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

大宋確實如同趙禎所說的那般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模式,依靠後勤保障和強大的軍械增強勝利的可能性,這是最爲科學有效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所需要的便是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支持戰爭,而不是僅僅依靠軍隊的戰力。

趙禎已經把大宋軍隊的戰爭模式改變了,這意味着大宋的軍隊需要嚴明的軍紀,強大的自信心,訓練有素的單兵素質,已經完善的後勤保障。

華夏的歷代王朝不是沒有這一點,但大宋要做到特別好,大宋軍隊的軍紀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戰爭一旦開始,想要控制軍隊就需要號令統一。

每一個軍人都將成爲軍隊的戰鬥單元,他們身上攜帶的盔甲,武器,彈藥,乾糧,甚至是飲水,都成爲每一個士兵的保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們的存活率。

同時這樣也是在給他們以自信,戰場上的老兵都知道該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裝備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相信自己,相信袍澤,相信大宋會贏,相信宋軍無往不勝,這纔是大宋軍隊在精神上的強大,而這些強大來自於他們手中的“利器”身上的甲冑,以及帶兵的統帥。

參謀兵事院的參謀使王韶親自指揮,這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一定能擊敗康巴人…………

全軍上下都以爲他們會和康巴人作戰,這是王韶刻意引到的,即便是三萬康巴人歸附大宋,宋軍上下還是這般的猜測。

沒有人去誤導他們,他們只是從種種跡象中看出要對康巴人用兵。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趙禎秘密抵達成都府,這段時間他他都在這美麗的天府之國中四處遊蕩。

趙禎之所以把四川路作爲攻擊吐蕃的主要力量,最要緊的便是四川路的地形。

他一直在尋找四川成爲天府之國的由來,在史書中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天府原本是先秦時代的官名,“古者尊祖爲“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

而把四川命名爲天府之土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秦朝時蜀國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成都平原,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

蜀中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不止一處,只要控制蜀中大大小小的關隘,整個成都平原便是固若金湯。

而趙禎恰巧經營蜀中多年,這片天府之土的重要他比誰都清楚,蜀中易守難攻,當年太祖攻伐後蜀,這個廢柴小國不堪一擊,但宋軍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太祖爲了鼓舞士氣,下令攻滅後蜀可劫掠蜀中。

在短短的六十六天戰鬥之後蜀中便被宋軍拿下,但噩耗也隨之開始,宋軍開始劫掠蜀中,如同餓狼般的宋軍幾乎看到什麼就搶什麼,金錢、蜀錦、美女,只要一被發現就在劫難逃。

要命的是,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小門小戶,全都得到了無差別對待。如果有人稍不順從,往往就要人頭落地。

這樣的劫掠已經是滅族的存在,蜀中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贏了便是贏了,但這樣大範圍的劫掠和屠殺已經犯了兵家大忌。

太祖已經許下的諾言無法收回,在宋軍的野蠻欺凌下,蜀人的憤怒終於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後蜀文州刺史全師雄帶頭揭竿而起,許多已降服於宋朝的州縣迅速響應,宋軍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鎮壓,宋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擊敗了全師雄和起義的蜀軍,徹底掌控了四川。

一場本來六十六天就已結束的戰鬥,卻因宋軍的貪婪和傲慢,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也讓大宋王朝開始重視起教化和民心。

當然對於蜀中這個易守難攻之地,宋王朝一直小心經營,不敢再有差池,對待蜀中的政策到了趙禎這裡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妥帖。

尤其是商賈,大宋對待蜀中的商賈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友好一些,因爲他們的路途遙遠,因爲他們的道路難行,趙禎特意下旨,蜀中商賈可免稅款的十分之二,這對於商賈來說是紅了眼的福氣。

而對待蜀中,趙禎也加強教育和衛生醫療建設,同時從三司調撥國庫經費修繕都江堰與大量的水利工程,再對道路進行加固和修繕,以確保蜀中的基礎設施完備。

如此蜀中百姓對趙禎這位官家的擁護是前所未有的,趙禎建設蜀中,加強四川路的防務,合併永康軍,懷安軍爲永安軍這些都是在打造一個強大的成都府。

從這裡進攻吐蕃,大宋掌握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會進入到前線保證大宋軍隊的所需,同時熟悉地形的康巴人會成爲宋軍最清楚的嚮導。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知己知彼,趙禎相信大宋對吐蕃的征伐將會是歷史上從未出過的大勝。

大宋已經很多年沒有大捷了,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覺得戰爭彷彿在離大宋遠去,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一個文明,只要是在不斷的發展,那戰爭就永遠不會離開。

無論是侵略別人,還是被別人侵略,亦或是各種各樣的摩擦所導致,戰爭永遠不會遠離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

趙禎信奉後世的格言“軍人只有倆個狀態,戰爭,準備戰爭!”

其實國家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戰爭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光是爲了國家繁榮昌盛百姓過上好日子,更是要擁有保護這一切的能力。

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