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

趙禎從未想過要一直把持大宋的權柄直到死去,他輔助趙旭登基稱帝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擺脫牢籠?

趙禎的眼光早已不再侷限於大宋,相反他看的更遠,他是基於整個世界的大環境來發現問題。

大宋現在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甚至是這個時代的超級大國,而作爲超級大國,就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之前的漢家思想較爲保守,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在影響力方面還只是停留在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甚至是產生了一種“天朝上國不屑於蠻夷計較”的想法。

但在趙禎看來就是大錯特錯,越是強大的國家越要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當然應該產生積極和有力的影響,而這些積極影響都是對大宋來說的。

至於對待別的王朝是否是積極影響就說不定了,趙禎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只有附和所有人的利益纔算是最終利益,而別國的爭端出現,也必定會給大宋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趙禎在放下筆墨之後,三才便接過,往常都會由專司的宦官把旨意傳遞給中樞,但這一次三才決定自己親自走一遭。

而在三才走後,趙禎卻看到了來自遙遠西方使團的報告,晏殊已經率領隊伍抵達港口了,按照時間推算,不出意外他已經接到了年幼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

使團在上岸剛剛上岸的時候就已經命人把消息傳遞回來,在這個時代如此遙遠的信息傳遞需要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對於神聖羅馬帝國,趙禎是不想過多的干涉,但現在正處於神聖羅馬帝國和天主教廷的對抗時期,若是在這個關鍵節點自己不攙和進去,以後想要涉足其中怕是會更加困難。

趙禎幫助法蘭克尼亞王朝,幫助亨利三世其實就是爲了讓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和教權的衝突更進一步。

同時也能給塞爾柱王朝釋放一點壓力,這看似說不通的事情卻有着趙禎身爲大宋君王的自己考量。

神聖羅馬帝國無疑是強大的,帝國雖然改朝換代數次,但卻有着近千年的歷史,若不是那個西方的“矮子”最後自己想當皇帝,勒令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還會存在更久。

對於西方趙禎其實並沒有好感,曾經在後世見識過西方的厚顏無恥,也見識過他們的強盜邏輯,更多的是瞧見他們對華夏的抹黑和侮辱。

所以從一開始趙禎對西方世界就沒有好感,無論是哪個西方國家都一樣。

當然現在也不是神聖羅馬帝國一家獨大,同樣這個帝國還保留着分封制,這在趙禎看來纔是最“完美”的地方。

這樣的制度讓神聖羅馬帝國的統一性和團結性大打折扣,分封制最容易的便是各個擊破,結成統一戰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也是爲何塞爾柱帝國並不畏懼神聖羅馬帝國的原因,而神聖羅馬帝國所謂的十字軍東征只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他們真正的目的在於拜占庭帝國。

當然不可否認他們還要奪回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這片原本被阿巴斯王朝佔領的土地隨着它的衰落而回到了以猶太人的手中。

西方亂局已現,趙禎若是不能把握機會實在是錯失良機,在戰爭之中,貿易便成爲了各方最爲需要的東西。

大宋的許多東西都成爲了一種必需品,而塞爾駐帝國佔據了貿易通道上的必經之路,圖格魯克還沒有愚蠢到把神聖羅馬帝國逼急了的程度,所以大宋的商隊可以不斷的過往塞爾柱帝國。

但這樣也成爲了塞爾柱帝國的“搖錢樹”他們需要的就是大宋的商隊,商隊越多他們收到的稅收便越多。

而即便是失去的土地依舊是無關痛癢的一件事,畢竟那些土地大多不是塞爾柱帝國的重鎮,只不過是原本阿巴斯王朝遺留下的土地而已。

根本就沒有傷害到塞爾柱帝國的中心,而真正讓圖格魯克擔心的是神聖羅馬帝國與塞爾柱的全面戰爭,無論怎麼看身處東方的宋帝國都是西方人的支持者。

何況之前塞爾柱和宋帝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雖然塞爾柱的損失並不大,但音響相當的大,那一戰強大的塞爾柱騎兵被攆到了瀚海之後。

從此對待宋帝國的商隊便不再那麼橫徵暴斂,又在十字軍的不斷進攻下更不敢輕舉妄動,圖格魯克知道趙禎就是一匹“餓狼”。

雖然眼下對塞爾柱沒有敵意,可一旦塞爾柱和神聖羅馬帝國打起來,這個處於自己身後的帝國很可能就會發動致命的一擊。

圖格魯克可不願意被神聖羅馬帝國和宋帝國瓜分自己的塞爾柱,他們是突厥人的後裔,是強者的後裔。

神聖羅馬帝國,塞爾柱帝國,宋帝國,這是當今世界上的三個龐然大物,而三個帝國的之間的命運也關係到了整個世界。

只可惜,唯一瞭解一切的人只有大宋的皇帝趙禎,趙禎早就看到了未來,也早就開始了他的部屬,在宋軍佔據了鐵門關之後,拿下了整個西域之後,趙禎就在浩瀚的沙漠之後窺伺西方世界了。

大量的商賈往來於這三個國家,也往來於亞非歐三座大陸,大宋的“盟友”以色列王國也在幫助大宋收集情報。

再加上大宋商賈不斷傳回來的消息,以及黑手的打探,這倆個帝國之間根本就沒有多少秘密能夠隱瞞得住。

要知道大宋的黑手幾乎已經完全僞裝成了商人,因爲大宋的商人無論到了何處都會受到歡迎,而他們出手闊綽之下,許多消息和秘聞都會源源不斷的彙集。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