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

瑪兒敢外的平原上,多吉率領五千騎兵迎戰宋軍,這是他的最後一搏,也是別無選擇的向宋軍發動衝擊。

別人不瞭解角廝羅他不會不瞭解,角廝羅對待百姓是仁慈的,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高高在上的仁慈,更多的是希望利用百姓獲得大量的稅收,或是壯大吐蕃的人口。

但對於官員,角廝羅卻一點也沒有心慈手軟,只要被他發現貪污腐敗的人,就會被處死,享受權利的人同樣會如此。

自己若是不率兵抵抗宋軍的進攻,即便是保全性命也會遭到角廝羅的追殺,他是不會放過自己以及家人的。

當然,自己手下的這些士兵也瞭解自己的處境,這時候不對宋軍發動進攻,逃回吐蕃之後便要面臨贊普的治罪。

五千人的吐蕃軍隊面對宋軍完全沒有勝算,但他們在角廝羅的恐怖下依舊向宋軍發動了進攻,雖然瑪兒敢的吐蕃人並不好看好他們,但依舊被這些人的決絕所震撼。

有些人悄悄的跟隨這五千抵達戰場,他們想要看看宋軍是多麼的強大,強大到吐蕃勇士無法獲勝的地步。

宋軍的探馬早就發現了吐蕃軍隊的異動,當他把這個消息帶回軍中之後,王韶便立刻安排大軍迎敵,趙禎作爲“觀察員”想要靠近一看究竟的機會被無情的剝奪,在王韶眼中,什麼都沒有官家的安全來的重要,即便是要觀看軍隊作戰,也是應該在不影響軍隊的情況下進行。

對於王韶來書,這時候官家出現在戰場不是在激勵大軍,相反是在影響軍隊。

吐蕃軍隊的進攻速度很快,在空曠的高原上,他們的戰馬可以發揮最大的優勢,宋軍的戰馬卻不能長時間的快速奔跑,馬和人一樣都會有高原反應。

長時間將的負重奔跑,大宋的戰馬可能會遇到猝死的情況,在之前大宋建設青海路的時候類似的駑馬不在少數。

這是長久在高原訓練得出的經驗,華夏已經改變,不再是一頭憑藉自己強大力量而左突右殺的“猛獸”相反,變成了一個戰士,經驗豐富,科學有效的戰士。

其實這樣的華夏纔是最可怕的,一旦制定好計劃和目標,那對敵人來說是最爲致命的威脅。

多吉嘶吼着率領大軍向宋軍的軍陣撲了過去,但對面的宋軍卻很奇怪,列陣不是一般的防禦陣形,而是把隊列拉得很開很分散。

盾牌也是如此,三三兩兩的扎堆在一起,長槍組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灌木叢”。

但很快多吉便遇到了“夢魘”,如暴雨一般的噼裡啪啦聲響起,這是大宋火槍的身影,接着多吉便聽到了一陣陣尖利的呼嘯聲,但反常的地方卻是宋軍的軍陣中並沒有白煙升起。

噼裡啪啦的聲音不斷響起,如同惡魔的獰笑不斷的從耳邊劃過,不斷的收割着吐蕃勇士的生命,多吉絕望的發現他們還沒衝擊到宋人的軍陣前,就已經摺損了近一半的人手。

宋軍的火器實在太過厲害,簡單粗暴而且射速和準頭驚人的高,一排排密集的子彈在宋軍軍陣的變換之下變成連射的模樣,近萬人的大軍組成的軍陣子彈密集的不像話,圍攏過來的親兵爲了救自己已經死了不知多少。

但這又有什麼用?即便是衝擊到了宋軍的軍陣又能如何?

那一個個盾牌和長槍組成的方陣便是騎兵的噩夢,想要大規模的衝擊宋軍的軍陣已經成爲一種不可能。

火槍的身影還在繼續,四周圍攏過來的吐蕃騎兵越來越多,這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只有聚集在一起才能減少傷亡,讓他們不斷的接近宋軍的軍陣。

在宋軍佔據人數優勢的情況下,分散開只能是一場屠殺,沒有人能夠在如此秘籍的火器下生存。

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倒下,甚至連戰馬都不能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抱團起來,用前面人的性命對抗宋軍的火器,讓後面的人躲藏在背後。

這樣的消耗根本就不是辦法,越來越多的人戰死已經讓吐蕃人絕望,當三分之二的吐蕃士兵如同割麥子一般的倒下時,已經開始出現有人潰逃的情況。

軍心渙散是一個軍隊的致命傷,眼下已經沒有獲勝的機會,但多吉卻依舊率領跟隨他的部衆衝鋒,這是一場死亡衝鋒。

逃?根本就沒有機會,宋軍的火器彷彿是長了眼睛,想要逃走的人幾乎都被打死在逃跑的路上。

但噩夢纔剛剛開始,隨着潰逃人數的不斷增加,宋軍開始使用火炮進行擊殺潰逃的人,大宋的火炮威力強大,且相當精準,雖然不一定正中目標,但卻能以爆炸掀翻戰馬上的吐蕃人,甚至是戰馬。

多吉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其實只是王韶測試的工具而已宋全員裝備火器還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這是第一次,也是極爲重要的一次。

王韶站在高處,趙禎站在他的邊上看着他仔細的記錄,對於這種嚴謹的態度趙禎十分的欣賞,學習是重要的,一個人想要不斷的進步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完成。

大規模的裝備火器,並使用火槍和火炮相互配合,這是一場全新的戰爭模式,利用吐蕃人進行戰爭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非常有必要。

眼下趙禎的位置相當安全,所以王韶才答應讓他出來看看戰場上的情況,在軍中即便是趙禎這樣的帝王都要遵守王韶這個統帥的安排。

軍隊便是需要如山一般的紀律,趙禎更是希望鋼鐵一般的紀律,所以他對王韶的安排沒有任何疑議。

當然趙禎自己也想要看看戰場上的一切,火器出現在戰場上,這是文明的進步是一場跨時代,誇位面的戰爭。

戰場上的壯觀要比後世的火器戰爭精彩的多,大宋的火器水平已經超越了後世火器第一次大規模裝備在戰場上。

最顯著的一點便是宋軍的軍陣中沒有冒出濃烈的白煙,因爲大宋的槍彈所使用的已經不是黑火藥,而是火棉。

而這時候邊上來自格物院的匠人卻突然蹲了下來,開始不斷的在紙上寫寫畫畫,他彷彿有了全新的發現…………

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