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

趙禎站在垂拱殿的輿圖之前默默無語,這是大宋的疆域地圖,他專程命人繪製放大而成,北到真定,南到瓊州,東到明州,西到雅州,這片土地雖遠不及漢唐卻孕育着華夏民族新的希望。

▪ttk an▪C 〇

趙禎一開始還不相信大宋的繁榮,直到他親自去三司查看過賬目才驚爲天人,此時的大宋經濟之繁榮遠勝幾百年之後的清廷,就連工業革命後的英國這樣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現在的大宋面前也是稍遜一籌,事實上現在的英國人才剛剛趕跑丹麥人,連國家都還沒統一。

檀淵之盟留下的恥辱歲貢,在趙禎看來只不過是可笑的諷刺,每年給遼十萬貫,絹二十萬匹,雖然看似很多,可這僅僅是大宋兩個縣的財政年收入而已,大宋有多少個縣?

而且每年通過互市,宋朝至少要收回幾千萬貫的錢財,這比買賣實在是太划算了,否則怎麼會在宋遼的邊境之地開設榷場?

看似遼國人佔了便宜,通過榷場獲得了必要的資源,可也不看看給大宋帶來了多大的經濟利益!

版圖隨不及漢唐,但實力卻遠勝之,這樣的朝代是怎麼被遊牧民族滅掉的?

一想起東京城破,眼前的繁華被鐵蹄蹂躪,踐踏,趙禎就覺得有一雙手在掐住自己的脖子差點窒息,這中感覺讓他額頭滲出密密麻麻的汗水,頭皮發炸。

難道農耕民族在遊牧民族之前就有着先天的劣勢?

不可能!

要是如此的話封狼居胥是怎麼來的?燕然勒功又是怎麼出現的?華夏民族的農耕文明在歷史上不止一次把遊牧民族從自己的身邊趕走,也不止一次的把附近徘徊的草原狼給屠戮至滅族。

趙禎作爲一個後世人擁有更高的眼光,他知道這個時代人不瞭解的東西。

南匈奴附漢,北匈奴遠走。匈奴人在和漢民族的長年戰爭中承認了失敗,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

三世紀末匈奴出現在阿蘭聊時,這頭飢渴太久的蒼狼已經對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紀中葉,阿蘭聊滅國,西方震動。

從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動遂史不絕書……

趙禎可以拍着胸脯說,偉大東方的演變歷史造就了整個世界的變遷。

可現在這個曾經強盛一時的民族卻被壓制在一隅之地,連重要的門戶煙雲十六州都沒了!?

暴怒無比的趙禎一拳砸在面前的輿圖上,他恨石敬瑭這個割讓幽雲十六州,甘做“兒皇帝”的卑鄙小人,更加恨那些朝中的縮卵文臣。

即便大宋的經濟繁榮若斯,他們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也是噤若寒蟬,太宗的北伐失敗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不敢甚至壓制朝堂中收回煙雲的言論,在他們眼中党項人契丹人就是天生的戰士,而漢人就是天生的農夫。

這是什麼狗屁道理?

這是世家大族的理論!

即使皇帝換了,國朝換了,人家也無所謂,他們還是擁有大量土地的豪族,朝廷還是需要文士出任管理國家,地方上還是需要宗族進行管理,這是世家的規矩,也是每個皇帝要遵守的遊戲規則……

在他們眼中五胡亂中華又怎樣?漢人還不是活了下來?也沒有被滅族絕種嘛。

可他們卻不知道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一種陰鬱,憤怒的氣息環繞在趙禎周圍,他要滅了一切阻礙自己改革的人,掃除一切阻擋自己挽救華夏命運的障礙,這是國家大義,這是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打破這種思想才能救贖華夏。

趙禎自己不是一個思想多麼高尚的人,按照原先的計劃他只需把心中的小秘密隱藏起來做一個安享盛世的仁宗皇帝便可以了。

但心中的先知,讓他每每看到大宋的繁榮和盛況空前後便更加難受,彷彿一雙大手肆意的揉捏着他的心臟,讓他疼的哭不出,叫不了……

原本站在垂拱殿中的寇準和王曾兩人已經被官家身上陰寒而又憤怒的氣息驚得目瞪口呆,是什麼事情讓官家如此暴怒?

此時的兩人彷彿看到一隻翱翔九天的真龍在悲傷絕望的嘶鳴。

三才提心吊膽的走近趙禎小聲道:“官家,兩位相公到了。”

趙禎仰起頭恢復之前的高貴,也順便讓眼中的溼潤流回去。

“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三才猶豫的慢慢退走,臨走的時候順手指揮小黃門把垂拱殿的大門關上,讓四周的黃門和帶御器械遠遠的走開。

“這時候誰來都給我擋住,絕不能打擾官家和兩位相公的對奏,要是有不開眼的闖進去死都不知是怎麼死的,記住了沒有?!”

幾個小黃門連連點頭他們知道這是三才的保護,而帶御器械則是一言不發的站在臺階下緊緊的盯着宮門。

“大官您去哪?”

“我去哪也是你能問的?”

三才回頭就給了問話的小黃門一個暴慄,他現在只能求助那位一心撲在碧雅軒的公主殿下了。

官家自從看了輿圖整個人都變了,彷彿國破家亡就在眼前似得,王家小娘子又不能隨便情進宮來,只有最得恩寵的公主殿下才能開解此時的官家,最少讓官家心中舒坦些不是?

三才甚至打算今晚讓薇拉給官家泄泄火,說不定是童子身火氣太大造成的……

趙禎坐倒在搖椅上有一下沒一下的晃着,翻開奏摺扔在寇準和王曾的腳下:“說說這是怎麼回事?王綸不止一次上疏了吧?爲何朕沒看到捍海奏疏?”

寇準並未撿起奏疏而是胸有成竹的說道:“啓稟官家,江淮漕運王綸確實上過奏疏,可經過中書省的商議,還是認爲唐時李承修築的舊海堤還能使用,三司也同意撥款修繕,所以並未上呈與官家。”

王曾撿起奏疏看了看臉色大變,輕輕的拉扯寇準的衣袖但爲時已晚。

“呵呵修補?……修哪去了!”

趙禎猛然站起用手指着寇準道:“朕就問你修繕到哪去了?!王綸半年前上疏,三司的錢是什麼時候撥出的?怎麼突然就決了堤?海潮氾濫鹽滷倒灌良田,損失不下百萬貫!”

寇準臉色劇變一把從王曾的手中接過奏疏,開頭的幾句話便讓他呆呆的站在原地。

他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爲這事他親自過問的,也給王綸寫了信,並催丁謂從三司撥款,整個過程簡單快捷,可沒想到居然是這個結果。

那一定是王綸的問題!

可文章的後面,王綸卻說三司的錢款根本不夠修繕舊堤……

王曾上前一步道:“啓稟陛下,此事是因爲王綸交代不清所致,寇相公着三司所撥費用是夠其所用的……”

“滿口胡柴!你王曾什麼時候也開始說假話了,朕不信你沒見過王綸的三道奏疏,這唐時舊堤都快爛了,他是請朝廷撥款重修一道新的堤壩!而中樞呢?只顧着節省開支賬面好看,卻硬生生的讓他修補,堤壩都爛了修補管什麼用?這次決堤你們中書省要負全部罪責!每人罰銅十斤,扣俸半年!”

寇準和王曾對視一眼齊齊躬身道:“臣遵旨!”

他們知道文官的好日子要到頭了,放在先帝朝,肯定是訓斥王綸而不是中書省的官員。

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