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

無論趙禎這位皇帝做的有多麼好總會有潑涼水的人出現,趙禎已經習慣了這種事情,畢竟士大夫輔佐君王最大的任務就是奉行規勸。

呂夷簡便是這些人的代表,他對趙禎的上疏只有八條規勸: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別的時候上疏都還好,唯獨此時不合適,要知道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歌頌趙禎的文治武功,而這八條規勸顯然是不符合文治的意義。

趙禎不打算理會呂夷簡的行爲,畢竟這是文臣的本職工作,如果斥責倒顯得自己的肚量頗爲小氣了些。

但趙禎卻是覺得呂夷簡此人的肚量也不大,在用人上,呂夷簡對那些反對他的人不夠寬容,這些人物常常被他貶往遠方任職,如孔道輔、范仲淹等。

歐陽修曾經私下裡評價過呂夷簡這位當朝重臣,說他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這話是有些過了的,但文臣就喜歡用這樣的話危言聳聽,趙禎之所以一直不對呂夷簡出外,也不過於重用他乃是因爲呂夷簡雖然氣量稍小,但對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還是能夠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懲示威,一面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只不過方式方法有待改進。

丁謂對他的評價則是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趙禎打算慢慢的改變他。

趙禎知道朝中百官爲何如此大力的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這不光是表現了皇帝的功勳卓著,讓百姓對大宋更加有信心,也讓鄰國對大宋更加敬畏,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文武百官都會借這個機會加官進爵。

щщщ•тt kan•C ○

任何人對自己的利益都不會不重視,即便是魯宗道這樣剛正不阿不爲私利的名臣也是如出,官價越高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越大,這是文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

是夜,普天同慶,東京城尤爲熱鬧,百姓們奔走相告,官家要在宣德門上與民同樂,共享盛世太平!

對大宋百姓來說,這次南征是他們真真正正看見的大宋軍力加強,之前的西征党項多少還有些取巧在其中,可此次南征乃是滅國之戰,是大勝,絕對的大勝!

百姓們對國家的感情很淳樸,只要自己生活好了,國家不會被外敵欺負,便是盛世。

大宋的百姓與漢唐不同,他們經歷過五代十國這個大分裂時期,他們知道什麼是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當年太祖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統中原腹地爲何如此的迅速?

ωwш ◆ttκǎ n ◆CΟ

答案只有一個,民心所向……

只有和平統一的國家纔是農耕民族發展的基礎,這種事情就連種地的老農都知道。

如今的大宋繁榮昌盛,這是百姓最希望見到的事情,百姓的生活變好了,即便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人都能在城外的工廠中謀一份差事,如果有些手藝,更是能得到大價錢的聘請。

原先對百姓來說讀書認字是很奢侈的事情,但現在卻簡單又便宜,書籍的價格變得很低,即便是再暢銷的話本也不值幾個錢,只不過印書的質量有高有低罷了。

孩子們上學堂的束脩也變得極爲便宜,畢竟朝廷每年都會補給先生們一定費用,這樣又賺錢又有身份的活計誰不想做?萬一有一天自己的學生出人頭地,入朝拜相之類的,身爲先生多少能靠着一點師生之誼得個官身嘞!

文治的同時又有武功,從之前的西征党項揚大宋國威,再到如今的南征大理滅國奪爵,如今的大宋再也不是那個打了勝仗還要付給遼人歲幣的軟弱國家。

如果文治就是百姓們的錢包變鼓起來了,那武功就是眼前這些身穿威武華麗板甲,肩上扛着巨大陌刀的羽林衛。

這是羽林衛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一時間整個御街上鴉雀無聲,所有人呆呆的看着這支由鋼鐵打造的猛獸,板甲在燭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背後是猩紅的披風,頭盔上的白色翎羽隨着晚風微微搖動,巨大的陌刀顯露出它的猙獰……

漸漸的人羣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這是陛下的軍隊,這是大宋的軍隊!

國立如此強盛,大宋百姓本能把這一切歸功於官家的治理之下,當趙禎牽着皇子和公主登上宣德樓的時候,點燃了這場盛會的高潮,御街上的百姓們山呼萬歲,聲震蒼宇……

趙旭和趙昀莫名其妙的望着城牆下興奮的百姓,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人,在他們的小腦瓜裡還不能理解城下百姓的興奮。

而靈兒則是經歷過這一切,興奮的用小手指着城牆下的百姓發出咯咯的笑聲。

趙禎輕輕擡手,城下的百姓便安靜下來,在他們看來官家的一舉一動便是至高無上的旨意。

三才站在城頭上高聲誦讀趙禎的賀詞:“是歲,大理皇帝段素興昏庸無道又好大喜功,並以無道之師兵犯我大宋成都府,我大宋將士同仇敵愾揮師南征,滅此無道之國,收我華夏故土,乃仁義之舉,陛下憐憫大理百姓疾苦,免其賦稅三年!”

百姓們高呼:“陛下仁德!

這纔是性情寬厚的官家,這麼多年來百姓從未經歷過苛政,不光如此趙禎還免去了許多五代時期留下的苛捐雜稅,但朝廷的財賦卻未減少,這都是官家功勞,許多人激動的留下眼淚,就連朝中的官員亦是如此。

但這一幕在遼朝使臣的眼中卻是比大理被滅還讓他們恐懼的事,大宋的改變他們是看的最爲清楚的!

遼皇駕崩,張儉回朝奔喪已經半月有餘,而夏竦和蔡伯俙也在遼朝盤亙許久,沒有回京的主要原因是爲了考察遼人的動向。

因爲遼朝和大宋是兄弟之國,所以遼人有專門的都亭驛,但党項人卻沒有這一待遇,只能以西平王使者的身份參加這次盛世,但他們比遼人更加的恐懼,如今大宋滅了大理,那下一個會不會是党項?

党項與遼朝不同,他們在大宋一直都是屬臣的尷尬地位,即便是西平王李德明活着的時候也是靠圍攻延州城而獲得封爵以及定難軍的稱號,至今党項都沒得到大宋的承認。

即便是遼朝承認大夏國的地位,可大宋依然不認賬……

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