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

任何保存種子的方法都沒有直接栽種要好,因爲這是活體移植,植物本身就算是一種種子。海事司搬運船上的物品,但唯獨沒有移動這些植物,因爲他們在船上長得非常好。

趙禎登船了,在登上船的一瞬間他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到,船上的甲板上沒有任何東西,只有泥土和放止泥土流失的木板,在這些泥土中,各種各樣的植物按照中國人的種植習慣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一排排,一列列,整齊劃一。

“官家,這是咱們司農寺少卿劉郜的功勞,他伺候的這些植物都是頂頂好的。”

趙禎點了點頭:“不錯,能把這些外邦之地的農務伺候好,真是殊爲不易的事情,朕自然會獎賞他,司農寺少卿來正六品,朕要提拔他爲正四品的司農寺卿!”

在場的人都沉默了下來,所有人都望着皇帝默默無語,這一幕讓趙禎和一旁的三才感覺奇怪,三才開口叫道:“司農寺少卿劉郜?劉郜何在?還不快快領旨謝恩!”

穆修等人緩緩跪下,穆修從懷中掏出一本奏疏,雙手相持莊重的遞給趙禎道:“啓奏官家,司農寺少卿劉郜已經爲國捐軀,爲了照顧這些農務,他沒日沒夜照料,不敢有一絲懈怠,加之在海上漂泊久了,淡水不夠,他便把自己的淡水分澆到土裡給這些農物,最後……最後竟活活的被渴死……”

聽了穆修的話,趙禎一時戚動,這是怎樣的臣子啊!居然爲了這些植物把自己生命的水源給灌溉了出去,這些植物是長好了,可一條鮮活的生命卻消失了。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趙禎更加的憤怒與感動,整支船隊的兩千餘人只活下來了三百,剩下的都死去了,而原因居然和劉郜一模一樣,都是爲了保護穿上的這些植物,劉郜向所有人說明了這些植物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它們能爲大宋帶來怎樣的未來,於是這些忠誠的士兵,把海上最爲寶貴的淡水給貢獻了出來。

趙禎氣急,破口大罵:“愚蠢!爲何要因爲這些植物折損我大宋的忠勇?實在不行每樣保留一株便可,何必種植這麼多?難道人命還不如這些東西值錢?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何必…………何必如此?!”

趙禎罵着罵着便哽咽起來,這是他少有被古人堅持與信仰所感動的地方,這個劉郜,以及那千餘逝去的生命讓他感動,讓他哭泣,因爲任何言語已經不能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趙禎是真的被眼前的這一幕所震撼了。

剩餘的人們跟着哽咽,一路上親手送走每一個逝去的人都沒有哭泣的穆修嚎啕大哭,他的心中擠壓着的感情終於能得到釋放:“官家,劉郜是擔心這些珍貴的農物不好養活,只留下少許萬一有什麼閃失,便愧對大宋,爲保萬全,所以纔會如此大面積的種植!官家……我等致死效王命!”

這是用生命在維護自己的諾言,當初他們離開的時候就是對自己說這樣的話,趙禎心中的悲痛無比,這樣的臣子,每犧牲一個都是大宋的損失,這樣的軍人沒犧牲一個都是國家的損失。

輕輕的蹲了下來,趙禎用雙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把船上的泥土:“三才用玻璃瓶裝起來,放在朕的御書房,朕要每日觀瞧,這些都是我大宋忠勇之臣用生命換來的,後世之君亦不可忘。”

三才小心的捧過一個錦盒把泥土裝在裡面,待回宮之後再把這些泥土放入玻璃瓶中,這一把看似普通的泥土在官家眼中卻比什麼金銀財寶都貴重。

望着遠處一望無際的大海,水天一色的景象讓趙禎心中舒暢了一點再次開口吩咐道:“命將作監派遣能工巧匠在港口上修建一座燈塔,朕要爲這些逝去的,活着的勇士樹碑立傳!”

“謝陛下!”

穆修帶着剩餘的人前往驛站休息,辛苦這麼多年的他們也該享受一下人世間的快樂,對於他們來說,吃一頓飽飽的飯便是快樂,大口大口的喝水便是快樂,安安穩穩的水上一覺便是快樂……

司農寺的人緊趕慢趕的出現在口岸上,這是趙禎派人傳喚來的,在得知劉郜因爲這些農物渴死在海上之後,他們便把這些農物當成劉郜的孩子來伺候。

所有的農物都是整體搬遷,連甲板都鋸了下來,用特製的馬車運送會北平府的皇莊,他們只能在那裡種植這些植物,並由禁軍日夜看守,戒備的像是一座軍營,大宋唯獨這裡與火器營有這種等級的戒備。

趙禎本想拿幾個土豆洋蔥西紅柿之類的回宮,但看到司農寺官員可憐巴巴的眼神,心中一軟,甩了甩手便離開了,反正自己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東西,晚一點吃到也是無所謂的。

土豆,玉米,地瓜,洋蔥,西紅柿,哪一種不是趙禎最爲熟悉的,但這些在大宋卻沒有,現在出現了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味蕾,當然不光有這些東西,甚至還有西洋參和辣椒,花生以及向日葵,多虧了那些美洲土著的幫助,大宋將士在幫助了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幫助了大宋。

糧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人口,中國古代的人口和後世相比少了太多,即便是繁榮如斯的大宋,也不過才一億人左右,這個數字還有收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一旦發生戰爭,部分地區的人口便會銳減。

但在世人看來,現在大宋的人口可比盛唐還要多得多,天寶十四年繁榮的大唐纔不過八千多萬的人口,而現在的大宋經過趙禎登基以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以及醫療,商業,農業的發展,人口產生了爆炸式的增長。

大宋的人口基數本來就大,這是一種可怕的複利因素,就像是滾雪球,雪球越滾越大,越大的雪球粘連的雪就越多,從此反覆下去,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一切。

大宋的朝臣已經有人看到了人口帶來的紅利,這一點連趙禎都驚訝無比,古人對經濟並非一竅不通,人口帶來的紅利有利於大宋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人多了意味着一個國家的國力強盛,可戰之兵的人數衆多。

在不少朝臣的眼中,大宋只要按照這種規模發展下去,人口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什麼西夏,什麼遼朝,都將是不堪一擊的存在,大宋用人口便可把這些國家徹底壓倒……

而這些從美洲弄回來的農作物便是打破人口天花板的利器。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