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

事情已經發生了,原本的張老大是準備無奈接受的,船隊的所有人都是面如死灰,畢竟重炮藏匿之事他們也脫不開干係,隱瞞不報在大宋也是同屬之罪,一條船上的人都要受到牽連,甚至連整個商船隊的人都不能倖免。

但突如其來的變故卻讓張老大驚詫,他也沒想到這個自己在泉州娶到的脂粉店老闆娘居然認得官人,並且還是姑姑…………

張朝西看着眼前英武的水師艦長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邊上的張王氏笑道:“這是你堂兄王萬平,快叫人!”

看着比自己大不少的王萬平,張朝西低聲叫了聲堂哥,卻沒想到他會迴應自家,點頭道:“姑姑這是堂弟?您和這個人生的孩子?!”

張王氏笑道:“怎生不可?沒點禮數,他是你姑丈!”

“您是…………誒!這如何使得?!官家若是知曉,必定會怪罪您的!”

一句“官家”讓張老大和張朝西父子二人目瞪口呆,自己的婆娘到底是什麼人?居然還能和官家有所牽扯,“官家知曉要怪罪!”這…………這是什麼意思?!

張王氏便是堂堂的三槐王氏的貴女,翰林學士王雍的女兒,帝師王旦的孫女,和趙禎青梅竹馬的王柔!

人生是奇妙的,王柔在神都城中多受趙禎的照拂,也受到了後宮的熱情款待,最後嫁給了宗室,得了國夫人的稱號,原本是極好的。

但她心中一直放不下與趙禎之間的情誼,每每入宮便是長住,流言蜚語終於還是重傷了她,其結果便是與宗室和離,這在大宋甚至是漢家的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女子自己寫下和離書去往衙門和離,根本就聞所未聞,若非王柔的身份尊貴,衙門裡的官差便直接把她打出去了。

最後事情鬧大,趙禎親自下旨才平息下去,但如此一來民間也傳出了這位國夫人與官家有染的“緋聞”。

只不過從此以後王柔遠走他鄉,離開了神都城,同時也離開了王家,因爲王家再也沒有她的容身之所。

王雍放言再也不認這個女兒,但私下裡卻是和王夫人悄悄打聽女兒的下落,但數十年間搜尋無果。

有人說王柔被官家養在了宮中,有人說王柔出走海外,但此間種種皆是傳言,沒人知道這位曾經能夠入主中宮的女人去了什麼地方,是死是活。

但現在王柔出現在了海船上,王萬平對這位姑姑的影響實在是太過深刻,所以在看到王柔之後便能肯定就是她。

不說臉上的模樣,單單是那份高貴的氣質就是一般女人所沒有的,畢竟她也曾經是官家身邊的親近之人啊!

“姑姑,您…………隨我回去吧!”

王萬平只是三槐王氏的旁支,但較爲親近族脈所以也就有了走動,知曉了其中的隱情,急急的打算帶王柔離開,全然不顧邊上張老大和張朝西父子二人。

在他看來找到姑姑比什麼都重要,至於這對父子,怕是要治罪的,王家即便瘦死也是比馬大的駱駝,閨女豈能嫁給這般身份的人?

但王柔卻道:“我的夫君孩子皆在此處,如何回去?本打算這趟船跑回來賺了最後一筆錢便賣掉船隊上岸,讓你堂弟好好讀書的,但今日之事卻被官軍撞見,重炮並非我家男人所買,而是在之前賊寇的船上所繳……”

王萬平點頭道:“我剛剛看過,這三門重炮乃是東海艦隊之維護丟失之物,出現在南海與商船隊無關,但畢竟是在這海船上被發現的,此事追查下去若非水落石出,怕有些人還是會用張老大的性命抵罪!”

王柔卻不擔心,笑了笑道:“我早已知曉,所以便準備自報家門的,沒曾想居然遇到了你。”

王萬平爲難道:“此事還是無法善終,此非姑姑求來官家旨意,只不過太上皇帝已經去往興京…………”

王柔笑着搖了搖頭道:“太上皇帝…………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他也終於輕鬆些許了,姑姑我可不想再去叨嘮,還是去求當今的皇帝官家吧!我在他的面前還有幾分薄面。”

王萬平點頭道:“如此是最好!”說完後又道:“姑姑,其實我此次並非巡海執役,而是南海艦隊開拔的前鋒,所以姑姑無須擔心我等返航,但事情卻不能不報,還請姑姑速去神都請旨銷案!”

王柔驚訝道:“整個南海艦隊開拔?此去何處…………哦,算了,不問了,路上保重,寫份文書與我,我親自送去福建路安撫使衙門去!”

王萬平自然知曉王柔的用意,點頭道:“姑姑稍後。”

說完便帶人收繳重炮快速離開,留下時間給王柔交代善後,他在準備文書的時候,王柔向愛護自己多年的丈夫笑了笑:“夫君過來,妾身有要事相商。”

此時的老張頭早已被王柔所“震撼”,他沒想不到自己家中這個賣脂粉並且說家人“死光了的”婆娘居然有如此身後的背景。

三槐王氏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關於王柔的事情更是太多人知曉,甚至成爲民間女子敢愛敢恨的“典型”。

但張老大打死也想不到自己的婆娘就是這個女人啊!

張老大其實就是個“寵妻狂魔”,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爲人樸實貼心,對待王柔從來都是寵着的,從未讓她吃過苦,受過罪。

而王柔自然也能感受到他的真心,當王萬平的文書被送達後,兩艘船就這樣的分離了,事情肯定是躲不過去,畢竟商船上的炮聲早已讓艦隊的所有人都知道藏匿重炮的事實。

只不過王萬平給了王柔更多的選擇以及從中斡旋的時間。

王柔拿到文書之後便成爲丈夫的“頂頭上司”也成爲商船隊的主心骨,此時的她再次恢復王家貴女的身份,也會恢復了曾經的果斷。

“夫君速速通曉船隊返航,我等沒有時間了,回到泉州港,立刻解散船員,賣掉海船,把重炮交官,闡明緣由,我等前往福建路安撫衙門請罪!”

這是王柔最簡單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計劃,解散船員便能讓這些無辜人獲得自由,而主動交官也是說明並沒有刻意藏匿,而是截獲海賊偷運重炮的事實。

接下來便是前往神都,向當今官家趙旭請旨赦罪了,這點面子王柔當然還是有的,當初她可不止一次的抱過孩提時代的趙旭。

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