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這一年對許多宋人來說依舊是平常的一年,今年雖然北方糧食歉收,寒冷的天氣影響了燕雲乃至河北路的糧食收成,但對於地大物博的大宋來說其實並沒有致命的衝擊,只不過糧食產量變小,要從南方大量的調集糧食前往燕雲而已。

天氣寒冷的同時對糧食的運輸也是一大考驗,雖然在寒冷的天氣裡糧食可以得到保存,但在路上耗費的人力物力卻讓人頭疼,還好,趙禎下旨,從東京城開往北京城的火車只許運糧,不許載客,於是一車皮一車皮的糧食日夜不停的向北方的國都源源不斷的運來。

火車的運輸能力再一次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它不是牛馬,不需要每隔一段時間便停下休息,吃草料,飲溪水。只要有煤車水車的供應,火車便能在鐵路上跑。不過需要定時維護便可以了。

大宋的火車還沒有普及,許多人對他敬而遠之,因爲已經發生過幾起火車傷人的案子,趙禎並沒有把事情壓下去,而是把它高調處理,利用這次糧荒的機會宣揚火車的作用,以及蓄意,無意破壞火車所帶來的危害和損失!

這幾起案子一下從該不該廢除火車變成了如何保護火車的運行,人們在看到火車所帶來的實惠和效率後,便一邊倒的開始支持皇帝,因爲他們所能直觀感覺到的是,火車確確實實的影響了他們的糧價……

北京城的糧食雖然夠吃的了,但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趙禎爲了平息糧價大費周章,火車帶來的好處大家都能看見,也能切身感受到,於是便不再糾纏,但很快的糧食的價格穩定在百姓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卻也只夠大宋百姓自己用度的。

顯然西夏這個時候再派人前來索取糧食,要求購買糧食就不合適了,朝廷的糧食歸朝廷的糧食,商賈的糧食是商賈的,有些商賈爲了利益當然會以高價賣給西夏人糧食,但這會影響整個燕雲之地的糧價。

朝廷在不斷的填補商賈的製造出來的窟窿,糧價又開始水漲船高,百姓的叫罵聲連成一片,對這些依然向西夏收買糧食的商賈口誅筆伐,甚至開始自覺的地處這些商賈的其他產業,讓他們在糧食上獲得的利益在別的地方虧損。

商人和朝廷一樣也需要民心和口碑,如果這兩樣東西沒了,那也就離崩潰不遠了,趙禎並沒有下旨要求商賈不得販賣糧食給西夏,但即便如此也讓商賈們開始膽戰心驚。

因爲他們怕自己被朝廷打上奸商的名頭,被百姓所唾棄,甚至被自己僱傭的夥計所不齒,已經有不少夥計離開這些商號而另尋他路,宋人的脊樑已經被趙禎打造的很硬了。

於是這些商賈便無奈的放棄西夏這塊讓人垂涎三尺的肥肉,畢竟和賺錢相比,有些東西更加重要,如若因爲從西夏賺取一筆錢,從而失去以後在大宋的經營機會,那任何一家商號都不會幹這樣的蠢事。

這樣一來的唯一受害者便只有西夏了,他們的糧食問題一下暴露出來,並且成爲威脅國鼎的最大問題,從而超越了千軍萬馬的威脅。

糧食一向是一個國家的最重要戰略資源,趙禎從親政開始就從未忽視過糧食的問題,華夏的歷代王朝歷代君王也是如此,農政永遠都要放在政事的首位。

趙禎自始自終都明白一個道理,華夏百姓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的百姓,只要給他們一片地,且能從這片地裡刨出糧食來,那他們就能生存下去,並且安於這份樸實無華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連生存下去的權利都沒有了,那他還有什麼?只有一條命,這條命會爲了家人,爲了生存,去和那些不讓他們有飯吃,不讓他們生存下去的人去拼!

這就是歷代王朝的叛亂,起義,舉事的根源,如若百姓生活安定,誰願意跟隨那些帶頭的人去造反?誰不知道造反要死人?誰不知道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既然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爲什麼不從造反的九死中求的一生?”

當趙禎把這話說給蔡伯俙聽的時候,蔡伯俙整個人都寒顫了……身體抖得像篩糠一樣,身體上的血液都涼了,臉上最後一點的血色也看不見,軟軟的癱坐在地上一言不發……

一旁的三才也好不到哪去,雖然還是站在宮殿之中,卻好似河邊擱淺的魚,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彷彿溺水後獲得新鮮空氣似得。

他們沒辦法不這樣,皇帝所說的話太過驚世駭俗,身爲一個帝王在造反,叛逆這種事情上的直言不諱讓蔡伯俙和三才都被嚇到了,皇帝最怕什麼?當然是造反了!

但官家非但不擔心,還說的這麼有理有據,慢條斯理的分析,這怎麼能讓蔡伯俙和三才不害怕,他們甚至懷疑……官家是不是得了癔症?

在他們看來,這種事情說之有大不祥,趙禎身爲一國之君更是應當慎言,豈能……用侃侃而談之語說出這樣的話來。

趙禎自然是不在乎的,哪有一個國家因爲皇帝分析的一句話便國破家亡的?趙禎可不相信這些,他之相信自己見識到到的東西。

“陛……陛下慎言,此非帝王之語,恐不利與社稷……”

趙禎把蔡伯俙拎起來:“誰說這話不利於社稷?這纔是帝王之道!難道朕說的話有一句不對?蔡伯俙你今天聽到的話是正確的,但朕卻不能說出去,因爲和你一樣,許多人認爲大宋的根基並不是土地,而在於皇帝……”

瞧見蔡伯俙瑟瑟發抖的眼神,趙禎便不說了,怕是自己接下來的話更會讓他絕望和恐懼,三才找了個泡茶的藉口一溜煙的跑掉,趙禎望着眼前剛上的茶水哭笑不得,自己只不過說出了歷朝歷代敗亡的原因而已,有必要這樣慌張嗎?

當然這只是亡與自己的手中,還有一些是亡與外族的手中,遊牧民族隨着氣候的越來越惡劣,生存環境的糟糕從而開始先溫暖的南方移動,而結果便是和中原王朝產生衝突。

糧食問題很好解決,趙禎已經有了辦法,剩下的便是如何對付這些外敵了……

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