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

自從大宋西征党項之後,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在向南發展,開發荊湖平原,開發嶺南之地,南滅大理,繼而又征伐麻逸,馬六甲。

這一系列的動作讓外人看來都是大宋不願與北方遊牧民族交鋒的舉措,寧願花費大力氣去開發嶺南之地和南海諸國也不願向北前進一分一毫。

趙禎獨自一人站在御書房的地圖前,南海諸國已經被塗成了代表大宋火德的紅色,自己爲大宋不斷的積攢力量,所作的一切都是爲了向北進攻。

燕雲十六州,這個多麼熟悉又讓人難過的詞語,只有在大宋纔會有這個詞語,因爲也只有大宋失去了這片抵擋外族又意義非凡的土地。

這片土地對大宋的意義太過重要,不僅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加因爲它是中原王朝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屏障。

三才擔心的站在一旁,官家每每看到輿圖的時候表情總是如此嚴肅,甚至充滿了悲哀,也不知官家爲何有這種悲哀,說的難聽一點,三才甚至覺得這種悲哀與亡國一般讓人絕望難受,說是國仇家恨也不爲過,但這話他是絕不會說出來的,他只敢在內心深處膽大妄爲的猜想一下。

大宋失了燕雲地也不是一天兩天,從太祖道太宗無不想收回,先帝也是如此,可都沒有成功,聽老不死的陳琳說,每每說到燕雲十六州先帝和太宗都是充滿失望的,但失望和悲哀是倆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三才哪裡知道曾經的歷史,趙禎的悲哀是來自於宋史中的斑斑血淚,國力強盛且有明君的情況下,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不那麼明顯,畢竟大宋可以通過掘堤淹田,使得千頃良田變成澤國阻擋遼人的鐵蹄。

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是倆個方面的,一方面使得大宋失去屏障,而另一方面使得遼人的發展有了巨大的幫助,燕雲之地可不小,擁有着大量的農田和放牧之地,再加上長城屏障和山勢奇險,幾乎是最理想的土地。

失去十六州,遼人可以直接打到黃河,遼朝也從遊牧狀態昇華成半遊牧半農耕,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轉換,遼人發現了其中的好處,所以纔會死守燕雲之地。

趙禎微微嘆息,如果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這片土地,趙禎都不敢想象後世會如何,所以他才如此急迫的發展大宋的軍隊,改良大宋的兵制,因爲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雄心壯志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被磨滅,趙禎明顯的感覺到現在自己越來越排斥不確定的戰爭。

攻伐燕雲十六州和攻伐西夏,大理不同,這是一種大國之間的猛烈碰撞,遼朝和大宋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是很多,大宋的技術裝備無法徹底碾壓它,何況人家佔據有利地形……

如果石敬瑭的墓在大宋境內,趙禎不介意把他挖出來鞭屍,這種恨意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輕輕的在地圖上貼上一個紅色的箭頭,這代表大宋未來的進攻方向,趙禎依然打算採用爺爺第二次北伐的進軍路線,並不直去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幽雲十六州被冗長的太行山脈分爲山前七州與山後九州,相對來說山前七州容易攻取,而山後九州則要徐徐圖之。

但兵貴神速,趙禎打算利用大宋的車馬配合,兵分三路的拿下整個燕雲之地,爲此只能以車馬並進的方式配合步兵,車馬在前裝載步兵一路攻伐前往山後九州,而把前山七州交由後面的步卒進攻。

這也是爲什麼趙禎組建十六衛的原因,天子四衛,背嵬軍,踏白軍,全數成爲先行部隊,攻取山後九州,深紅色的箭頭代表着他們的行軍路線,而剩下的十六衛則用粉紅色的箭頭表示。

如此一來能最快程度上的拿下燕雲十六州全境!

趙禎眼睛中已經散發着猩紅,戰場的慘烈畫面彷彿如電影般在自己的眼前閃過,華夏的戰爭永遠都是大規模的,永遠都是血流成河的,這是任何一個地區也不能匹敵的!

幾十萬乃至數百萬人蔘與的一場戰爭是多麼的慘烈?這個巨大的血肉磨盤將會吞噬掉多少年輕的生命?哀鴻遍野,流血漂杵怕是也不能表達戰爭的悲壯,但趙禎義無反顧。

他原本不是個好戰的人,但爲了長治久安,爲何大宋的美好流傳下去,爲了可悲的歷史不再重現,趙禎打算用自己的一切和大宋的繁華做一次豪賭!

御書房內寂靜無聲,三才猛然覺得自己的汗毛都炸了起來,一陣刺骨的寒意從心底升起,冰冷而若有若無的殺意在雕樑畫棟的御書房內瀰漫着,三才甚至升起一種立刻逃離的恐懼。

而這一切都是來自眼前年輕的官家……

這是三才從未在官家身上感受到的感覺,即便是西征党項南滅大理的時候,官家也沒露出如此熊熊的殺意和戰意,這戰意是如此的濃烈,以至於自己都難感受到官家的決心。

飛快的瞥了一眼牆上的輿圖,無數的紅色粉色箭頭組成的路線使得三才大驚失色,這不正是大宋進宮遼朝的路線嗎?官家打算用兵遼朝了!三才決定之後的這段時間滴酒不沾,隨時隨地的保持清醒,萬萬不能把今天看到的一切泄漏分毫,這個御書房也將成爲宮中的禁地,自己每日親自打掃……

“什麼時辰了?”

趙禎的發問讓三才舒了一口氣,趕緊掐斷手中的線香道:“啓奏官家,已經午時初刻了,官家打算在何處進膳?”

“送到後苑吧,朕打算放鬆一下。”

三才連連點頭道:“奴婢這就去準備。”

在三才離開之前,趙禎扭頭說道:“以後除了你之外,沒有朕的宣召任何人不得進出御書房,甚至包括中宮和皇嗣……”

三才身體微微一顫,立刻點頭道:“奴婢遵旨!”看來官家這次是真的要御駕親征了,瞞着中宮皇后和後宮嬪妃不就是怕那幾位擔心嗎?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