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

趙禎坐在御案之後,御案上是這次軍演的各方反饋,有大宋國內的,也有遼人和党項人的,這些都是他這個一國之君必須瞭解的事情。

國內的反對聲不是很多,即便有也是來自於那些人在西京的老儒和一部分卸任的官員,他們不知變通看不清時代的變化,夏竦上疏請求趙禎下旨斥責這些反對的人。

在他看來,國家利益面前,所有人都應當結爲一體。

此次軍演對大宋來說收穫頗豐,就連朝中的一些反對派都開始承認其價值,誰知西京的一些老頑固依然不可鬆口,只知道拿着“國雖大,好戰必亡”說事,即便大宋連戰連捷的情況下依然如此。

趙禎豈能看不出原因?

這些留守西京的士大夫從大宋的幾次征伐中皆未獲得利益,趙禎的獎罰原則是必須和軍功政績掛鉤,這樣的勘磨製度比之前的舊例要難上許多。

一些保守的士大夫不願變通也就算了,但當迂腐的他們看到東京城的昔日同僚平步青雲後,心中的不滿和嫉妒便開始滋生,原本舒適的生活也變得枯燥無味,開始上疏趙禎,陳訴戰爭和興兵帶來的危害……

趙禎很想把他們的家都抄了,因爲他們奢侈的用度皆離不開戰爭所帶來的利益,西征党項使得大宋商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南征大理增加了大量的土地面積和糧食,沒有這兩項基礎的保證,如今的大宋繁華就是過眼雲煙。

戰爭帶動經濟這一點幾乎很難有人看到,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真要下詔斥責這些留守西京的頑固臣子,趙禎下不了這個手,畢竟是一些有名之人,如果自己下詔斥責他們,必定會引起大宋國內無聊的學術爭論。

如今的大宋文化算得上是百家爭鳴,各種學術與理解之間的爭論從未停止,對趙禎來說這是好事情,因爲無論哪一種都符合大宋的統治,無論是儒家的忠君,還是法家的法治,亦或是道家的黃老之學都是在維護自己的統治。

只是觀點之間的不同而已,趙禎需要儒家維護主流思想的穩定,也需要法家的制度來完善管理,黃老之學與格物兩者合二爲一更是讓大宋的科技領先於世界。

趙禎可以說如今的大宋是整個地球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這樣的一個國家有什麼理由不能成爲霸主?有什麼理由金甌不全?有什麼理由會被泯滅在歷史之中?!

趙禎捏了捏拳頭自言自語:“老子就是回來拯救大宋的神!”

但很快趙禎就被從神壇上被人拉了下來。

御案上是國家大事,御案下是翻天覆地,倆個兒子都喜歡鑽到自己的書案下玩,他們把自己的御書房當成了愉快的遊樂場,這沒什麼不好。

趙禎用腳挑起倆個小傢伙,聽到的是一陣歡樂的笑聲……

三才已經見怪不怪,隨着皇子太子的成長,官家的書房就從未缺少過歡笑,這兩個孩子給官家的快樂甚至超過了斬殺耶律大丹的軍功所帶來的喜悅。

倆個皇子也是相當和睦,兄友弟恭不足以說明兩人之間的關係,用官家的話來說,兩人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宮中的兩位原本爭鬥的厲害,可隨着官家的一句話便再也沒有任何爭鬥:“朕給予什麼就是什麼,誰也不能爭搶,否則便是什麼都得不到,朕說到做到,切勿挑戰朕的決心!”

三才每每想起,都覺得官家做的對,皇帝的威嚴即便是親近如枕邊人也不能挑戰,後宮安定,則皇宮安,皇宮安則朝堂安,朝堂安則天下安!

趙禎早早的定下皇子人選,爲的便是杜絕朝堂和後宮中的儲君之爭,一國太子定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來可以早早的確定接班人加以培養,而來也明確了皇子的地位,讓那些心懷鬼蜮的人打消念頭。

王語嫣身爲皇后,又是出自世家豪族,趙禎立她的兒子爲太子儲君,能最大程度上的減少阻力。

對於趙旭和趙昀來說這裡是他們最安全,最快樂的地方,既有父親的陪伴,又有不用擔心母親的苛責,他們知道父皇一定會保護他們。

趙禎扮演的永遠是慈父角色,而王語嫣和楊采薇則是嚴母,兩人整日教導兒子學業和禮數,自然孩子們見了趙禎更加親切。

倆個孩子糾纏趙禎玩了許久,直到王語嫣派人來催纔不舍的離去,趙禎難得享受這種父子之間的嬉戲,身爲皇子的他們享受不到同齡孩子的樂趣,整天面對枯燥的經史子集也怪難爲他們的。

趙禎放下案牘上的勞形,站起伸個懶腰道:“旭兒,昀兒,去腳上你們姐姐,父皇帶你們去後苑玩耍去!”

倆個孩子歡呼着跑出寬大的御書房,直直的向後宮竄去,連身上的小玩具灑落在地上都來不及撿,陳彤一邊小心伺候着一邊小跑的跟上。

這些小玩具是趙禎親自制作的七巧板,魯班鎖之類,別小看這種小玩意,它既能開發智力,又能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起來。

對於教導孩子這種事情,趙禎採用的方法和他們的母后不一樣,趙禎不會把經史子集放在他們的面前告訴他們,書中說的就是對的,先賢的話就是真理,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過程便是他們認知學習這個世界的過程,也是他們發現和定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但這種方式讓王語嫣很是不滿,在她看來能從書中直接得到答案的事情和比去等兒子自己發現?這不是浪費時間又是什麼?

不滿的王語嫣賭氣的坐在一邊盯着站在樹下的趙禎和孩子們,四個人仰着脖子看樹上的烏鴉餵食,只不過不是老的喂小的,而是烏鴉反哺。

王語嫣撇了撇嘴,如此簡單的道理直接告訴孩子們不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煩,也不嫌脖子難受。

可漸漸的,她改變了這一看法,趙禎帶着兒子和閨女們看過烏鴉反哺後,三個孩子幾乎都用稚嫩的嗓音回答道:“孩兒學到了孝道,也知道不能以貌取人,慈烏雖醜但心存孝道,如此便是良禽……”

從烏鴉反哺這件小事上看到了人不可貌相這個道理,這對孩子們來說可不是淺顯易懂的,轉頭望向趙禎,沒想到官家教育子嗣還真是有一套,怕是孩子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如此生動的一課……

站在樹下的趙禎卻覺得這很稀疏平常,孩提本就學習知識明白道理最快的時期,稍加引導便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自己獲得的快樂也是出乎意料的多。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