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

歐陽修靜靜站在文德殿中等候,他覺得官家必會召見自己,在這寬闊的宮殿之中他並沒有覺得多麼燥熱,一陣清風吹過,涼爽的感覺撲面而至,這便是磚石宮殿的好處吧!

整個文德殿中,只有高聳的龍柱和頂樑是金絲楠木所制,其他的地方能用上磚石的便用上了磚石,即便宮中走水,那也不會出現火燒連營狀況,而深深的藻井也消去了秋日僅存的一點暑氣。

內侍已經端來了錦凳讓他坐下休息,這是朝中相公都應享受的待遇,但歐陽修卻拒絕了,不是因爲他不想,而是坐不住,一刻鐘沒有得到官家的召見他就一刻鐘的不安生,坐下反而是如坐鍼氈般難受。

爲此他剛剛狠狠的抽了一個內侍,現在的內侍真是是越來越放肆了!沒有聆聽聖諭怎能打發自己離開?歐陽修就不相信如此緊要的事情官家會不召見自己。

性情隨和的歐陽修非到極限絕不會動手打人,同樣他也是想讓官家瞧見那內侍臉上的巴掌說明情況的緊急,書信的內容歐陽修自然看過,這是沒藏氏不瞭解大宋的國情,若是這封書信是寫給趙禎的,歐陽修自然不會看,但卻好死不死是寫給楊采薇的,那就不一樣了……

雖然楊采薇是大宋的貴妃,皇帝的側室,但探看她的信件歐陽修最多被責罰一下,並不會有多大的處罰,誰讓他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呢?

兩國交戰之際,你西夏太后居然去信大宋貴妃,其中定然是有貓膩的,作爲參知政事的歐陽大學士,必然探看一番以證貴妃娘娘的清白,挽回娘娘的清譽……

在大宋,文臣對後宮外戚的干預要比想象中嚴重得多,自周朝開始便有了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不光告訴我們周朝就已經開始養雞,還告訴我們女子不得代替男子干涉政事。

因李唐王朝的武曌之事爲警,大宋對後宮的防範可爲愈發的嚴重,像歐陽修這樣私拆貴妃信件的事情,朝臣只會大加讚賞無人會指責他侵犯隱私,只有趙禎會斥責一番罷了。

噠噠……

穩重的腳步聲響起,打斷了歐陽修焦急的心情,這個腳步聲他在熟悉不過,整個皇宮中只有官家會有如此沉穩的腳步聲,內侍的腳步速度偏快且漂浮,而文德殿這樣的前朝,後宮絕不可能前來。

趙禎一身尋常的燕居服進入文德殿之中,因爲正在用膳又事情緊急,趙禎便直接穿着常服來了,這對大宋的帝王來說很是正常,天水一朝的皇帝最是平易近人,趙禎自己更是不喜歡使用那些華麗的裝飾把自己在朝臣面前拖的高高在上,真正的威嚴不是靠那些外力,而是靠自己的作爲。

歐陽修恭敬的施禮道:“臣歐陽修參見陛下,擾陛下用膳乃臣之過也,但事關重大,臣不敢不奏……”

趙禎苦笑着揮了揮手道:“無礙,朕看到書信的內容後也是詫異的很,你應該瞧過書信了吧?”

這是自然,但歐陽修最基本的態度還是要有的:“臣有罪,不應查探娘娘書信,只不過事出詭異,臣於西夏太后處聽聞,娘娘乃是党項之女,頗爲驚訝……”

就知道會露餡!趙禎暗歎果然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沒想到楊采薇的身份在大宋隱藏了這麼多年,他以爲會永遠的隱藏下去,誰想到居然是被西夏人所揭穿。

“其中另有隱情,朕不便多說,你只需知曉貴妃無疑便可。”

“臣知曉!”

幫助皇帝保守秘密,這可是不簡單的事情,也是皇帝對人臣信任的表現,是臣子的無上殊榮,雖然趙禎沒有明說,但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私拆貴妃娘娘信件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並且歐陽修做好了背書,即便是以後有人翻舊賬他也可無礙,當然他認爲被人翻舊賬的機率很小,接下來就該談談正事了。

“起奏陛下。”經過一小段的尷尬與安靜之後,歐陽修還是決定自己先開口打破僵局:“西夏太后沒藏氏之語有幾分可信,亦是可行!”

趙禎驚訝的打量着眼前的歐陽修,這貨也是文臣,最是守護儒家禮制的,沒想到他一開口就嚇人一個踉蹌,也太直接了些,很快趙禎便想起,歐陽修的性格最是灑脫,曾經的他還常常自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這樣的人確實能說出出人意料之語,趙禎笑道:“你倒是說說爲何可行?朕乃大宋國君,如何能娶一國之太后,即便是她捨棄尊嚴,朕的尊嚴呢?朕豈不變成南朝宋孝武帝劉駿?”

歐陽修臉色大變駭然道:“陛下慎言!孝武皇帝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穢污之聲,佈於歐越,此乃萬世之恥也!”

但說着說着他話鋒一轉又道:“但陛下不同,西夏太后沒藏氏與陛下並無血脈糾葛,且迎娶敵人的后妃乃草原之習俗也。沒藏氏何人?乃李元昊之妻,陛下征伐西夏,迎娶敵酋之妻彰顯我大宋之國威!”

歐陽修說的沒錯,只不過換了一個概念,在草原上迎娶敵人的女人是正常不過,但這個女人從來沒有是太后的!

趙禎心中對歐陽修的話大爲驚訝,這貨的思想沒想到比自己還開放,難怪他和自己的侄女會產生緋聞,真是率性而爲的個性趙禎一點也不懷疑他的人品,絕不會和自己的侄女有染,但這性格早晚會害了他。

趙禎笑着起身,走下御階望着歐陽修道:“若是朕沒記錯,你比朕年長三歲,怎麼就顯得如此老成呢?有何事就直說,光扯這些檯面上的話何意?朕難道就不知曉!”

歐陽修被趙禎近距離懟的老臉一紅,尷尬的說道:“臣癡長陛下三歲,所學所用皆是不如陛下高瞻遠矚……”

“信口胡唚,你可是沒瞧見這書信中寫的什麼?以一個女人換取一個西夏,難道你就沒有動心,此事要是在朝堂中宣揚開,朕還不得被上奏的文書給淹了?!”

趙禎說完隨即補了一句:“此番書信萬萬不可在朝中擴散,只需兩府相公知曉便罷。朕已經知曉了你的意思,擇日再議!”

說完趙禎便飛快的走了,他實在不想顛覆歐陽修在自己心中的形象,這貨真的是開放滴很啊!

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