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

趙禎站在東京城的城口率領百官迎接使團的迴歸,東京城這座繁華依舊的城市向每一個曾經離開她的子民敞開懷抱。

朝中的文武百官竊竊私語,他們都不知道爲何官家會出城親自迎接使團的迴歸,趙禎並不向他們解釋其中的奧妙,畢竟夏竦和蔡伯俙的所作所爲上不得檯面。

在朝臣們看來官家對使團歸宋過於看重,只需在大慶殿以重禮召見便是,何必如此認真如大軍凱旋似得,只有宋小乙站在城門的陰影之下微微點頭,他了解夏竦和蔡伯俙在遼朝做的一切。

可以說這次遼朝的內亂就是他們兩人一手造成的,挑撥法天太后與遼皇的關係,甚至連齊天太后的死也和他們有關,只要能使遼朝不得安寧,宋小乙纔不在乎什麼禮法之類的。

黑手什麼時候遵守過禮法……

宋小乙已經習慣了躲在陰影之下,一旁是形如朽木的陳琳,他現在越來越喜歡這個年輕後生了,因爲這小子越來越像自己,只不過沒有去勢而已。

但說實話,陳琳也爲這個年輕人感到悲哀,長嘆一聲道:“你就那麼甘願永遠躲在見不得光的地方?”

宋小乙靠在結實的城牆上把身體蜷縮回陰影之中道:“這有什麼不好嗎?我曾經答應過官家永遠做他的影子,時時刻刻處理見不得人的事,見了光我還怎麼做事?”

陳琳苦笑道:“你知道官家不是那樣的人,只要你開口,官家一定會讓你出頭的!”

“爲什麼要出頭?我覺得現在的差遣很適合我,不瞞你說,官家對我已經是仁至義盡,甚至還提議讓我轉爲文官,最少也是個龍圖閣的大學士,只可惜我自己不爭氣,腹中才學太少當不得而已,我還是覺得現在的職司最適合我不是嗎?”

陳琳肯定的點了點頭道:“這話是沒錯,你小子也不知爲何,天生就是管理黑手的料,這些陰私之事你總能處理的妥妥帖帖,官家怕是離不開你了。”

宋小乙哈哈大笑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誰?!”

“唉!我就是知道當初官家收養的孩子不簡單,現在看來果然是沒錯的,還記得老夫嗎?”

站在城牆邊上卻絕不踏入陰影中一步的不是魯宗道又是誰?

“魯參政?”宋小乙驚訝的望着魯宗道一時不知該說什麼,這個人是除了官家之外宋小乙最尊敬的人,整個大宋的搖桿也只有他的最硬,每每遇到不平事總能及時在官家面前上奏。

魯宗道無奈的笑了笑:“遼朝的事情你知道的囫圇給老夫講講如何?”

“魯參政在說什麼?”

見宋小乙裝傻,陳琳在一旁裝死,魯宗道怒道:“你以爲我什麼都不知道,朝中的諸公也許有些會被矇蔽,可又不都是迂腐之人,王相公對遼朝之事避而不談整日笑呵呵,丁謂則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呂夷簡僅僅因爲和往相公頂撞幾句就被官家出外,這一切都不尋常,加之遼朝劇變,誰都能看出其中的關竅來,也就是諸公不願趟這趟渾水罷了,你自是清楚的!”

陳琳驚訝的擡起眼皮望了一下眼前的魯宗道,這還是那個迂腐古板的“魚頭參政”嗎?

宋小乙和陳琳都小看了文人的才智,即便是再迂腐的人能當上京朝官也不會奔到哪裡去,更何況是身爲副相的參知政事?

朝中的官員有很多能看出其中的蹊蹺來,只是大家見官家不想說也就不問罷了,原因無他,一切都太巧了,使團在遼朝逗留的時間也太長了些。

而恰恰就是夏竦和蔡伯俙在遼朝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誰不知其中的聯繫就是傻子!他們只是聰明的選擇閉嘴而已,但魯宗道卻是覺不會這麼做的。

諫臣的職責就是掌諫諍以直言規勸皇帝從而實現自己在朝中的價值,魯宗道自趙禎登基開始便一直負責上諫,只要趙禎一日未奪取他的差遣他便不會懈怠。

宋小乙悄悄的用手指了指趙禎所在的十里亭,只要趙禎不讓他開口,即便是打死他也不會說出所有事情,魯宗道感慨的說道:“你忠於王事當然是無錯的,可如果遼朝的內亂是我大宋一手造成的,那就不是忠於王事了……”

“魯參政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我等助紂爲虐了不成?!”陳琳的聲音陰陰的響起,他最聽不得對官家不敬的話。

魯宗道嗤笑道:“你這殺才,當初老夫救你不知幾次,如今你卻也不知厲害。大國行事當以煌煌之道而爲之,鬼蜮伎倆只能一時得逞,終上不得席面,你難道想讓我大宋成爲小人之國不成?!”

陳琳嗤之以鼻道:“算我欠你幾次人情,可有些話不要太早的下定論,官家行事自有法度不是你我能揣測的。”

魯宗道點了點頭:“所以纔要我等諫臣直言規勸!”

陳琳還想說什麼,但瞧見遠處官家站在亭子中的身影微微嘆息道:“也罷,你做你該做的事情沒錯,陛下確實不似先帝那般仁義到骨子裡……”

宋小乙臉色一變,這些話就不是陳琳應該說的!

魯宗道笑着點頭道:“你也看出來了?官家的仁慈和先帝的不同,沒有一絲軟弱在其中,這雖是我大宋幸事,可亦要好生輔佐,否則難免出現另一個漢武帝!”

陳琳苦笑着搖頭道:“漢武帝有什麼不好?一代雄主,千古敬仰!”

“可他是個獨夫!!你我百年之後如何向先帝交代?!難道先帝的囑咐你忘得一乾二淨,是了!你現在過得舒服,在黑手中躲清閒,可別玩了先帝的交代,要讓陛下成爲有德之君中興之主!”

陳琳的話就像一把小刀不斷的颳着陳琳蒼老的皮膚,讓他渾身難受,而一旁的宋小乙則是呆呆的看着他們莫名其妙,到底是什麼情況,怎麼又和先帝扯上了關係?

宋小乙哪知陳琳和魯宗道二人曾經受過真宗的密旨,嚴令二人輔佐趙禎,規勸上諫。

這是天底下最揚名的事,同時也是天底下最難的事!

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