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

手中的長刀在胯下軍馬的帶動下劃過一個遼人的脖頸,鋒利的長刀輕鬆的把他的腦袋砍下,身體還向前衝了兩步,血水噴射在狄青的鬼臉面具上,讓他更顯猙獰。

猩紅的血液最能激發人心中隱藏的戾氣,踏白軍如鐮刀般的收割着遼人的生命,同時這股暴虐的氣氛也環繞在他們的身上,使得踏白軍的攻伐更加鋒利,嘶吼聲響徹雲霄。

三千踏白軍追殺幾千人的殘兵,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如瘋魔般的模樣連彭七看着都熱血膨脹,帶領城牆上的守軍大聲叫好。威武,慷慨之聲不絕於耳。

踏白軍在狄青的帶領下,用遼人的鮮血和屍體見證了自己的彪悍,也用此洗刷了大宋馬戰不如遼人的恥辱,戰場上的每個人的血液都在燃燒,燒的人渾身發燙,燒的人有使不完的力氣。

經過反覆的衝殺,很快,遼人的潰軍就基本被消滅,偶爾有一兩個沒死的也很快被彪悍的踏白軍各種補刀,太陽照着在戰場上沒有一絲溫暖,反而使亮得刺眼的盔甲更加冰冷。

遼人的潰兵被踏白軍殺戮乾淨,戰場上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響,連傷員的呻吟聲都沒有,寂靜的彷彿人間地獄,只有地上的血水和殘肢斷臂在述說這剛剛發生的一幕,而此時的狄青一路放聲高呼策馬而行,雖血染征衣卻無比自信,就這樣帶着踏白軍向城門退走。

他們的使命完成了,城牆上的將士們已經開始用手中的兵器擊打地面,對着狄青等人嘶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慢慢的整個析津府的百姓也跟着高唱,這是來自先秦《詩經》中的古老戰歌,這是華夏百姓心中不朽的戰歌,誰人敢忘?

歌聲伴隨着敲擊聲響徹雲霄,震撼蒼宇,同時也讓耶律宗信的前軍瑟瑟發抖,這根本就不是他們所熟悉的宋人軍隊,也不是他們所認識的宋人。

耶律宗信見識過大宋的騎兵,當初飛狐嶺一戰讓他們吃到了大苦頭,可現在看來,大宋的騎兵更加精銳了,行家一眼便能看出虛實,耶律宗信在看到大宋騎兵追殺潰軍的模樣便知道他們不弱於大遼的鐵騎。

馬上功夫不弱,連殺敵的技巧都比原先突飛猛擊,這纔是耶律宗信最害怕的東西,契丹人對漢人的優勢在哪裡?不就是騎兵嗎?騎兵之所以叫騎兵不是因爲有戰馬,而是有一套精銳的戰法和士兵。

狄青率領的踏白軍從加速到衝鋒,再到收割,一氣呵成,數千人如臂揮指,這纔是最可怕的地方,這意味着大宋的騎兵已經能掌握騎兵的精髓,即便他們沒有契丹人的經驗豐富,但他們身上的鎧甲和武器卻遠勝大遼!

耶律宗信遠遠的便瞧見,那些弩手絕望的擡手向大宋騎兵射去一支支弩箭,但大宋騎兵不管不顧,運氣好的弩箭插在甲冑的縫隙裡不能寸進,運氣不好的直接就從盔甲的正面彈飛,不用細看耶律宗信也明白宋軍的鎧甲上最多留下一道白痕……

厚重的鎧甲對大宋騎兵的影響並不大,身體依然能靈活的在馬上騰挪,甚至能在飛奔的快馬上俯身拾取地上的羽箭,這對騎兵的騎術要求很高。

耶律宗信眼睜睜的看着自己派出的萬餘人被消滅乾淨,但自始自終沒有派出一騎去接應,因爲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這麼做,即便是去接應也很可能有去無回。

他更擔心宋人的騎兵會藉着這股銳氣橫掃自己的軍陣,三千破萬不是不可能,當他看到大宋騎兵退走的時候心中居然升起一種慶幸,或者說是死裡逃生的後怕,這三千人的騎兵隊伍,生生給人以數萬騎的聲勢。

傳令的騎兵早已到達中軍,沒人敢阻攔背上插着令旗的傳令兵,因爲是在前軍與中軍之間傳遞消息,傳令兵身上的顏色特別的鮮豔,爲的就是告訴所有人他有緊急軍情傳遞。

中軍十萬人已經距離耶律宗信的前軍很近了,一盞茶的功夫便能跑上一個來回,而此時的傳令兵卻根本沒有機會離開,左丞相那駭人的臉色已經說明了一切,而陛下的臉色雖然不好看但卻沒什麼大礙。

“耶律宗信真是這麼說的?”

這已經是張儉第三次詢問地上的傳令兵了,他真的希望是這人聽錯了,而非事實如此,但很可惜,傳令兵的回答依然是如之前一般:“千真萬確,將軍說他可以肯定站在城牆上的一定是大宋皇帝,將軍還說如果不是大宋皇帝本人,應身着帝王服飾以安萬民之心,此時身着龍紋鎧甲,又有旌旗儀仗護衛,必是大宋皇帝無疑!”

張儉瞬間覺得天旋地轉,差點暈倒,強忍着心中的波濤洶涌對傳令兵揮了揮手,那契丹騎士頓時如蒙大赦,倉皇的離開宮帳。

耶律宗真此時有些瞧不起張儉,大宋皇帝死不死的和遼朝有什麼關係,他在不在大遼都要收回析津府和南京道,難道就因他一人而撤不成?

“無甚的事情,他趙禎不死反而是上天給朕擊敗他的機會,原本朕給他設的衣冠冢倒是能派上用場了!”

面對皇帝輕鬆和笑意,張儉此時完全笑不出來,宋人實力的他明白,一旦趙禎沒死,對宋軍的士氣和鼓舞完全能超過大遼的軍隊,並且如果這是宋人皇帝的陰謀,那在知道趙禎沒死的一瞬間,大遼便已經落入了他的圈套!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張儉咬牙道:“啓奏陛下,如果真的是宋人皇帝演的一出苦肉計,我大遼還是應當退回居庸關一帶以防有詐!”

耶律宗真驚訝的望着張儉,他沒想到平日裡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左丞相居然是個如此敬小慎微,甚至有些過於膽小的人,二十萬大軍已經抵達析津府之前,此時再退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別說是自己不答應,就是出征的將士也不會答應,這要傳了出去自己成什麼了?得知大宋皇帝駕崩興兵討伐,得知大宋皇帝未死就率兵逃走?

尤其是在得知趙禎沒死後,耶律宗真就更加興奮,他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擊敗趙禎了,他要讓父皇看看自己是不是不如大宋皇帝!耶律宗真一直記得父皇死前說的話,自己憑什麼就不如他趙禎了?!

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