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

北方的冬天雖然寒冷,但完全不似南方的溼冷給人冰冷刺骨的感覺,只要一堆篝火便能使人很快的溫暖起來。

析津府的大街上都是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篝火外圍上了一圈石頭以防火患,街坊四鄰湊錢買羊放在木架上燒烤,油脂則是被小鐵鍋收集起來以作他用,名貴的小茴香被灑在肉上,這是大宋商賈從遙遠的大食換來的,當然到底是從大食還是從西夏就不得而知了,畢竟西域也是有這種名貴香料的。

大宋商人對於官家守夜活動是相當重視的,尤其是在上京城席捲大量財富的商賈,更是大力支持,出錢出力的要把這次守夜活動辦的濃重起來。

幾個大商人聚在一起,葛掌櫃首先發話道:“眼瞧着天色已經黑了,大街上的篝火羊肉都準備好了,百姓也出了家門,咱們也該出血了。”

在座的都是身家豪右的巨賈,對於錢財已經看的不是那麼重,而且這次年會也用不了多少錢,他麼最要緊的便是如何把自己的命保護好,畢竟他們從上京城捲走的錢實在太多,多到他們這些商賈都開始害怕的程度,要不是有官家和大宋的在背後給他們撐腰支持,打死他們都不會這麼做!

錢是好東西,這些錢也都是他們憑藉自己的本事賺來的,可當這些錢的數量大到驚人的地步後,錢就變成燙手的金子,拿則寢食不安,丟則痛徹心扉。

開始的時候他們打算把這些錢全數上交給官家,給自己的家族和子嗣撈個一官半職,可誰知官家居然之按正常的稅率收取他們的稅收,並且還說大宋的商稅已經夠高了,剩下的錢財希望他們用在扶持大宋商業的活動上……

至於如何扶持官家只用一句話概括:“商賈的錢財越多,承擔的責任便越大!這句話對官員依然適用……”

這句話到先在還回響在幾個商賈的腦海之中,所以纔會聚在一起來商議如何使用這筆巨大的財富爲官家和大宋做些事情,窮**計富長良心可不是說說的,當一個人的錢財多到他自己使用不了的時候,便會不那麼在意,就像趙禎一樣,他終於明白了爲何後世成功人士常說:錢對自己來說已經沒有意義,因爲賺錢已經不能給他任何的快感。

官家的話雖然容易懂,可具體的如何把所謂的責任幹出來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單單的敬老愛幼,賒米舍粥做些善事顯然是不行的,但別的事情他們又實在想不出來,在他們看來最大的事情也不過是架橋修路。

蔡伯俙靜靜地品着眼前的名茗,果然應了官家的妙算,這些商人最後還是把自己請來了……想想也是這些商賈整天都在生意場上奔波,怎麼知道該如何爲國家花錢?

商賈們緊緊的盯着風輕雲淡的蔡伯俙,恨不得把茶水一股腦的灌到他的肚子裡,蔡記的大掌櫃兼大宋駙馬就是這幅拿架子的德行?怎麼感覺像是在穩坐釣魚臺的……小狐狸?

“咳咳……諸位既然把我請來了,自然是有難題需要本駙馬想辦法幫你們解決是也不是?”

這就是廢話……衆人在肚子裡腹誹一句,要是大家能想出辦法還找你幹嘛?

葛掌櫃笑道:“蔡轉運使一語中的,我等確實有難處想向您請教嘞!”

蔡伯俙點了點放下手中精美的瓷器道:“諸位都說說吧,官家可是交代過,我蔡記就是商賈的指路明燈,應該爲大宋的商人們排憂解難嘛!”

劉掌櫃脾氣最急,忍不住的苦笑道:“我等從遼朝上京城帶回來的錢財實在太多,並且官家也不要這筆錢,還是正常的收稅……”

蔡伯俙哈哈大笑道:“官家當然不會要這筆錢,你們這樣的給官家把官家當成什麼了?錢送給官員叫行賄,送給官家難道就不是?!”

衆人一時間沒有反映過來,給官家送錢怎麼能叫行賄?這叫進貢嘛……

蔡伯俙見衆人的表情,笑眯眯的搖頭道:“官家的意思說的很清楚,要讓你們拿着這筆錢給百姓,乃至整個大宋做善事嘞!”

又是廢話,大家要是知道如何做還把你請來幹嘛,直接就出錢辦事便可,何必找你來商量?

葛掌櫃笑着拱手道:“既然如此,我等還要請教蔡轉運使,如何才能讓官家滿意?”

“簡單!”蔡伯俙端着茶杯走到衆人當中道:“我蔡伯俙雖說是大宋的駙馬外戚,但和諸位一樣說到底還是個商人,但我卻覺得咱們商人能爲大宋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互通有無,聯通商貿,爲國積財,等等這些都是爲咱們大宋出力。諸位覺得現在的析津府最缺什麼?”

衆人對視一眼,缺什麼?這裡雖然長期受到遼朝統治,但畢竟是漢人的土地和大宋的城市也沒甚的區別……

還是葛掌櫃先發現不同,眼睛一亮的說道:“工廠!這析津府四處從未有一家工廠!”

蔡伯俙猛然擊掌道:“對!葛掌櫃一語中的!就是工廠,這燕雲地雖然迴歸我大宋,但卻沒有一家工廠,咱們大宋的商品銷往何處最快,利益最大?!”

這回不用葛掌櫃說話,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還能有什麼地方,除了西夏就是遼朝,還有女真,高麗,倭國!這些地方手工業落後,但又渴求中原文化和精美的器物,自然也就成爲大宋商品的傾銷對象!

而析津府的地理位置被體現出來,這裡距離遼朝自然是最近的,距離女真也不遠,強大的大宋海船能輕鬆的把這裡的商品運往高麗和倭國,但前提是平州要被大宋拿下……

葛掌櫃興奮的說道:“我等知道了,在析津府之地廣建工廠,讓飽受戰亂的百姓有一個安身之所,即便糧食歉收也能保障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還能出產商品爲國上稅。”

劉掌櫃更是笑道:“可不止這些,有了工廠之後,商品自然是要運出去的,這析津府雖然也有道路,可與我大宋的水泥路卻不能相比,我等出資爲國分憂,也爲自己分憂,在整個析津府架橋修路!”

…………

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