響起,皇宮的正門處傳出整齊劃一的馬蹄聲,嘈雜的人羣逐漸安靜下來,伸頭探腦的向皇城望去。

銀色,整片的銀色出現,在陽光的照耀下晃得人睜不開眼睛,這是大駕滷薄騎士的板甲,也是天子的仗衛,皆是重裝騎兵,他們的手中拿的是長長的騎槍,頭頂是雪白的冠羽。

震撼,圍觀的百姓連同官員都說不出話來,整齊的馬蹄聲仿若鼓點不斷的敲擊在衆人的心臟上,所有的騎士都是整齊劃一,一手挺着駭人的騎槍,一手牽着繮繩,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

別說是馬上的騎士,就連胯下的戰馬都是清一色的銀白,馬鎧罩在它們的身上如魚鱗般閃爍着炫目光彩,緊緊跟隨在趙禎身後,金色配銀色最是襯托趙禎的扎眼。

人羣中孩子最先回過神來,坐在父親的脖子上指着眼前的大駕滷薄道:“父親,孩兒長大也要如這些甲士一樣威風!”

周圍的人發生友善的笑聲,孩子的話最是真實,這些騎兵的氣勢確實威武,模樣着實威風,人羣中的讀書人忍不住搖頭晃腦起來:“這這是,拉朽摧枯功蓋世,可令縱掠損威名!”

…………

和御道邊的百姓驚歎的模樣不同,皇宮城牆之上,王語嫣看着威風的趙禎默默不語,一旁的趙妙元攙扶着她道:“嫂嫂還是莫要看了,城頭上風大……”

王語嫣驚醒過來,轉頭笑道:“你以爲我是在生氣?那我這皇后的氣量也太小了,本宮是驕傲!有這麼威武的男人,有這麼受百姓愛戴的男人,本宮驕傲!”

趙妙元微微一愣道:“難道娘娘就一點也不生氣?”

王語嫣捂嘴道:“本宮當然生氣,不過……看到官家便不氣了……官家最是英武的緊嘞!”深情的望着趙禎,王語嫣又道:“這也算是了了官家心頭的一件事,若是不讓他去親眼看看西夏,怕是還不知什麼時候安省下來。有時你皇兄就如少年人的性格似得。”

趙妙元點了點道:“是嘞!娘娘最是瞭解皇兄了!”

王語嫣說的一點沒錯,但趙禎在文武百官的送別中帶着龐大的滷薄儀仗離開北京城的時候,彷彿天地都變得廣闊了,雖然整個大宋都是趙禎的,但他的活動範圍只有一個北京城。

見識過無限風光的趙禎怎麼能甘心帶在皇宮之中,正好藉此機會遊覽江山風貌,體驗如詩如畫的美景。隨着趙禎的加速,整個儀仗隊伍也跟着加速起來,因爲距離較遠,儀仗清一色的騎兵,沒有任何步兵夾雜在其中。

彭七作爲指揮使跟在趙禎的身後,而蔡伯俙這位駙馬都尉則是“掛在”馬上不斷的顛簸,已經許久沒騎馬的他騎術狼狽不堪,成爲整個儀仗中的“敗筆”。

在趙禎的帶領下,整個隊伍如同怒龍出海,洶涌的向前奔馳着,大駕滷薄的騎士們難得有這樣隨官家出征的機會,早已是摩拳擦掌,此時縱馬還不是個個賣力?

北平府的農田中,農人們正在勞作,北京城發生的事情並不能影響到他們,對於農人來說,今年的收成好纔算得上天大的好事,隆隆的馬蹄聲把他們嚇了一跳,待看清楚趙禎的皇駕之後,老實的站在一般,躬身行禮。

趙禎即便再奔放,遇到這些農人也是該慫就慫。

越是上位者,越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面對這些農人的時候趙禎越客氣,不光是要展現王者氣度,更是因爲無法和人家計較,這些農人是大宋的基礎,是撐起自己這個皇帝的存在,沒有了他們自己這個皇帝也會失去意義。

隨着趙禎的手勢,騎駕鹵簿開始減速,待到龍田附近的時候狂怒的潮水便縮成潺潺的溪流,安靜的通過這片農田。

相對的農人們扶老攜幼,簞食壺漿的犒勞大軍,村中的老人在趙禎面前大禮拜下:“陛下率天軍而過乃我等幸事,反倒是這片田地阻擋虎賁的去路。”

趙禎笑着扶起他道:“老人家哪裡的話,朕可不願今年的秋稅縮減嘞!今年收成如何?”

老人被趙禎攙扶着愈加惶恐,連連說道:“託陛下的福,今年五穀豐登,比往年還多收了三五斗,聽說陛下是去西夏迎娶娘娘的,快些上路,莫要耽誤了吉日,小老可擔當不起這延誤吉日的過錯!”

老人說完便回首對人羣中的兒子喝到:“快些把昨日捉到的大雁送來。”

趙禎百般推辭,顯然這是老人給兒子準備的雁禮,他豈能收下,何況他是真的用不到,但老人執着的塞給蔡伯希道:“陛下莫要嫌棄,雖說小老的雁禮不是頂頂好的,但絕是上佳,以此爲禮定然夫妻和睦,相敬如賓啊!”

趙禎心中猛然一愜,對蔡伯希道:“老人家的心意,收下。”

在老人和鄉民的送別中,趙禎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的還不錯……

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二百章真相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