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

皇權確實至高無上,這一點龐籍早已知曉,皇帝手中擁有軍隊,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爲強大的武器,同時他還擁有上天賜予的高貴與獨一無二。

聰明的皇帝甚至連天災都不用懼怕,比如當今聖上,利用自己的罪己詔巧妙的把天災變成遷都的契機,但皇帝越是如此,龐籍便越擔心,因爲他太過英明神武,太過優秀,同時也把皇帝粉飾的太過美好!

一人獨斷乾坤,這是什麼?這是皇帝,但如果是一個昏君暴君獨斷呢?這是獨夫!龐籍閉目養神緩緩開口:“明主者,兼聽獨斷,多其門戶,羣臣之道,下得明上,賤得言貴,故奸人不敢欺。”

“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

突如其來的聲音讓龐籍猛地顫抖,倒吸了一口涼氣,這聲音他實在太熟悉了,之前他是多麼希望這聲音出現在大慶殿之中,現在他是多麼希望這聲音別在自己的官衙之內……

大宋皇帝陛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君父,趙禎,就這麼站在自己的身後,龐籍緩緩轉身,無奈的開口道:“陛下!老臣年歲大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趙禎微微一笑,走向龐籍扶着他的胳膊坐下道:“龐相公爲國操勞,朕還這般突兀,是朕的不是!”看來自己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是把這位老臣給嚇到了,趙禎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只不過龐相公之言讓朕有感而發,忍不住以《李斯列傳》對《明法解》罷了,沒想到驚擾到了龐相公,是朕的不是。”

趙禎仁和的話語,親切的動作都讓龐籍舒坦,他甚至被帶入了一種君臣和諧的環境之中並且非常享受這種君臣之間的信任與體諒。

下意識的脫口而出:“臣願陛下躬攬大權,凡庶府建白,制誥擬旨,特留清覽,時出獨斷,則臣下莫能測其機,而政柄不致旁落矣。”

說完這句話龐籍便後悔了,他甚至不知道爲什麼自己會這麼說,可能是因爲眼前的帝王實在太過出色,要是換做任何一個他都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是在慫恿皇帝乾坤獨斷啊!與自己原本的意思完全相悖,但龐籍還是說了出來,沒辦法他對眼前的帝王實在太過信任了些。他天聖元年開始作爲御史,之後一直在朝中任職,對趙禎的瞭解非常透徹,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都熟悉非常。

可以說就是因爲對皇帝的瞭解他纔會如此信任皇帝,並且說出時出獨斷這樣的話來,這是下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就如同信任最親近的人。

趙禎驚奇,據他所知龐籍不是個牆頭草,認定的事情也不會輕易改變,之前的話顯然是不滿皇帝的獨斷,而現在的話卻又是讓自己獨斷乾坤,這老倌今天是怎麼了?

稍稍一想便也明白,看來自己在龐籍心中還是很有分量的,他這是典型的勸誡之言,趙禎知道獨斷的後果很嚴重,獨斷獨夫,一字之差,相距非常之近,皇帝運用手中的權利稍有不慎便很可能變成天下人唾棄的獨夫。

“朕可不願做一個天下人唾棄的獨夫,自幼先帝便時刻教誨,獨夫,民賊也!朕不屑爲之!但知道爲什麼朕現在要獨斷乾坤嗎?”

龐籍茫然的搖了搖頭,隨即醒悟過來:“陛下是欲遷都之後再……”

趙禎擺了擺手:“不,朕不光是要遷都,遷都只是一個開始,加強對草原的控制,朕要收復的疆土遠不止燕雲,若不能恢復漢唐盛世,朕的大宋豈不是止步於此了嗎?後世子孫何以超越?!何以超越漢唐?!”

龐籍被趙禎的話語所震驚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官家居然是要恢復漢唐的盛世,漢唐的疆域有多廣闊?在唐最盛時,西域不過是它的隴右,而遼人的上京道不過是關內道而已!

龐籍猛然回首,那副掛在中樞正廳之中的乾坤輿圖說明了一切,如若按官家所說,那大宋的版圖甚至會超越盛唐,變成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

乾嚥了一下口水,龐籍小心的說道:“官家,如此浩大的規劃,不知所需幾歲?”

趙禎搖了搖頭:“不知何年,但朕要嘗試,並且帶着大宋儘量的走的更遠,至於皇權,朕亦會限制。如今諫官已經不能滿足與上諫之事,朕打算在遷都之後在做加強,統建以諫言爲主的諫院,與御史大致相同,雖品級較低,但卻能上諫皇帝直達天聽!上官由中樞上官兼任!”

龐籍驚訝的點了點頭,如若真有此諫院,那對大宋來說卻是天大的幸事,相公兼職諫院長官,對君王亦是一種約束,能最大程度上的平衡君權……、

“官家能放手如此之大的權利,已然是難得!老臣歎服!”

趙禎站在輿圖前凝神說道:“那麼龐相公願意幫助朕嗎?或是說願意幫助朕完成豐功偉業嗎?!遷都之事迫在眉睫,早一日遷都便能早一日開始朕的計劃,畢竟留給子孫後代朕覺得……有些不靠譜!”

龐籍無視掉皇帝的嬉笑之言,起身說道:“陛下,老臣願助陛下一臂之力開疆拓土,也願助陛下收束皇權!”

這話就很明顯了,龐籍願意幫助自己成爲開疆拓土最堅實的基礎,但也要成爲約束皇權的人,這說到底也是一場交易。

趙禎欣然點頭,這自然是要同意的,龐籍最爲收束皇權的人是不二人選,換做是別人他還不放心呢!趙禎迅速起身道:“朝臣那邊便交給龐相公了,朕相信有識之士自然是能看出遷都的好處。”

龐籍苦笑道:“官家的人選怕是已經擬定好了,一幫朝臣當中依然有一部分是願意遷都的,他們也多是官家提拔之臣,如范仲淹,歐陽修之流,還請陛下召見勸說便是。包拯等人,老臣自去遊說。”

趙禎點了點頭看向龐籍笑眯眯的說道:“嗯,如此甚好,龐相公多多費心。”

見官家離去,龐籍長舒一口氣,伴君如伴虎,他知道剛剛如若堅決反對,官家完全可以罷相讓自己出外……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