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

大宋的軍隊就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鷹,十萬大軍是一個相當冗長的隊伍,在跨過宋遼邊界的浣水之後,整個軍隊的速度沒有因爲公路的消失而減慢,反而加快了些許。

蔡伯俙的馬車有着相當好的減震效果,這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第一種減震馬車,也是第一種自帶懸掛的減震馬車。

自古以來馬車的速度都是相當快的,而車輛的減震措施卻很小很小,好一點的用輕木製作車廂,並用較大的車輪減震,在車輪上包裹麻繩或皮革,但這些簡陋的措施卻是收效甚微。

爲什麼古代戰車會被淘汰?要知道這些戰車從商朝就已經出現,中國是使用戰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秦軍的重駟馬戰車更是有名的戰場利器,在那轟隆隆的車流碾壓戰場的時候,戰車的強大被髮揮的淋漓盡致,但就在戰車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卻又如流星劃過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原因很簡單,步兵騎兵的發展和強大,使得戰車這種顛簸卻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與創新的猛獸沉睡了下去。

爲什麼士大夫喜歡乘坐牛車,而不是駿馬拉扯的馬車?

因爲牛車的速度很慢,車輛速度慢的時候震動自然減小,也更加舒服和愜意。

趙禎之所以選用蔡伯俙的戰車原因很簡單,他的戰車減震非常的好,趙禎只不過和他隨口說了一下減震的原理和使用新型材料而已,他就能製作出減震效果如此之好的馬車。

蔡伯俙的戰車車廂採用了懸掛的設計,車廂並不是直接與車軸相連,而是懸掛在車架上的,並且採用了彈簧鋼作爲減震的材料,傳導減震的效果非常好。

趙禎的馬車和禁軍們乘坐的基本上沒有區別,尤其是在減震原理上更是如出一轍,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怕是也只有彈簧鋼的數量不同罷了。

馬車飛馳並不那麼顛簸,有的禁軍甚至能在兩輛馬車之間傳遞打開了的水壺,這體現了大宋戰車的穩定。

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燕雲十六州的道路相對要發達的多,這裡主要是漢人的聚居地,也是遼朝農耕經濟的中心,現在也逐漸成爲遼朝的商業中心,因此燕雲的道路相當好。

戰車決定了大宋軍隊的速度,十萬人的隊伍除去六萬人的騎兵之外,剩下的四萬人左右都是步兵,而且是重裝步兵,在趙禎看來騎兵是迂迴機動的最佳兵種,靈活機動,迅捷如飛纔是他的真諦。

有如此靈活的騎兵,那如何讓重裝步兵跟上騎兵的腳步?那只有運用戰車運輸了。

戰車運輸的成本底,效率高,速度快,機動靈活也不輸與騎兵,唯一的缺點只有部署和收斂的速度要比騎兵慢一些罷了,但大宋的步兵最重要的一項訓練便是如何快速的上下戰車收拾裝備。

就像後世的裝甲步兵一樣,上下車的時間都規定在了十個呼吸左右,這樣能最快的讓戰車中的士兵投入戰鬥。

不遠處就是飛狐嶺,說是飛狐嶺其實就是利用地勢建設的城寨而已,遼人自信有飛狐嶺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飛狐嶺不失,遼朝的援軍就能源源不斷的從蔚州向燕雲增援。

趙禎決定大軍務必要拿下飛狐嶺之後,再兵分三路向析津府進軍並且最後在那裡匯合。

在距離飛狐嶺五里地左右大宋的軍隊停了下來,此時是進攻前夕,自然可以安營扎帳,生火早飯,此時趙禎並不擔心所謂的暴露問題,大軍已經跨過了那條大宋從來就沒有承認的邊界,遼人絕不可能沒有準備。

趙禎從容淡定,他有這份自信,十萬大軍圍着飛狐嶺,飛狐嶺上的城寨基本上沒有逃脫的可能。

這是一場殲滅戰,趙禎要讓收復燕雲的大宋第一戰成爲最爲響亮的一戰!

此時飛狐嶺的守軍將領耶律英驚駭的說不出話來,前日探馬來報大宋的兵甲還在五回嶺,怎麼會這麼快的出現在飛狐嶺的城下?!

在接到守城傳令兵來報的時候,他憤然站起喝道:“不可能,難道他大宋的兵甲能長出翅膀不成?還是你在戲弄本將軍!”

傳令兵早已被大宋的突然而至個嚇蒙了,面對耶律英的質問悽惶的說道:“小的看的真切,連大宋皇帝的龍旗都在豈能有假?”

“大宋皇帝的龍旗?!不可能……不可能……”

耶律英頹然做到在虎皮座椅之中,身體不自覺的開始打顫,在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宋皇帝御駕親征了!

之前探馬來報只有大宋數萬車駕向飛狐嶺而來,具體的人數和有誰指揮都不清楚,開始的時候耶律英還覺得不過是宋人的一次偷襲而已,現在看來絕非如此。

宋人不是因爲大遼和西夏作戰撿漏來的,而是一次有預謀有計劃的大舉進攻!

耶律英瞬間就聯想到大宋的前兩次軍演,以及這一次打着軍演旗號進攻燕雲的行爲,轉頭對傳令兵道:“快去請副將耶律宗信前來!”

耶律宗信乃是遼朝名將韓德讓之子,因父親被賜姓耶律隆運,皇帝特賜他與自己同輩的宗信爲名,並且讓他成爲契丹貴族,駐守在飛狐嶺以多加歷練。

身爲名將之子,耶律宗信自小熟讀兵書,文武全才,在飛狐嶺守軍中歷練不過是爲了增加他的資歷罷了。

當他得知大宋皇帝御駕親征,而宋軍遠不止萬餘人之後也是大驚失色,但畢竟是出生將門又是契丹的貴族,多少讓他有處變不驚的沉穩,轉頭對耶律英道:“將軍此時應當固守飛狐嶺,派出快馬向上京城求援!”

這話和廢話有區別嗎?

耶律英苦笑道:“求援的快馬早已派出,在大宋禁軍越過浣水之後本將便已經報與朝廷,但誰知這次是大宋皇帝御駕親征!咱們飛狐嶺不過三萬餘人,而大宋足有十萬雄兵啊!此次北伐定然是宋人皇帝謀劃已久的,不知宗信可有良策?”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將也無克敵良策,現在你我能做的只有把大宋這次進攻的詳細寫下,飛報朝廷了,堅守飛狐嶺是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