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

趙禎當然是要離開神都城了,車駕在出城之後便前往火車驛站。

這龐大龐然大物已經是大宋重要的交通工具,經過十數年的發展技術相當成熟,而趙禎對火車的熟悉相較他人要高出不少。

看着已經大上一圈的火車頭,趙禎微微有些感嘆,大宋火車的速度已經和後世的蒸汽火車差不多,最要緊的是得益於橡膠的普及,蒸汽機的密封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蒸汽機的運行更加高效,火車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更快,蒸汽火車的動力來源便是火車頭,而所需的燃料便是火車頭後面的兩節拉煤的車廂。

當然,火車給仁青東的衝擊力也不小,他在第一次見識過後便日夜難忘。

誰能想到大宋居然能造出如此神奇的東西?不需要人力,畜力便可“機關具備一驅不還”?直到現在仁青東再次看到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依舊不明白這是怎麼做到的,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宋人的“妖法”。

上車之前還在車軲轆邊上研究,餘光已經瞧見大量的貨物被裝上了車,還有不下百人也進入了其中。

這樣的運載能力實在是讓人驚歎!

那麼多的貨物在以往需要多少馬車去運送?那麼多的人需要多少馬車去乘坐?但現在卻被一節節的車廂所代替。

趙禎乘坐的火車自然是不同的,大宋有明文規定,尋常的火車不可人貨混裝,要麼便是載客的客車,要麼便是拉貨的火車,以免有偷盜之人。

火車的速度並不快,一旦遇到“扒火車”的盜賊,內外配合起來那可就麻煩了,之前已經遇到了好多次這樣的事件,不得已之下,朝廷下了公文,火車配備精銳弩手十二人,保護火車安全,一旦發現有人行竊,格殺勿論!

這是相當嚴峻的律法,意味着護送火車的士兵可以直接射殺來犯的敵人。

只要是靠近鐵軌,接近運行中的火車,那就有可能會被直接射殺掉,爲此大宋的盜賊在死傷無數之後便再也沒人敢打火車的主意了。

大宋軍中的神箭手可不白給,用上棘輪弩後幾乎能做到箭無虛發。

車站今天依舊忙活,並沒有因爲趙禎離京而停頓,這是趙禎最滿意的地方,這麼多年下來,無論是皇城司還是親衛司都瞭解了自己的脾性。

邊上的火車已經開始裝車,仁青東這是第一次見到單純拿貨的火車,聚精會神的數着貨物的數量,越是這般數下去越是心驚。

押韻的士卒已經蹬車,邊上的圍擋全部撤去,甚至有士兵站在火車頭上巡視。

嗚嗚嗚…………

刺耳的汽笛聲響起,火車開始發出一陣陣鏗鏘有力的聲音,慢慢的移動起來,車輪轉動,越轉越快,在槓桿的作用下彷彿沒有東西能夠阻擋它前進的道路。

白煙升起,這是多餘的水蒸氣冒出,同時黑煙也在出現,燃燒室中的煤爐在不斷的散發熱量。

火車在離開車站之後速度便提升到了相當快的地步,行至遠處只能瞧見高高冒起的白煙…………

第一次見到火車的時候是震驚,再次看到之後便是更加震撼,宋人是如何想到這個法子的?

如何讓一個鐵疙瘩拉着木質的車廂在兩條鐵軌上迅速疾馳?

這不是妖術是什麼?!

“康巴使者,官家已經蹬車,也請您快快蹬車吧!”

邊上的親衛已經還上了盔甲,手持火槍的站在車頂上招呼仁青東。

仁青東拱了拱手便上車,他實在是被眼前這一幕再次震驚,他不光看到了火車的便捷,更是看到了它的價值和對大宋的意義。

這樣的一列火車,單單是拉人運貨豈不可惜?若是能成爲大軍馳援邊關的利器,那自然是不得了的,仁青東不相信這麼簡單的問題宋人會想不到。

乾嚥了一下口水,現在的他才發現大宋真正恐怖的地方。

火車在鐵路上轟鳴着前進,相比騎馬或是馬車,稍有顛簸的車廂已經算是極爲完美的存在,趙禎的車廂經過改造,下面加了韌性極好的減震鋼條。

坐在車廂中幾乎感覺不到太大的顛簸,這個是一個基建最好的時代,大宋的鐵路除非遇到不可渡過的天塹,否則都是直直的前進,相對於後世的城鎮密度,這個時代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哪些規劃問題。

這就使得大宋的鐵路幾乎是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當然路線也是路政院之前規劃過的。

趙禎在車廂中呆的有些無聊的時候,卻瞧見仁青東根本就沒有閒着,三才已經來奏報幾次了:“官家,這康巴智者實在是個蠻夷,什麼都沒見過…………親衛來報,他已經翻出車窗兩次,差點還斷開車廂之間的連軸!”

趙禎無奈的嘆息一聲:“尋常,若是他什麼都不碰,什麼都不動那才叫稀奇,本來他接觸這些便已經是十二萬分的驚歎,你讓他老實的待在車廂中這可能嗎?”

“官家,那也不能讓他胡來,這康巴智者甚至要看親衛身上的火槍,這如何使得?”

趙禎笑了笑:“讓他過來吧!別的都好說,但要看咱們大宋的火器不是出於好奇,而是希望朕召見他。”

對於仁青東的心理趙禎還是能大概猜測的,自己帶他出京就是爲了讓他看清大宋的強大。

趙禎趙禎相信,從神都城到東京城,這兩座城市的繁榮定然會讓仁青東對大宋產生全新的認識。

趙禎和傳統的漢家帝王不同,他就是要把大宋強大的一面展現出來,沒有什麼好藏着掖着,這中強大在某些方面也是一種實力的展現,任何一個文明在見到大宋這般的強大後都會從心底裡發怵。

這個王朝的城市化進程已經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是後世的王朝也難以和大宋匹敵,原本就工商業繁榮的大宋,在趙禎經濟政策的刺激下城市化的水平更高。

現在已經是大宋的朝臣自己要求城市化,而不是趙禎下旨了。

城市化的好處顯而易見,方便了生產資料以及糧食的供應和分配,最大程度上的加強了對百姓的管理等等。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