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

直到坐在囚車一樣的馬車上,孫翰才明白自己完了,馬車一路向南的駛去,距離大宋每進一步,孫翰的身體越是顫抖,對於一個自私的人來說,即將面對死亡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恐懼,壓抑,等等負面的感覺讓他快要崩潰。

鼠三和宋小乙站在上京城的城邊看着馬車遠去鬆了一口氣,他們完成了官家交代的任務,只要把孫翰送走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都監,你覺得那些商人會捨棄利益撤離到燕雲十六州嗎?”

宋小乙望着大宋方向笑了笑:“當然會,除了向燕雲十六州撤離,他們別無選擇,你覺得有多少人是和孫翰一樣能拋家舍業的?宗族的感情早已融入進了咱們宋人的骨血之中,哪怕身死也不能讓宗族拋棄,一旦如此人將不人!”

鼠三點了點頭,的確,這些商賈基本上都是大宗族出來的人,一旦他們被宗族除名,也就斷了家譜,這比斷了子嗣還讓人難以接受,即便有再多的財富那有什麼用?看來宋小乙是抓住了這些商人的軟肋。

“那什麼時候撤走,畢竟遼皇御駕親征也就在最近,孫翰真是個廢物,居然連遼皇御駕親征的時間也沒弄到,只說一個就在最近,真是不知所云!”

宋小乙笑道:“你也不瞧瞧他是什麼人,一個叛徒能得到多大的信任,你瞧,即便是他“死”在家中也沒人懷疑,這就說明了遼人的態度,從黑手所部收集到的各種情報來看,應該就在最近一個月,可以通知大軍準備了!”

鼠三對宋小乙的話是無比相信的,這麼多年來宋小乙的判斷基本上就沒有錯過,尤其擅長從小的細節上發現異動,通過孫翰的情報和遼朝最近的兵事調動,宋小乙怕是已經大概猜測到遼朝出兵的時間了。

宋小乙的確得到了一些相關的情報,在他看來遼朝對西夏出兵根本就不是時候,此時的西夏兵鋒正盛,大宋和遼朝對其壓榨迫使西夏向西域連連用兵,這比遼朝安逸已久的軍隊要有更多的實戰經驗。

李元昊稱帝后便仿照大宋的廂、軍設置改革兵事,但功用卻與大宋的兵制並不一樣。

他以黃河爲界,把西夏全境分爲左、右兩廂,共設十二監軍司,各立軍名,駐防在各軍事要地。使軍事指揮機構與地域性的防衛措施結合。

其中以左廂神猛軍司、綏州監軍司、宥州嘉寧軍司、威州監軍司、西壽保泰軍司、卓羅和南軍司六監軍司爲左廂,治夏州以東,轄治國家東半部,由元昊族叔山遇惟亮任都統軍。

右廂朝順軍司、甘州甘肅軍司、瓜州西平軍司、黑水鎮燕軍司、白馬強鎮軍司、黑山威福軍司六監軍司爲右廂,名義上治甘州,轄治西半部,由元昊族叔山遇惟序任都統軍。

每個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監軍使各一員,以貴戚豪右領其職,餘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數十,不分蕃漢悉任之,這樣的劃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夏的戰力,連宋小乙都不得不承認李元昊的才能。

耶律宗真在這時候出兵西夏實屬不智之舉,但大宋得到的情報遼朝並不知道,宋小乙早就知道遼皇心中的攀比心理,哼……就這樣的城府也打算和官家比個高低?實在是癡人說夢!

全天下所有人都沒有宋小乙看的清楚,黑手收集到的大量情報都會讓他看清西夏,遼朝,和大宋之間的差距,否則如何向趙禎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在宋小乙看來,如今三國之中大宋最爲富庶,戰力也是最高,經驗豐富的募兵與訓練有素的役兵相結合,戰力自是不容小覷,在加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完全是百戰雄兵!

而西夏掠奪了西域的財富之後國力也是不錯,但在遼人和大宋的壓榨下這些財富持續不了多久,但西夏通過戰爭訓練出來的士兵卻相當彪悍且有着豐富的戰場經驗。

宋小乙看向不遠處的遼朝士兵,在他們身上只有一種感覺,鬆懈……哈氣連天的模樣一看就是昨夜眠花宿柳去了!

這樣的士兵還有什麼戰鬥力?宋小乙覺得他連普通的農夫都不如,但遼朝畢竟是遼朝,這些散兵遊勇的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遼朝真正的戰力並不在這些人身上。

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這意味着全民皆兵!

每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國有兵事,部族州縣,傳檄而集。

而遼朝的精銳力量還不止這些,皇帝御帳親軍、宮衛騎軍,以及各大首領部族軍、衆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國軍六種。

宮衛騎軍也就是斡魯朵,他們是整個遼朝最爲精銳的部隊!

帝、後在宮中時,他們擔任宿衛。出行時,擔任扈從,作戰時,組成親軍,帝后死了,則去守陵。這些士兵是連同家屬一起徵集來的,家屬集中在指定地點居住。這些家屬聚居點,屬於皇帝的斡魯朵,聚居點內的居民被稱爲斡魯朵戶或宮戶,他們也是宋小乙唯一接觸不到的地方。

經過宋小乙的推算,遼朝和西夏算是勢均力敵,這也是大宋從中插手的最好機會,一旦大宋收復燕雲之地,就會迫使遼朝撤退,西夏與遼朝的戰爭無論遼朝是否佔據優勢都會撤軍回援,師老兵疲之下豈能是大宋的對手?同時西夏的李元昊只要不傻就轉守爲攻……

宋小乙想到這裡心中一片火熱,遼朝在兩面夾擊之下一定疲於應付,而大宋一旦收回燕雲十六州有了屏障之地後,根本就不擔心遼朝騎兵的反撲,險要的地勢配合上長城的守衛,燕雲之地再也不可能丟失!

轉身向城中走去,宋小乙還有另一件事要做,把遼朝的經濟搞崩潰纔是他此行的首要目的,經濟上的手段有的時候甚至比大軍壓境更爲恐怖,但是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露出來,而這段時間就是讓大宋商賈撤離的最佳時間!

宋小乙必須帶領遼朝的大宋商賈安全的撤離到燕雲之地,保護商人和他們的財富安全撤回,這是趙禎交代的嚴旨。

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百零一章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